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看法
西醫認為,
癲癇是一種大腦神經元細胞異常過度放電而引起的一次性,反覆發作的腦功能障礙。這種異常放電病人感覺不到,別人也看不出來,但可以通過腦電圖記錄下來。
根據臨床發作類型分為:
1.全身強直-陣攣發作(大發作):突然意識喪失繼之先強直後陣攣性痙攣常伴尖叫面色青紫尿失禁舌咬傷口吐白沫或血沫瞳孔散大持續數十秒或數分鐘後痙攣發作自然停止進入昏睡狀態醒後有短時間的頭昏煩躁疲乏對發作過程不能回憶若發作持續不斷一直處於昏迷狀態者稱大發作持續狀態常危及生命。
2.失神發作(小發作):突發性精神活動中斷意識喪失可伴肌陣攣或自動症一次發作數秒至十餘秒腦電圖出現3次/秒棘慢或尖慢波綜合。
3.單純部分性發作:某一局部或一側肢體的強直陣攣性發作或感覺異常發作歷時短暫意識清楚若發作範圍沿運動區擴及其他肢體或全身時可伴意識喪失稱傑克森發作(Jack)發作後患肢可有暫時性癱瘓稱Todd麻痹。
4. 複雜部分性發作(精神運動性發作):精神感覺性精神運動性及混合性發作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及明顯的思維知覺情感和精神運動障礙可有神遊症夜遊症等自動症表現有時在幻覺妄想的支配下可發生傷人自傷等暴力行為。
5.植物神經性發作(間腦性):可有頭痛型腹痛型肢痛型暈厥型或心血管性發作。
6. 無明確病因者為原發性癲癇繼發於顱內腫瘤外傷感染寄生蟲病腦血管病全身代謝病等引起者為繼發性癲癇。
中醫看法
中醫認為:
癲癇屬痰症。腦為至清至粹至純之腑,為真氣所聚,維繫經絡,協調內外,以主元神。腦清則神識清明,主持有度;腦為髓海,水谷精微及腎精所藏。清靈之臟腑喜靜謐而惡動擾,易虛易實,是故神傷竅閉為其病理基礎。清竅被擾.元神失控,神機散亂,則昏仆抽搐;髓海不充,元神失養,腦神乏機,致恍惚不安,目光呆滯等。
心藏神,腎藏精主髓,脾運中焦,肝主疏泄而調暢氣機,可見腦與心、肝、腎、脾諸髒功能相關。
先天因素 命門伏邪,或由於父母稟賦或孕產調養不當,胎氣受損,或者髒氣不平,或者氣機逆亂,臟腑功能失調。脾腎虛而生痰,肝氣旺而生風。
痰濁內生 飲食不節,過食醇酒肥甘,損傷脾胃,脾失健運,聚濕生痰;或氣鬱化火,火邪煉津成痰,積痰內伏,一遇誘因,痰濁或隨氣逆,或因火炎,或隨風動,蒙蔽心神心竅,發為癇證,故有“無痰不作癇”說。不潔飲食,蟲阻腦竅,因蟲而致風動,也是引發癇證之因。
七情失調 主要責之於驚恐。突受大驚大恐,造成氣機逆亂,進而損傷臟腑,肝腎受損,則致陰不斂陽而生痰生風。脾胃受損.
症狀
一般認為只發作一次不能診斷癲癇,至少要有兩次以上發作才能考慮診斷癲癇。當然,要密切結合腦電圖所見。如果腦電圖有很明顯而典型的癲癇樣放電,癲癇的診斷比較確定,則在第一次發作後出現第二次、第三次發作的可能性極大。是否進行抗癲癇治療要權衡利弊,徵求家屬的意見,綜合考慮。也有一種偶發性癲癇,即患者一生中可能就犯一兩次,不經治療也沒有復發,對於這類病人不一定給戴上癲癇的帽子,但應注意臨床觀察。
起因
引起癲癇的病因很多,國際抗癲癇聯盟將癲癇分為兩大類:即原發性癲癇和繼發性癲癇。原發性癲癇也稱特發性癲癇,簡單地說,是指孩子除了癲癇發作之外不伴有其他任何可能導致癲癇的疾病或神經系統結構異常。致病因素可能與某些特殊基因有關。繼發性癲癇又稱症狀性癲癇,是指可以找到明確病因的一類癲癇。這些病因可以是先天的,也可以是出生後引起的。可以是靜止的,也可以是不斷進展的。可以遺傳的,也可以是環境因素造成的。
對於兒童癲癇患者來說,我們要分析孩子的病因,一般可以按時間順序劃分為出生前、出生時和出生後三個階段。
出生前引起癲癇的病因有以下幾種:①遺傳代謝病,如遺傳性癲癇、先天性代謝異常(糖原病、低血糖、楓糖尿症、苯丙酮尿症、腦脂質沉積症、腦白質營養不良);②先天性腦結構異常,如巨腦回、灰質異位症、腦穿通畸形、腦血管畸形、神經皮膚綜合症等;③宮內感染,如母親在孕早期患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弓形體和衣原體感染;④母親所患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腎炎,藥物使用不當或中毒,妊娠放射病,外傷等。
出生時引起癲癇的病因包括難產、產傷、缺氧、黃疸、感染、早產等因素。
出生後引起癲癇的病因包括中樞神經系統原發性感染(包括各種細菌、病毒、螺鏇體、真菌和寄生蟲感染)、小兒傳染病伴發腦病、腦外傷、心血管系統疾病如心血管畸形、血管閉塞性疾病、藥物反應、高熱、電解質紊亂、維生素B6依賴症、肝腎功能不全、腦變性疾病和腦內占位性病變(如腦腫瘤、腦膿腫、轉移癌)等。
另外,還有一類癲癇患者,病因不明確,但根據患者的病史和臨床表現推測可能不症狀性癲癇。過去曾稱此類癲癇為隱源性癲癇。隨著醫學的進步和檢查技術的不斷提高,原來病因不明的癲癇患者最終會找到確切病因,所以這類癲癇患者會越來越少。
影響因素
(一)遺傳:經譜系、雙生子及腦電圖研究和流行病學調查等,充分證明原發性癲癇有遺傳性,有的是單基因遺傳,有的是多基因遺傳,但不一定都有臨床發作。晚近認為外傷、感染、中毒後引發的癲癇可能也有遺傳因素參與。
(二)年齡:年齡對癲癇的發病率、發作類型、病因和預後均有影響。癲癇的初發年齡60%~80%在20歲以前。新生兒正常呈移動性部分性發作,6個月到5歲熱性驚厥多見。兒童良性中央-顳棘波灶癲癇多在4~10歲開始,青春期後自愈。成年期多為部分性發作或繼發性全身性發作。病因方面,嬰兒期首次發作者多為腦器質性特別是圍產前期疾病,其後至20歲以前開始發作者常為原發性者,青年至成年則顱腦外傷是一重要原因,中年期後顱腦腫瘤為多,老年者以腦血管病占首位。
(三)覺醒與睡眠周期:有些全身強直-陣攣性發作患者多在晨醒後及傍晚時發作,稱覺醒癲癇;有的則多在睡入後和覺醒前發作,稱睡眠癲癇;覺醒及睡眠時均有發作者稱不定期癲癇。後者多為症狀性癲癇。嬰兒痙亦常在入睡前和睡醒後發作,失神發作多為覺醒期發作。 晚上發作要注意不要睡在較高的床上,防止從床上摔下受傷。
(四)內分泌改變:性腺功能改變對癲癇有一定影響。全身強直-陣發攣性發作及部分性發作常在月經初潮期發病,有的在經前或經期發作加頻或加劇。少數僅在經前期或經期中發作者稱經期性癲癇。妊娠可使癲癇發作次數增加,症狀加重,或僅在妊娠期發作。後者稱妊娠癲癇。
(五)誘發因素:1.發熱、過量飲水、過度換氣、飲酒、缺眠、過勞和飢餓等均可誘發癲癇發作。某些藥物如美解眠、丙咪嗪、戊四氮或突然撤除抗癇藥物,亦可導致癲癇發作。 2.感覺因素:某些患者對某些特定的感覺如視、聽、嗅、味、前庭、軀體覺等較為敏感,當受刺激時可引起不同類型的癲癇發作,稱反射性癲癇。 3.精神因素:某些患者在強烈情感活動、精神激動、受驚、計算、弈棋、玩牌等時可促癲癇發作,稱精神反射性癲癇。
自我診斷
一、臨床表現:根據臨床發作類型分為: 一 全身強直-陣攣發作(大發作): 突然意識喪失,繼之先強直後陣攣性痙攣。常伴尖叫、面色青紫、尿失禁、舌咬傷、口吐白沫或血沫、瞳孔散大。持續數十秒或數分鐘後痙攣發作自然停止,進入昏睡狀態。醒後有短時間的頭昏、煩躁、疲乏,對發作過程不能回憶。若發作持續不斷,一直處於昏迷狀態者稱大發作持續狀態,常危及生命。 二 失神發作(小發作): 突發性精神活動中斷,意識喪失、可伴肌陣攣或自動症。一次發作數秒至十餘秒。腦電圖出現3次/秒棘慢或尖慢波綜合。 三 單純部分性發作: 某一局部或一側肢體的強直、陣攣性發作,或感覺異常發作,歷時短暫,意識清楚。若發作範圍沿運動區擴及其他肢體或全身時可伴意識喪失,稱傑克森發作(Jack)。發作後患肢可有暫時性癱瘓,稱Todd麻痹。 四 複雜部分性發作(精神運動性發作): 精神感覺性、精神運動性及混合性發作。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及明顯的思維、知覺、情感和精神運動障礙。可有神遊症、夜遊症等自動症表現。有時在幻覺、妄想的支配下可發生傷人、自傷等暴力行為。 五 植物神經性發作(間腦性): 可有頭痛型、腹痛型、肢痛型、暈厥型或心血管性發作。 無明確病因者為原發性癲癇,繼發於顱內腫瘤、外傷、感染、寄生蟲病、腦血管病、全身代謝病等引起者為繼發性癲癇。
二、癲癇輔助檢查: 1.EEG、BEAM、Holter(腦電圖、腦電地形圖、動態腦電圖監測):可見明確病理波、棘波、尖波、棘-慢波或尖-慢波。 2.如為繼發性癲癇應進一步行頭顱CT、頭顱MRI、MRA、DSA等檢查可發現相應的病灶。 3.癲癇與生化: 癲癇與人體內各種化學物質有密切的關係,神經生物化學在分子水平上對闡明癲癇的發病機制有重要作用。 一、發作過程中大腦的生化變化 (1)癲癇發作過程中常伴有動脈氧分壓、動脈二氧化碳分壓、血糖、非脂化脂肪酸、ATP、鉻、磷、谷氨酸鹽、谷醯胺、乳酸鹽、GABA等的異常變化。 (2)癲癇發作時需氧量增加,糖代謝加快,腦磷酸肌酸濃度降低,肌酸濃度升高。 (3)癲癇發作時腦內5-羥色胺降低、多巴胺含量減少、膽鹼酯酶活性增強。 二、發作時大腦能量狀態和代謝儲備 發作開始大腦的葡萄糖含量迅速下降,兩小時後糖原恢復正常。這與癲癇發作時血漿胰島素濃度升高有關。癲癇全身發作開始幾秒內肌酸濃度升高而磷酸肌酸濃度降低。發生缺氧、動脈低血壓或低血糖時ATP濃度下降。 三、癲癇與單胺類遞質 單胺類遞質包括5-羥色胺、多巴胺、腎上腺素、乙醯膽鹼等,癲癇發作時腦內5-羥色胺降低、多巴胺含量減少、膽鹼酯酶活性增強。 四、癲癇與胺基酸類遞質 胺基酸類遞質包括GABA、Glu、ASP、Gly、Ala、Tau。其中GABA是腦內主要的抑制性遞質,而谷氨酸則是腦內主要的興奮性遞質。 五、癲癇與環核苷酸 環核苷酸包括環磷腺苷(CAMP)和環磷鳥苷(CGMP),是中樞神經細胞的“第二信使”,對中樞神經系統活動起重要調節作用。 六、癲癇與神經肽 神經肽是由幾十種低分子量單鏈胺基酸連線的一類化合物。它參與癲癇的發病機制。 七、癲癇與鈣離子和鈣調素 鈣離子通過活化鈣調素能調節眾多的細胞生物學過程;鈣調素是人體的一種重要的鈣結合蛋白,作為鈣離子作用的受體,是協助鈣離子完成多種生理機能的媒介。 鈣離子與癲癇發作的關係已經明確,鈣離子細胞內流是癲癇發病的基本條件。 研究癲癇與生物化學的關係,對開辟治療癲癇的新方法、新途徑有重要意義。
治療方法
到目前為止,癲癇有30餘個類型,不同類型的癲癇治療和預後不同,沒有一種藥物能治療所有類型癲癇。得了癲癇之後,首先必須到正規醫院去看癲癇專科醫生,醫生需要詳細詢問病史並且做必要的檢查,如腦電圖、頭顱CT、核磁共振等,確診以後才能給予正確有效的治療。目前最常選用的藥物包括傳統抗癲癇藥中的卡馬西平、丙戊酸鈉等,新型抗癲癇藥如拉莫三嗪、托吡酯、奧卡西平等,這些抗癲癇藥物比苯妥英鈉、苯巴比妥等老藥安全性好,副作用小,是癲癇患者較理想的選擇。癲癇的治療主張單藥治療,從小劑量開始,如單藥無效,可考慮加用或換用另一種抗癲癇藥。如確實認為一種藥物對該病人無效或副作用過大,需更換另一種藥物時,須逐漸替換。
如果藥物不能控制癲癇發作,可以考慮手術治療,目前主要的手術方式有1.腦皮質病灶切除術。2.前顳葉切除術。3.大腦半球皮質切除術。4.大腦聯合切斷術。5.癲癇的立體定位手術治療。6.微創分離型腦起搏器植入術。7.雷射手術治療癲癇,8.迷走神經刺激療法
1、癲癇發作時不要強行餵水或強行按壓肢體,應刺激或點壓人中、合谷、足三里、湧泉等穴位。
2、癲癇發作時,迅速讓病人仰臥,不要墊枕頭,把纏有紗布的壓舌板(或牙刷把)墊在上下牙齒間,以防病人自己咬傷舌頭。隨即鬆開衣領,將病人頭偏向一側,使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防止口水誤入氣道,引起吸入性肺炎。同時,還要把病人下頜托起,防止因窩脖使舌頭堵塞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