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1) [song]:讚美祝頌的詩歌。欣歡之聲浹於億兆,銜感之至形於頌歌。——唐· 宋璟《三月三日為百官謝賜宴表》
(2) [hymn of praise]:讚美;祝頌。
士頌歌於政教,民謠詠於渥恩。——《宋書·謝靈運傳·撰征賦》
引證解釋
1. 讚美;歌頌。
南朝 宋 謝靈運 《撰征賦》:“士頌歌於政教,民謠詠於渥恩。”《新唐書·張玄素傳》:“陛下向平 東都 ,曾觀廣殿,皆撤毀之,天下翕然,一口頌歌。”
2. 用於祝頌的詩歌。
魏巍 《東方》第四部第十六章:“這雷聲在峭壁深谷中不絕地滾動著,迴蕩著,就像為我們的英雄唱的頌歌一樣。” 袁鷹 《忠魂曲》詩:“火紅的 嶽麓 楓林,唱不完英雄的頌歌。”
其它相關
頌歌用於對黨、祖國、領袖、人民、英雄人物、革命事業的歌頌、讚美。其曲調的一般特點是莊嚴、雄偉、寬廣、壯麗、熱情洋溢、氣勢磅礴等。如《祖國頌》、《黃河頌》等。
二、進行曲一般多是配合行進步伐,以強弱分明的雙節拍居多。節奏鮮明有力,鏇律鏗鏘爽朗,富有朝氣,有強烈的戰鬥性和時代感。在曲式結構上,多數是句法正規、結構方整,往往表現威武、雄壯的民眾場面和勇往直前的情緒。如《解放軍進行曲》、《游擊隊歌》、《我是一個兵》等。
頌歌,是紀念聖誕節的傳統歌曲。這個名詞,很明顯地是從中古時代,法國人指圓舞而言的Carole一字轉變而來,其與英國發生關係,則因每年在冬至到來時,異教徒照例跳舞唱歌,以示慶祝。這種節日慶典,後來就與聖誕節合併舉行了。
聖誕頌歌,保存至今的例子,多數分為二部或三部的頌歌形式,這可說是回溯到15世紀前半期的作品。許多自16世紀至1S世紀的頌歌,均已編成專集出版,裡面也包括了法國和德國的作品在內。著名的聖誕頌歌專集有;迪爾莫爾(C.Dearmer)作的《牛津聖誕頌歌集》,1928年出版;迪爾莫爾《頌歌的故事》,1911年出版;瑞德所作的《16世紀印行之聖誕節頌歌》,1932年出版;富勒·麥特蘭(FullerMeitland)所作的《15世紀英國頌歌》,1892年出版;馬賽(Massé)所作的《古老的頌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