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歸舟圖[風雨歸舟圖]

風雨歸舟圖[風雨歸舟圖]

《風雨歸舟圖》為立幅絹本,通高96厘米、寬49厘米,右下角署“蘇顯祖”隸書款。該畫筆墨冼練,畫風大度,古樸清雅,細微之處刻畫乾淨利落,展卷之際,頓覺一股清雅之氣撲面而來。

簡介

風雨歸舟圖 《風雨歸舟圖》為立幅絹本,通高96厘米、寬49厘米,右下角署“蘇顯祖隸書款。該畫筆墨冼練,畫風大度,古樸清雅,細微之處刻畫乾淨利落,展卷之際,頓覺一股清雅之氣撲面而來。整幅畫面表現的是莽莽雨色中的遠山、披蓑的艄公、小橋上撐傘迎著風雨的鄉人,一派江南水鄉煙雨濛濛的景象。整幅畫的布局似全景而非全景,達到了白石老人所說的“界乎似於不似之間”的境界。該畫作作者去繁求簡,在近山淺渚近陂叢木之間用大片雨勢、煙水加以銜接,虛實相生、錯落有致。畫石分幾個大面,用大斧劈皴側峰直皴,山石稜角鋒銳,勁峭雄秀。前景叢樹樹幹瘦如鐵,筆法豪放而謹嚴,變化多而融合,樹幹筆法亦如山石,枝梢轉折延伸,饒有韻味。中段畫小橋及荷傘行於風雨中的鄉人,煙雨迷濛。近景為坡腳樹叢下急行的篷船,人物與山水相交相融。特別是舟上披蓑戴笠的艄公撐竹篙,風生水起,波紋漣漣,與橋上撐傘頂風而行的行人相互呼應,襯托風驟雨急之勢,人物雖小,動作神態生動,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其右上方有明代著名畫家、收藏家沈周題行楷七律詩一首曰:“小橋槐木映沙陂,可似幽人北臥帷。領略風雨詩思好,規摩粉本墨痕遲。興成揮汗涼生肘,吟罷披襟月入池。何時借我西窗榻,相對寒燈訂後期。長洲沈周題。”蘇顯祖系浙江錢塘人,據史料記載,其人於南宋寧宗嘉定年間為畫院待詔,工山水人物。經著名書畫鑑定家、遼寧博物館名譽館長楊仁愷先生等專家鑑定,認為此畫是南宋真跡,且為蘇顯祖作品存世孤品。楊仁愷認為:“南宋蘇顯祖《風雨歸舟圖》,誠少見之真跡,惟此公傳世作品尚屬初見,殊可珍矣。”著名書畫家、鑑賞家陳佩秋對此圖筆墨之精妙、保存之完好也讚嘆不已。
眾所周知,國內博物館所藏的書畫珍品多為明清時期,到元代已是鮮見,能有宋畫者更是鳳毛麟角。僅此,其畫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已經凸顯。故《風雨歸舟圖》實為難得的珍品。

相關條目

中國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