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的事跡一直影響著後世的文人,他的事跡已經成為了後世文人發表憤慨的代名詞了;我們可以從以下詩中看出:
[唐]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烏江亭[宋]王安石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
夏日絕句 [宋] 李清照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耶?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蜂起,相與並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悟,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__《史記.項羽本紀》
項羽是在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中湧現出來的一位悲劇式英雄.他勇猛善戰,叱吒風雲,顯赫一時,在滅秦過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績.但推翻秦朝後,他目光短淺,策略錯誤,觸怒諸侯,燒殺破壞,最終喪失民心,軍敗身亡.
文化政治上的不足與軍事上的長處形成極大的反差,抗秦卒二十萬,屠鹹陽,殺子嬰,燒秦宮室,殺義帝;可見其行為粗暴.鴻門宴上放走劉邦,歸回劉邦父母妻兒,重用秦將章邯和司馬欣等又表現出寬仁大度;疏遠范增,韓信,陳平和英布;都是不善用人的結果.
對項伯言聽計從是用人唯親,重用大司馬咎和長史欣等是知恩圖報.少年之事可見其胸懷大志,巨鹿之戰以及以3萬兵力敗劉邦56萬兵可見其有勇有謀.
放棄關中,鴻門宴上放走劉邦是無遠見卓識;欲與劉邦一決勝負以息天下,無顏見江東父老是有責任感;後自嘆"天亡我".這都是濫用武力的結果,以為個人英雄主義可治天下.;其實最大的原因就在於自己.
所以他的性格決定了他的悲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