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歷
![顏氏故居](/img/b/43c/nBnauM3X0IzN3kTOyUDM5gDOzMTMyQjM1kDOwADMwAzMxAzL1AzL0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發現
![顏氏故居側面](/img/9/408/nBnauM3X1MjN3AzNzIjMxUDOzMTMyQjM1kDOwADMwAzMxAzLyIzLx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建築形式
![“花屋”窗欞精美的雕刻展示出曾經的繁華](/img/e/929/nBnauM3XwQzM3QDN5IjMxUDOzMTMyQjM1kDOwADMwAzMxAzLyIzL1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藝術欣賞價值
![修身格言陪伴著顏家子孫走過了無數歲月](/img/b/31e/nBnauM3X3MTO0EDOwgDM5gDOzMTMyQjM1kDOwADMwAzMxAzL4AzL1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特點
![銅錢造型的圍牆](/img/9/54e/nBnauM3XxUDNwADN1YjMxUDOzMTMyQjM1kDOwADMwAzMxAzL2IzL0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顏氏古宅保持比較完整,壯族傳統的建築風格十分典型,其建築工藝也非常精湛,所有動、植物木雕、泥塑等立體性強,在南寧市現存的古民居中,可以說是工藝最漂亮的古宅之一。顏氏古宅的發現,對於了解當地古代壯族民居的建築風格和裝飾藝術等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離市區這么近發現這么一處保存得這么完整、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又這么高的壯族古民居,這在南寧市是極為珍貴的,值得好好保護和利用。
保護
南寧市文物部門考察後認為,顏氏古民居的發現,對研究當地壯族民居的建築風格,了解古代壯族歷史文化、人文地理、風土人情、生活習俗等具有較高的壯族民族考古價值。目前,南寧市正著手對這一清代壯族古民居實施保護。
景點
顏氏故居
交通指南從南寧科園路到五聖宮(南寧市邕寧區蒲廟鎮蒲津路63號,坐落在蒲津公園銀枕峰東面腳下,距市中心約20里)![顏氏故居](/img/0/242/nBnauM3XzEjN0ATN2AzM5gDOzMTMyQjM1kDOwADMwAzMxAzLwMzLx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線路2:從廣西稅務學校出發,乘坐24路上行(高新車場-朝陽廣場),在火車站換乘701路下行(火車站-蒲廟造紙廠),抵達石獅子.約38.57公里
然後從五聖宮走到人民醫院門口搭三輪車前往北觥,路是柏油路和水泥路大約4公里,兩個人3元錢。顏氏故居離路邊有50米這樣,門牌上寫著:仁福村北觥坡。
北觥壯族古民居旅遊村
![顏氏故居](/img/c/b6e/nBnauM3X3QTO5ETM0EzM5gDOzMTMyQjM1kDOwADMwAzMxAzLxMzL3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壯族古民居旅遊村共分三大區域。第一區域:將北觥村現有的、建於清代的六幢十八間古民居進行原地維修、加固;第二區域:經過考察論證,從邕寧區範圍(或自治區)內將具有壯族風格的、零星分布並且行將倒塌的古民居給予一定的補償以後進行拆遷,把材料(含全套古舊家具)搬到邕寧壯族村按原樣進行回建、擺放,數量在三十座以上;第三區域:劃出土地組織三十戶當地農民(或其他國內公民)自籌資金按統一設計在民族村里建設三十座與古民居形式相同的房屋。最後,將這三個區域有機地組成一個邕寧壯族村。
![顏氏故居](/img/4/6de/nBnauM3XxEjMykDO3EzM5gDOzMTMyQjM1kDOwADMwAzMxAzLxMzLz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邕寧壯族村的廟宇、宗寺、風水、方位、節日、習俗、禮儀、飲食、文化、娛樂等等,完全按照當地壯族形式進行建造。村口路旁最顯眼的地方有石狗,有遮蔭蔽日大榕樹,樹下有石板,石板上刻著“三棋”,石板旁有石條,均被人坐得光光滑滑。村子的這一頭和那一頭,分別有貼滿對聯的人家,一會兒,八音鼓樂齊吹奏,媒婆掃路前頭走,新娘姍姍來上驕,壯家婚慶鬧如潮。迎親的隊伍使整個村子沸騰起來……“安尼特乾欄苟”(這是一間舊房屋),大門有八卦門頭枕、鬥神、對聯等,進門後有小天井,廳堂後上方有神樓,神樓上有祖先牌位,整個房子視窗、門面、柱子、檐邊等等均有雕龍畫鳳,特別是神樓四周,工藝最為講究,栩栩如生;那邊,“安尼特乾欄模”(這是一間新房屋),建築形式同舊房子一模一樣,是本項目的仿古建築。
整個村子可稱得上是壯族古代民居建築形式的“土式別墅群”園區。占地200畝,投資:5000萬元人民幣。在統一設計方案的前提下,這些建築可發動國家、集體單位籌資建設,也可私人獨建(或合夥)建設,成為這裡的“村民”,均給予辦理產權所有證,在民族村定居的壯族村民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不變。
“花屋”探幽
南寧保留的清代民居不多,但都是舊時顯赫一時的建築。走近這些建築,我們往往能從那些殘破的磚瓦中感受到昔日大戶人家的繁華,比如邕寧區蒲廟鎮北觥村“花屋”。衣錦還鄉建“花屋”
![顏氏故居](/img/0/d12/nBnauM3X2UzM2MjM4UjMxUDOzMTMyQjM1kDOwADMwAzMxAzL1IzL0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花屋”為三進二井的清代民居,共有房屋6座18間,建築面積約800平方米,磚木青瓦結構,除大門被拆除外,大都保存完整。走進“花屋”,從青磚立柱琉璃瓦,到居室、廳堂、灶間,我們一路細細打量,試圖探尋曾經的繁華。門、窗、梁、窗欞、屋檐、神樓上均雕刻有花鳥蟲魚和龍飛鳳舞的圖案,活靈活現,線條十分細膩。屋子進門處外牆還塗有詩文壁畫,至今仍能清晰辨認。
讓人驚奇的是,正屋居室的兩扇窗都安上了玻璃,這在南寧清末民居中很少見。而且整座屋所用的木材都是梘木等名貴木種,選材講究,可見當年屋主的富有。正因為如此,當地人給這棟豪宅取了“花屋”這個名字,取其建築氣象豪華、花團錦簇之意。
![門前牆上的壁畫](/img/b/54c/nBnauM3X4gjM2EzNxYjMxUDOzMTMyQjM1kDOwADMwAzMxAzL2IzLy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顏友信告訴記者,他是北觥顏氏家族的第十六代後人,顏崇魁是他的太爺爺。在他捧出的族譜和碑文上,我們看到這樣的文字:顏崇魁,字春宇,北觥顏氏家族第十三代人,官至五品,適光緒甲申乙酉之交,法寇侵擾安南,公應鎮南關蘇帥元春之聘,參贊戎機,運籌決策,卓著勤勞,後欽功蒙保授五品藍翎同知職銜,族內常稱其“三老爺”。
清代同知即為正五品,在地方上已算是較高的職銜了。加上顏崇魁身擢戰功,衣錦還鄉,一時名聲大噪,成了地方上鼎鼎有名的大人物。“我的太爺爺抗法歸來後修建了這座老屋,聽我的祖輩說原本是要建3座的,但工程尚未完工,太爺爺就去世了……”據顏友信回憶,他的祖輩們曾說過建這座屋子前後花了7年時間。古人追求“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花屋”正是代表了這種民間建築文化的價值取向。
慈善修為有口皆碑
![銅錢造型的圍牆](/img/9/54e/nBnauM3XxUDNwADN1YjMxUDOzMTMyQjM1kDOwADMwAzMxAzL2IzL0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顏崇魁還是個滿懷善心的人。據有關史料記載,顏崇魁退役回鄉後,適逢“丙申歲,餓殍載道,目不忍睹”。顏崇魁“倡設紫雲善堂,施米施粥,得救濟而慶再生者以千萬計。”另外,他還“置槍械,集團練,協同官府勇剿”並“於蒲市”倡議捐資辦學。直至百餘年後的今天,顏崇魁的事跡在當地仍是有口皆碑。在後來的動盪年代裡,“花屋”並沒有遭受太大的破壞,顏友信說那都是祖輩的修為修來的。
顏氏家風如此,顏氏後人也多有作為。顏氏十五代出過一位丁酉科武舉,叫顏盛觀,據顏友信說那是太爺爺的侄孫,也是自己父親的同輩兄弟。算起來,顏盛觀應是清朝光緒年間的舉人。光緒二十四年即1898年是中國最後一次武舉會試,此後到清朝被推翻,再也沒有了武舉。因此,顏家後代都以此為榮,都說太爺爺顏崇魁是清朝的文舉,孫輩又出了武舉,顏家真正是文武雙全了。
![顏友信說起“花屋”侃侃而談](/img/d/7fc/nBnauM3X2ITM4IjM0cjMxUDOzMTMyQjM1kDOwADMwAzMxAzL3I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顏友信還說,他的父親顏壯觀,在1935年僅18歲時就告別了這個封建大宅門,到南寧城裡當了消防員,抗戰時左腿負傷後回鄉,後來又去百色謀生,做得一手電工活。1981年,顏壯觀退休後葉落歸根,回到老屋養老,直到去世。顏友信拿出一些物證給我們看,其中有“廣西機器職業工會聯合會會員”的徽章和“百色日光電燈有限公司”的工作證。
顏友信告訴我們,出於對祖輩的尊重,他和他的弟兄直到現在,沒有換過“花屋”的一磚一瓦,屋內的大多擺設還保留著原樣。“有些文物販子曾勸我賣掉一些家具,但這是老祖宗留下的,說什麼我也不會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