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來源
《赤水玄珠》卷七。
組成
黃芩(酒洗)1兩半,滑石5錢,白芥子(去殼)5錢,貝母1兩,南星1兩,風化消2錢半。
主治
痰嗽。
用法用量
蒸餅為丸服。
中藥方劑之風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本任務為整理類任務,可添加摘要、內鏈、圖片、參考資料和信息模組等。 |
風化消丸具有治療痰嗽的功效。
《赤水玄珠》卷七。
黃芩(酒洗)1兩半,滑石5錢,白芥子(去殼)5錢,貝母1兩,南星1兩,風化消2錢半。
痰嗽。
蒸餅為丸服。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本任務為整理類任務,可添加摘要、內鏈、圖片、參考資料和信息模組等。 |
寬腸丸主要由枳殼(炒微黃,用清油浸透1宿,焙乾)5線,麻仁(去殼)2錢半,木通(去皮、節)2錢半,大黃(半生半炮)2錢半,檳榔2錢半,大腹皮(洗淨,培乾...
行滯消積 瀉火祛瘀 治小便赤澀 處方來源 相關詞條化痰丸,處方藥劑,用於快脾順氣,化痰消食。主治痰濕食積內阻,咳嗽氣喘,胸膈脹悶。痰飲。久喘或作或止者。酒食生痰,胸膈滿悶,五更咳嗽。
方劑1 方劑2 方劑3 方劑4 方劑5主治:一切積滯不化,及症瘕痞塊,小腹有形,按之則痛等症。
方劑名稱 藥物組成 處方來源 方劑主治 製備方法半消丸,主治中脘停伏痰飲,致臂痛不能舉,左右時復轉移。
【處方】 【製法】 【功能主治】 【用法用量】 【摘錄】朴消,中藥,為礦物芒硝經加工而得的粗製結晶,可瀉熱,潤燥,軟堅。治實熱積滯,腹脹便秘,停痰積聚,目赤腫痛,喉痹,癰腫,是一種中醫藥的藥物名稱。
簡介 植物形態 生境分布 性狀鑑別 藥理作用半夏丸,來源《太平聖惠方》卷二十二,主治積痰不散,上衝心髒,變為風癇者。具有化痰安神的作用。
半夏丸1 正文 來源 組成 用法芒消 (《別錄》) ,又名盆消(《本草圖經》)、芒硝(《醫學啟源》),晶體為短柱狀,通常成緻密粒狀、被膜狀。無色透明,但常帶濁白、淺黃、淡藍、淡綠等色。...
簡介 植物形態 生境分布 性狀 製法盆消是芒消的一個別名。為礦物芒硝經煮煉而得的精製結晶。
盆消 芒消 礦物形態 藥理作用 性味茯苓丸,中醫方劑名,別名治痰茯苓元。為祛痰劑,具有燥濕行氣,軟堅消痰之功效。主治痰流四肢之臂痛證。症見兩臂疼痛,手不得上舉,或左右時復轉移,或兩手疲軟,...
歌訣 組成 用量 用法 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