發展過程
![颱風珊珊[2006年第13號超強颱風]](/img/6/c5a/wZwpmL1IDMzQTM4czMzI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3M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2006年9月9日,香港天文台把位於雅蒲島北方460公里處一個熱帶擾動升格為熱帶低氣壓。
2006年9月10日,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它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給予編號14W,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則將它命名為Luis。同日,日本氣象廳將它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將它命名為“珊珊”。
2006年9月12日加強為颱風,並在呂宋海峽以東轉向偏西移動,大致維持強度不變。
2006年9月15日凌晨加強為強颱風。8點,強颱風中心位於台灣省南部鵝鑾鼻以東大約37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即北緯21.4度,東經124.2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4級(45米/秒)。
2006年9月16日上午4時半,珊珊於日本沖繩縣八重山郡西表島登入。珊珊在西風帶和副熱帶高壓的引導下,加速至時速35公里向東北偏北移動,但同時開始減弱。
2006年9月17日6時許,“珊珊”在日本九州長崎縣佐世保市附近登入。長崎、熊本、宮崎、鹿兒島各縣的風速超過每秒25米。日本氣象廳已發出嚴重警報。
2006年9月18日,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強熱帶風暴,當晚轉化為溫帶氣旋。
預警預報
![颱風珊珊[2006年第13號超強颱風]](/img/8/fdc/wZwpmLxEzMxITO3kTMzE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5EzL4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2006年9月14日,台灣的中央氣象局發布海上颱風警報。
災害影響
台灣
珊珊於台灣當地時間9月15日在台灣東方200多公里外略過。受其影響,巴林塘海峽、巴士海峽、台灣以東洋面、東海南部海面將有8—10級大風,強颱風中心經過的附近海面的風力可達13—14級;南海東北部海面、台灣海峽、東海北部海面、長江口區將有6—8級大風;台灣大部將有大雨或暴雨,台灣東北部將有大暴雨。
日本
![颱風珊珊[2006年第13號超強颱風]](/img/0/f45/wZwpmL1cjN3ITM3kjNzI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5YzLx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颱風“珊珊”9月16日襲擊日本南部沖繩地區,引發強降雨和土石流,造成至少2人死亡,交通受阻,部分航班停飛。 在珊珊吹襲下,沖繩島、宮古島、八重山諸島出現廣泛停電。
2006年9月17日6時許,“珊珊”在日本九州長崎縣佐世保市附近登入影響,宮崎縣延岡市多處地方17日颳起暴風,相繼造成3人死亡。當日下午,一列特快列車在途經該市時脫軌,前面兩節車廂翻倒,32名乘客中的5人和駕駛員受輕傷。據該市有關方面透露,市內有近百人受傷。 日本在9月17日全日共有450班航機取消,來往廣島及九州的子彈列車停駛,海上交通亦受阻。
直至9月18日中午,風暴在日本已造成最少9人死亡、1名記者失蹤,另269人受傷。
中國大陸
中央氣象台9月15日發布的強颱風訊息稱,珊珊的中心位台灣省東部花蓮市東南方大約27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4級。強颱風中心以每小時15-20公里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移動,逐漸轉向為東北偏北方向移動。
受其影響,東海大部海面吹起8-10級大風,強颱風中心經過的附近海面的風力可達13-14級;南海東北部海面、台灣海峽、長江口區、黃海南部海面和福建北部沿海、浙江沿海有6-8級大風;台灣大部、福建北部沿海、浙江南部沿海有大雨或暴雨,台灣東北部有大暴雨。受珊珊外圍環流影響,浙江省的溫州、台州等地漁民延遲出海捕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