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遏行雲[漢語詞語]

響遏行雲[漢語詞語]

“響”,指聲響;“遏”,指阻止,使停止;“行雲”,流動的雲彩。“響遏行雲”指聲音高入雲霄,把浮動著的雲彩也止住了。多用以形容歌聲的嘹亮。

基本信息

成語解釋

響遏行雲[漢語詞語]響遏行雲[漢語詞語]

形容歌聲嘹亮,高入雲霄,連浮動著的雲彩也被止住了。一般用來形容歌聲嘹亮。

響:聲音。

遏:阻止。

行云:飄動的雲彩。

謳:唱歌。

窮:盡。

郊衢:郊外大路旁。

撫節:打著節拍

悲歌 :唱出雄壯的歌聲 。

謂:認為。

謝:道歉。

踐行: 用酒食為朋友或為親人等等的人送行。

辭: 告別,告辭

送行:送別。

技:本領

遂:於是

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止:阻止

餞:用酒食給人送行或設宴送行

成語造句

1,“黃河大合唱”那響遏行雲的歌聲激發人們奮起反抗侵略者的鬥志。

2,那年申奧成功後,天安門廣場上人們的歡呼聲響遏行雲。

3,蔣大偉那高亢的男高音響遏行雲,讓人百聽不厭。

4,跟手又唱第二出,便是《一夜九更天》,用老生掛白須,扮老人家,唱過嶺時,全用高字,真是響遏行雲。

5,這段戲全是高音,由他唱來真是響遏行雲。

6,他的歌聲雄壯高亢,響遏行雲。

成語典故

《列子》卷五《湯問》

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秦青顧謂其友曰:“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樑,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過逆旅,逆旅人辱之。韓娥因曼聲哀哭,一里老幼悲愁⑩,垂涕相對,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還,復為曼聲長歌,一里老幼喜躍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賂發之。故雍門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遺聲。” 。

主人公簡介

響遏行雲響遏行雲

秦青qínqīnɡ

古代傳說人物,戰國時秦國人善歌以教歌為業。

薛譚xuē tán

古代傳說人物。戰國時秦國人,善歌。薛譚師從著名歌唱家秦青學習技藝,薛譚非常聰明、好學,嗓音又格外甜美嘹亮。“響遏行雲”的典故就源於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