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中風

類中風是指風從內生而非外中風邪的中風病症,簡稱類中。因非外中風邪,故亦稱非風。

1、風從內生的中風病

基本概述

類中風,病名,指風從內生而非外中風邪的中風病症,簡稱類中。因非外中風邪,故亦稱非風。

病理

見元·王履(安道)《醫經溯洄集·中風辨》。王履從中風病因學出發,首創“真中風”與“類中風”,將內風與外風做了本質上的區別。在其著作《醫經溯洄集·中風辨》說道:“殊不知因於風者,真中風也;因於火、因於氣、因於濕者,類中風,而非中風也。”
多由腎陰不足,心火熾盛,肝陽偏亢,肝風內動,或氣虛、氣逆;或血虛、血脈痹阻;或濕痰壅盛,化熱生風所致,而非外中風邪所致。但也可由外邪引動而發病。
《類證治裁·中風》:“河間主火,謂心火暴盛,腎水虛衰;東垣主氣,謂猝中乃本氣自病;丹溪主痰,謂濕生痰,痰生熱,熱生風,……皆辨明類中之由,與真中症異。”
《臨證指南醫案·中風》華岫雲按:“肝為風髒,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榮,故肝陽偏亢,內風時起。”

症狀

猝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語言謇澀等。常見於腦血管意外;也可見於面神經麻痹(單口眼歪斜)。臨床按病情輕重,分中經絡和中臟腑。中經絡者,一般無神志改變,症狀有:口眼歪斜,語言不利,或半身不遂等。中臟腑者,症狀有: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病情較重。又有閉證和脫證的區別,閉證伴見:牙關緊閉,兩手握固等證;脫證伴見:口開,手撒,眼合,遺尿,聲如鼾,或汗多等證。中風后遺症以半身不遂較為多見。

治療

如果是外邪引動而發,宜疏風通絡,養血和營,用牽正散,大秦艽湯加減;由於肝風內動者,宜平肝熄風,用鎮肝熄風湯或天麻鉤藤飲加減。
中臟腑者如是閉證,先宜宣竅開閉,用至寶丹或蘇合香丸灌服,並配合育陰潛陽、清肝熄風、豁痰等法,用羚羊角湯(《醫醇剩義》:羚羊角、龜板、生地、白芍、丹皮、柴胡、薄荷、菊花、夏枯草、蟬衣、紅棗、生石決)或導痰湯加減;如是脫證,急用大劑參附湯以扶正固脫。中風后遺症者,宜益氣活血,祛風化痰通絡,用補陽還五湯加減,並結合針灸推拿等治療。

2、類似中風的八種病症

類中風,指類似中風的八種病症,《醫宗必讀》指火中,虛中,寒中,濕中暑中(中暑),氣中食中,惡中(中惡)。臨床表現可類似中風,而實非中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