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王孟端畫竹

九龍山人:王孟端(王紱)的號。 為竹:畫竹。 閩山:福建的山。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題王孟端畫竹
【創作年代】明朝
【作者姓名】黃仲昭
【作品體裁】

作品原文

九龍山人標格竒,平生與竹同襟期。
興來為竹寫真意,筆端颯颯生涼颸
一枝髙拂青霄霧,葛陂神物化龍去。
一枝低掃白石苔,緱山仙子乘鸞來。
疎影微茫遠還碧,頗似瀟湘秋月夕。
翠色蘢蔥近更深,又似淇園春雨晴。
昔年老可今安在,遺蹟流傳重千載。
山人揮灑更入神,使可見之心亦駭。
我家閩山叢竹幽,朅來不見心悠悠。
今日披圖看風景,分明一叚閩山秋。

注 釋

王孟端:王紱(1362-1416)明代著名畫家。字孟端,號友石生,初隱九龍山,又號九龍山人,鰲叟。無錫(今屬江蘇)人。
九龍山人:王孟端(王紱)的號。
標格:風範、品格。
襟期:.襟懷、志趣。
興來:產生對事物感覺喜愛的情緒。
為竹:畫竹。
涼颸:liánɡ sī,涼風。
青霄:青天﹔高空。
葛陂:晉葛洪《神仙傳.壺公》:"房(費長房)憂不得到家,公(壺公)以一竹杖與之曰:'但騎此得到家耳。'房騎竹杖辭去,忽如睡,已到家……所騎竹杖,棄葛陂中,視之乃青龍耳。
緱山:ɡōu shān,即緱氏山。指修道成仙之處。相傳王子喬於緱山乘鶴成仙。後用作歌詠仙家之典。
鸞:luán,傳說鳳凰一類的鳥。
淇園:一般認為是周朝衛國竹園,也有認為是“紂之竹園”,中國古代著名三大產竹基地(淇園、南山、渭川)之一。古詩文中常以其代竹或竹園。
老可:文同(1018――1079),字與可,人稱老可。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東)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進士。善畫墨竹,與蘇軾共同創立湖州竹派。
山人:即“九龍山人”,王孟端(王紱)的號。
使可:使老可(文同,字與可)。
閩山:福建的山。泛指福建。
朅來:qiè lái,猶言去。
披圖:展閱圖籍﹑圖畫等。
叚:假。

作者簡介

黃仲昭(1435-1508),明代詩文家,方誌學家。名潛,字行,號未軒,別號退岩居士,莆田市城廂區(今荔城區英龍街東里巷)人。明憲宗成化二年(1466)擢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編修。次年十二月,因與編修章懋、檢討莊昶聯名上《諫<元宵煙火>詩》疏,諷指朝廷耽於逸樂,同被廷杖,被謫為湘潭知縣,時有“翰林三君子”之譽。未行,給事中毛宏等奏請挽留,改官南京大理寺評事。任內,法不容私,“務盡其情”,平反冤假錯案多,對紈絝子弟特別嚴厲,為同僚所忌。成化十一年(1475),仲昭丁憂歸家。服畢,他又託病乞歸。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詔召仲昭,至三年(1490)方入京,充修《憲宗實錄》官,為忌者所阻,改任江西提學。任上,整頓學校、端正士風,獎掖賢才,糾戒陋俗。他還刊印《通鑑前編》及《朱子綱目書法》等,以示後學,世人稱“未軒先生”。八年,辭官歸里,專事讀書著述。黃仲昭熟習經史,博覽群書,是個修志專家,又是個經學家和文學家,在文學、理學、方誌等方面都有突出貢獻。著有《未軒集》12卷;編撰《八閩通志》、《延平府志》、《邵武府志》、《興化府志》、《南平縣誌》等,皆被《四庫全書》收錄,世稱其文“雄渾醇雅”,其詩“和易近人”,享有文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