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3-6(-10)米;嫩枝密被灰黃色短星狀毛,後呈糠秕狀脫落。葉互生,常在枝的頂部密生呈假輪生,紙質,匙狀披針形或琴狀橢圓形,長8-24厘米,寬2-7厘米,頂端漸尖,中部以下漸狹,基部呈耳狀心形,兩面均無毛,全緣或邊緣微波狀;側脈9-15對;葉柄短,長3-5毫米,具毛;托葉披針形。長2-4毫米,凋落,其基部具黑色腺體。圓錐狀花序,長3-11厘米,花序軸被絨毛,苞片披針形,長1-3毫米,具毛,雄花排成的團傘花序,稍密地排列在花序軸上,雌花僅1-3朵,生於花序基部;雄花:花蕾時近球形,長約1毫米,無毛,花萼裂片4枚;雄蕊3-6枚,花絲長2毫米,花葯長0.5毫米;不育雌蕊呈柱狀,長約0.5毫米;花梗短或幾無;雌花:萼片5-6枚,披針形,長2.5-3毫米,具絨毛,花後不增大;副萼與萼片互生,小,鱗片狀,有時呈腺體;子房長約2毫米,3室,被絨毛,花柱長約3毫米,基部合生,頂部各2淺裂或二回叉狀裂,密生小乳頭。蒴果,直徑1.2-1.8厘米,被短毛;果梗長4毫米,被絨毛;種子近球形,長約7毫米,具斑紋。花期1-6月,果期6-10月分布習性
產於海南、雲南(綠春和西雙版納)。生於海拔(120-)300-1000米河邊或山地常綠林中分布於印度東部、緬甸、泰國、越南。模式標本采自印度。大戟科·鐵莧菜族的植物和屬
鐵莧菜族(Trib. Acalypheae), 大戟科、鐵莧菜亞科的一個族,本族約80屬。中國國產20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