頜面部炎症

頜面部炎症分為智齒冠周炎、頜骨骨髓炎和部蜂窩組織炎三種。可是使用抗菌藥物、中草藥來治療。

名稱

頜面部炎症
maxillo-facial inflammation

描述

頜面部有骨組織和軟組織,頜面部的器官包括口腔、唾液腺、顳下頜關節。頜面部炎症常見以下幾種:①智齒冠周炎。口腔頜面部常見的感染。病因:下頜第三磨牙(智齒)常因萌出不全,被牙齦覆蓋,在牙冠與牙齦之間形成盲袋間隙,存留食物殘渣和細菌。當人體抵抗力下降時,就發生冠周炎。臨床表現:智齒冠周紅腫、疼痛,張口困難,頜下淋巴結腫大,全身發熱等;併發症有頜面蜂窩組織炎、頜骨骨髓炎及全身敗血症等。②頜骨骨髓炎。感染多來自各種化膿性牙病的擴散,還可來自頜骨損傷、砷磷等化學性中毒、頭頸部腫瘤放射治療後頜骨壞死及特異性感染(結核菌、放線菌、梅毒螺鏇體等)。臨床表現:頜骨疼痛、紅腫,開口困難,多個牙鬆動、溢膿,有面瘺、唇麻木及全身發冷、發熱、白細胞增多等中毒症狀。X線照片可見骨質破壞及死骨等。③面部蜂窩組織炎。常因牙槽膿腫、牙周炎、智齒冠周炎等感染擴散所致,也可來自淋巴結炎、涎腺炎、扁桃體炎、外傷感染和血源性感染等。由於頜面部被筋膜肌肉分隔成多個間隙,炎症常局限於某個或數個間隙,故又稱為間隙感染。臨床表現:局部紅腫高突、壓疼,有可凹性水腫、開口困難、吞咽疼痛,甚至呼吸困難。全身有發燒、白細胞增多。其中口底蜂窩組織炎是最嚴重者之一。分化膿性和腐敗性兩種。常因窒息及全身中毒性休克而死亡。顏面部癤癰尤其是唇癰,常因被擠壓或切開而使感染擴散,沿缺少瓣膜的面靜脈逆流而上,引起嚴重的顱內海綿竇炎或全身敗血症、中毒性休克而死亡。
以增強身體抵抗力和控制細菌感染為治療原則。全身套用抗菌藥物、中草藥,注意休息、營養及水電解質平衡,服維生素B、C,必要時輸血。局部治療在炎症早期可用藥物含漱、外敷、理療。化膿期應及早切開引流膿液,切口要利於引流、隱蔽,勿傷面神經及腮腺導管。但唇癰禁忌切開而套用高滲藥物或抗菌素等局部濕敷拔膿。炎症急性期過後,應及早去除病原,如病源牙、異物、腫瘤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