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晗[深圳大學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韓晗[深圳大學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韓晗,男,1985年4月出生於湖北黃石。當代中國最活躍的青年學者與隨筆作家之一,文學博士。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研究員、 碩士生導師、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廟嶺分校(UNC-Chapel Hill)亞洲學系訪問學者、 美國中部及西南部亞洲研究協會會員、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博士後,兼任四川大學符號傳媒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武漢大學文藝生產與消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早期抗日文藝期刊研究(1931-1938)”主持人, 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國現代文化產業史。 2017年12月,韓晗獨立署名的英文新著由國際學術出版巨頭施普林格(Springer Nature)出版。

個人履歷

1985年4月1日,愚人節,韓晗出生於湖北黃石,屬於紅三代。

韓晗在機關大院長大,聰慧早熟,四五歲時就能順利地讀書看報。

8歲那年,韓晗患了病毒性心肌炎,住院半年,休學三年。這幾年中,韓晗愛上了古董,家門的文物市場,成了小韓晗流連忘返的地方,至今這個習慣不變。他在散文記載:

聯考那年,恰逢非典。收到西南民族大學入學通知書的那天,韓晗剛好完成了自己的長篇小說《寂寞城市》,這本書用平淡的語調,敘述了非典時期上海青年的感情悲劇,18歲的作者感嘆道“愛情變成了博愛,就沒有了意義;愛情變成了占有,也就沒有了價值。任何價值都存在於取和舍之間,任何緣分也就伴隨著執著和了悟自生自滅。”

寫完後,韓晗心懷忐忑,將這本書交給了父親的同事、湖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曹樹瑩老師,徵求意見。

這本書得到了好評,並於2004年1月出版,韓晗一時成為當地名人。2006年,《寂寞城市》的紙質版被美國耶魯大學圖書館永久收藏。

少年得志,韓晗並不敢絲毫懈怠。

一考入西南民族大學,韓晗就在武漢開往成都的T246號列車上給自己定下了“四年規劃”;首先出版四本書,其次考入一流大學的研究生院,第三是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由於校內少數民族的貧困同學較多,有一定稿費來源的韓晗謝絕學校各類獎學金,2007年,在西南民族大學的申請下,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決定授予韓晗“成都市十佳大學生”稱號。

自2003年起,已在大陸、台灣兩地獨立出版學術著作《文化的撒旦和上帝》(2006)《中國當代文學發展三十年》(2009)《新文學檔案:1978-2008》(2011)《話語的秩序:文化當代性諸問題批判》(2010)與《可敘述的現代性:期刊史料、大眾傳播與中國現代文學體制(1919-1949)》(2011)《尋找失蹤的民國雜誌》(2012)等六部(種),以及長篇小說《寂寞城市》(2003)與散文作品《蝴蝶飛出地平線》(2004)《大國小城》(2006)《側影年華》(2009)《布拉格之夜——一個作家的蜜月札記》(2013、2014)與《十年一夢》(2014)等五部。其中,《中國當代文學發展三十年》(《新文學檔案:1978-2008》)一書被台灣佛光大學、華南師範大學與延安大學共同選定為“現當代文學史”專業課程“必讀(推薦)書目”。2011年,受邀擔任台灣“秀威文哲叢書”(Works of Showwe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總主編。

自2004年以來,在《人民文學》《讀者》《中國民族》《中華兒女》《中華英才》《山花》《長江文藝》《散文選刊》《作品》《滇池》等刊物發表散文小說數百篇,並在《光明日報》《讀書》《文藝報》《中國圖書評論》《國外社會科學》《新文學史料》《江漢論壇》《Nordic Journal of China-West Studies》(芬蘭)《逢甲人文社會學報》(台灣)《二十一世紀》(香港)等重要期刊刊發論文、評論六十餘篇,部分論稿曾為《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出版年鑑》與《中國文學年鑑》等權威學術選刊以及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與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等高校、科研機構所公開出版的集刊、選本全文轉載、選編或首發,或為《紅旗(文摘)》、《中國延安幹部學院學報》與《2010-2011、2011-2012中國書業年度報告》等中央級參考文獻所載選,並被《近代史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等國核心心學術期刊以及法國巴黎高等社會人文研究院(EHESS)、美國芝加哥大學(UChicago)、中國南開大學、日本關西大學(KansaiU)、台灣中央大學與香港浸會大學等世界各地高校、研究院所之碩博論文引用、評述近百餘次(排除自引)。曾獲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中國戲劇文學獎理論一等獎、中央美術學院青年批評家獎、中芬天使學術論文獎等獎項。並主持、主研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國際奧委會合作項目、北京市教育廳中學語文教材編寫項目、中國出版集團橫向委託項目與中央高校項目等科研項目多項。

韓晗亮出了當代青年文壇與學術界獨樹一幟的旗號,成為近年來崛起的“八零後”卓越代表學人之一。自2003年以來,韓晗先後接受了海內外近百家媒體的專訪,其言論受到社會與學術界的關注與爭議。先後被新浪網稱為“晚生代學者型青年作家”,2004年與張悅然、阮次山等十人入選“《中國圖書商報》十大暢銷新秀”,2005年4月《青年文學》雜誌稱讚韓晗為“80後的另一種經典”,2006年他與洪戰輝、徐本禹等入選教育部、團中央與人民網的“全國大學生年度人物百強”,2007年又被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授予“成都市十佳大學生”稱號,2008年8月全國青在線上關刊物《中華兒女》雜誌譽其為“思想的神童”、國內著名文化期刊《意林》雜誌在2009年第8期將其與薄瓜瓜、李禾禾等兩人同時譽為“金牌才子”,2010年11月,韓晗又與落落、饒雪漫、當年明月等人一同入選“報喜鳥新銳藝術大獎文學藝術新銳人物十強”,2011年6月,韓晗被中共西南民族大學黨委、西南民族大學校友總會遴選為“西南民族大學六十位傑出校友”之一,2011年,作為唯一一位中國“80後”學者,韓晗的個人事跡與愛因斯坦、范仲淹、陳省身等文化名人一道,被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所出版的《站在巨人肩上:寫給孩子的人生設計啟蒙書》一書所遴選;2011年8月,韓晗走進“中國勵志第一刊”《中國青年》雜誌,該刊盛讚韓晗“作為一個年輕的學者和作家,韓晗展示了與眾不同的一個世界”,成為該刊主推的第一位“八零後”學者。至此,韓晗成為了目前國內唯一一位個人事跡先後三次登上“團中央三大刊物”(《中國青年》、《中華兒女》與《青年文學》)的青年文化領袖。

專訪

韓晗,身高1.9米,來自南方,雖與張悅然、郭敬明等80後作家一同“出道”,卻風格迥異。他的文字厚重踏實,曾在大陸、台灣兩地獨立出版學術作品五部,第一部為《中國當代文學發展三十年》,即被台灣佛光大學列為“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必讀書目”。

20歲時,他的論文刊登在《人大複印資料》上,22歲,他加入中國作家協會;25歲,他成為武漢大學文學院最年輕的博士生之一。台灣《中央日報》和《歐洲時報》都評價韓晗“具備敏銳的批評視角與紮實的學術功底”。自2005年至今,韓晗已經連續三次以最年輕獲獎者的身份問鼎中國戲劇文學獎一等獎。

2011年,西南民族大學又授予韓晗“60年校慶傑出校友獎”,26歲的他與著名學者降邊嘉措、著名詩人吉狄馬加等人一同榮膺此嘉譽。

韓晗在部落格的自我介紹別出一格:“與散文、戲劇、城市、文學史、當代、民國期刊有關。曾生活在成都、香港、中國傳媒大學、上海以及武漢。沉迷於鋼琴、基督教、青花瓷、旅行,但未玩物喪志。熱愛桌球、Cabernet、單眼相機、鐵觀音以及古建築。夢想讀萬卷書,行千里路,交天下友,嘗遍世界美食。發願今生今世讀書二十載、著書三十部,教書四十年。 治學唯求文史哲博而不專,願敢為先驅,不推崇精英。寫作只願天地人言之有物,但求重心聲,非追趕文體。無一專業、無一特長、無一領域,著書立說三無主義。”

最後一句尤其有趣:所謂博士頭銜,沽名釣譽,忝列中國作協,名不副實。

青年學者

進入中國傳媒大學,韓晗繼續挑戰自己。

讀研第一年,韓晗在國內發表了各類論文、隨筆近20篇,論文還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全文轉載。

2008年,韓晗的學術作品《中國當代文學發展三十年》在台灣出版,台灣《中央日報》評價說:“其出版不但填補了大陸學界‘新時期文學’系統性研究成果的空白,更是台島第一部關於中國當代文學史的系統專著。”2011年4月,此書入選“鳳凰網”十大好書榜,成為“學術暢銷書”。

此時的韓晗,已經順利考入武漢大學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著名學者樊星教授。他不但活躍於各類國際研討會上,而且還扎入民國珍稀期刊與文學體制的研究當中,在權威刊物集中發表了十餘篇論文。

2011年6月27日,從遙遠的赫爾辛基又傳來好訊息,韓晗的研究論文在黃保羅、高師寧與李向平等著名學者的推薦、評議下,一舉獲得了“第一屆中芬天使學術論文獎”,其論著即將在歐洲著名學刊《The Nordic Journal of China-West Studies》上刊發,充分顯示其不凡的研究功力。

“雖然我出生於革命家庭,但我並未做官,一切都是我自己的選擇。我在研究領域還是一個新兵,前面有許多路要走,很漫長、很枯燥。”韓晗說,“我願一輩子做研究,挖掘歷史真相。”

作為80後的韓晗,喜歡星巴克的咖啡,也喜歡喝酒品茶,閒時還會邀請朋友打打桌球,讀書時的寒暑假都拿來旅行,北上丹東,南下緬甸,拍攝過數千張珍貴的照片,並出版攝影散文集《大國小城》。

他否認自己小資:“什麼叫小資?我從來不讀時尚雜誌,從來不關心港台明星的新聞八卦,誰撞車誰離婚誰被偷拍誰生孩子誰又兔唇,這與我毫無關係。我有一大幫朋友都是搞娛樂的,我常笑談,有他們站在中國娛樂的最前沿足夠了,再加上一個我,未免有些多餘。”

他更關注的是文化,他研究過星巴克作為西方文化的元素之一,對東方文化的侵略。

別人喝咖啡,聊聊天;他喝杯咖啡,也可以寫出一篇論文。

成為時尚

韓晗非常喜歡讀舊書。“不管什麼書,不管是誰收藏過,只要有閱讀價值的,到了我的手上我都會虔誠地收藏。因為在我看來,它們無疑都是知識的因緣,都是文化的傳誦,都是穿越時空之後,彌留在耳邊的鐘鼓之聲。”

為此,韓晗還結識了不少賣舊書的店主,其中包括一個小攤販。這個小販留著長發,穿著很朋克,戴著厚厚的近視眼鏡,拖著他的破三輪車,在黃石的鬧市區,出售他庫存的學術著作。韓晗不無淒涼的感嘆:“在洗腳城、按摩院、桑拿房與KTV的霓虹燈下,那些積滿灰塵的學術著作顯得是那樣的不合時宜,這種悲涼的景象,很容易讓人想到當代中國人文社科研究所面臨的境遇。”

這個小販生道艱難,韓晗在部落格特意轉載了他的求助信,呼籲網友幫助:“他沒有越賣書越賺錢,他不賣教輔,他不賣青春小說鬼故事,他不賣枕頭加拳頭,他只賣美學、哲學、胡塞爾、後現代、余英時、施蟄存,在一個資源枯竭型城市,文化也跟著一塊兒枯竭了,當然,與之一道枯竭的還有人性和殘存的一點點精神信仰。

韓晗與張隆溪先生 韓晗與張隆溪先生

韓晗是個陽光感恩的男生。2006年,韓晗就曾通過“人民網”義捐版稅,用來保護國內古鎮的老建築,2008年汶川地震時,韓晗曾第一個趕到校辦捐稿費。

走進韓晗的書房,木質大書櫃堪稱“以書為壁”,滿滿地擺滿了近萬冊文史哲各類藏書,有民國善本,也有歐美圖書,在韓晗的案頭,筆者發現了花梨木的筆架,各式各樣的毛筆,從九寨溝帶回來的牛骨筆山,兩塊很精緻的歙硯,滿盒子的閒章書畫印,以及一個很有年頭的竹筆筒。

除了旅遊,參加學術會議與每天晚上的慢跑之外,韓晗基本在家裡喝茶、看書、寫東西或練習書法,更加習慣“宅男”的生活。幼時練字,如今懸腕運筆的功力,並不比專業書法家差。

作為一個年輕的學者和作家,韓晗展示了與眾不同的一個世界,他也不避諱自己的“紅三代”身份,“現在‘紅’已然成為一種時尚。我認為這是時代所賦予我們這代人的重任。說到底‘紅’不但是一種道德品質,一種事業激情,更是一種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

所獲讚譽

1.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著名作家魏明倫:“這個孩子我一直很喜歡,他的前途似錦啊。”

2.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創校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著名學者劉吉:“你是一個非常努力且很優秀的青年,相信你如此努力下去,日後必有大成。”

3.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作家瑪拉沁夫:“他的文字是透過歷史的敘事與抒情,尤其讓我感動。”

4.全國文聯副主席、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院長仲呈祥:“湖北出生,四川成才,既是巴蜀人才,也是荊楚才俊。”

5.西南民族大學校友、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著名詩人吉狄馬加:“我因有這樣的校友而高興、驕傲。”

6.四川省政協副主席、西南民族大學黨委書記羅布江村這樣評價自己的弟子:“韓晗的成才,是西南民族大學“和合諧習”校訓的真實寫照。他來自於民族院校,卻有著世界性的眼光,他是在少數民族文化的滋養中成熟的漢族學者,從這點來看,他體現了我們辦學成功的一面。”

7.蘇州大學文學院院長、著名文藝批評家王堯:“二十出頭的年輕學子,敢於嘗試這樣多領域、寬視野的文學研究工作,其勇氣與底氣都令人鼓舞。我對大陸“80後”一代,感覺比較複雜,而韓晗的沉潛、穩妥、厚實,給我很深印象。”

8.著名作家、文藝理論家,英國倫敦大學終身教授趙毅衡說:“韓晗是80後新一代中很少見到的“文化人”,這種文學吾家事,文字上十八般武器無所不能的文化人,五四時代常見到,但此後就日漸少見,在專業分工過細的當代,幾乎絕跡。”

9.湖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作者文學導師陳應松對韓晗的散文有中肯評價:“韓晗的散文有種令人驚嘆、與他年齡不相符的大氣和老成。他思路開闊、旁徵博引、議世論事往往出手不凡,有驚人之語。這么年輕的散文高手讓我敬畏。”

10.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茅盾文學獎評審何開四盛讚韓晗的散文,“富於文化意味的寫景抒情,是一個極有潛力的散文作家。”

11.《人民文學》雜誌社編輯部主任、著名作家邱華棟評價:“韓晗是一個相當優秀的青年作家,他的文字華美,帶有文化意味,並包容有這個時代最需要的信息。”

12.北京大學地理系主任周一星教授來信評價韓晗的《大國小城》:“讀了韓晗的散文,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感受到了一種美。”

13.瑞典皇家人文學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學教授張隆溪先生曾贊韓晗近年來對於期刊史料的研究:“韓晗不僅發掘被人忽略的現代文學期刊史料,而且加以評論,捻出當中在今日看來頗能啟發人的意蘊”。

14.台灣中研院院士、美國哈佛大學講座教授王德威(David Wong)亦曾贊韓晗的學術研究工作“韓晗若繼續努力,今後必在學界占有一席之地”。

15.著名文藝評論家、中國新文學學會副會長、韓晗的博士生導師樊星教授如是評價韓晗的散文創作:“相信如此寫下去,一定會有所成就。”

16.北京市朝陽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曾原紀說:“韓晗是我們學校的驕傲,是全校學生的榜樣。”

17.著名文藝評論家、湖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曹樹瑩說:“韓晗的文字充滿了智慧與激情,具備一個成熟作家的風格與特色。”

18.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洪子誠稱讚韓晗的《新文學檔案》立意之新:“新時期文學已經有30年了,今年各地也紛紛舉行相關的學術研討會,對文革後的文學狀況確實也需要做學術性清理。所以韓晗的這個選題是很有意思的。”

19.當代中國問題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于建嶸評價韓晗《新文學檔案》的初稿:“我差不多花了三個小時讀完了韓晗的書稿,總的感覺就是驚喜。沒有想到韓晗有如此的功力,寫出了如此優秀的文字。雖然我不治文學史,但也充分享受到了閱讀的快樂。”

20. 著名文學評論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讚譽:“韓晗這本著作(《新文學檔案》),初看就覺得氣勢不凡,很有見地。”

21.著名文藝理論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曉明評價韓晗的《新文學檔案》:“韓晗這本書寫得相當出色,很有才氣,不是教材式的按部就班,有著自己的思路、體例,對作品的評點要言不煩,總有見解。”

相關作品

長篇小說《寂寞城市》

韓晗[深圳大學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韓晗[深圳大學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該書是韓晗18歲時出版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由南海出版公司2003年出版,該書出版後鏇即被搜狐網、新浪網連載推薦,並被北京鴻達文化傳播公司製作為廣播劇,在全國各大廣播電台播放,韓晗憑藉此書與張悅然、孫睿等入選《中國圖書商報》“十大暢銷新秀”。這部小說用雙線條的敘事形式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上海本地人家庭中的情感悲劇,主人公都是青年人,他們對待愛情、對待生活以及災難的積極態度反映了“八零後”上海人的積極心態。有評論家稱該書是新生代“上海敘事”的典範之作,亦是與王安憶《長恨歌》類似的上海風情小說。該書由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陳應松先生撰序,由著名詩人、湖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曹樹瑩先生撰評推薦。因該書“反映當代中國人的現實問題以及對於災難的態度”,2005年,該書紙質版本被美國耶魯大學圖書館收藏,2009年,該書在國內發行量最大的都市報之一《華西都市報》進行連載。

隨筆集《蝴蝶飛出地平線》

韓晗[深圳大學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韓晗[深圳大學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這是韓晗第一部精選集,由南海出版公司於2004年出版。包括了數十篇小說、散文與雜感,部分作品發表於《山花》《青年文學》等期刊,是韓晗與南海出版公司簽約後的一部新作。“新概念一等獎”、上海世博會開幕式總撰稿甘世佳領銜五位“新概念一等獎”作者以及青春作家易術、一草為該書撰寫推薦語。全書分為五個章節,按照小說、散文、批評與雜感進行了分類,反映了韓晗20歲之前的文學創作狀況,對於整個“八零後”創作群體的早期創作,該書亦有著較為重要的反思作用,與韓寒的《零下一度》、郭敬明的《愛與痛的邊緣》與張悅然的《葵花走失在1890》類似,《蝴蝶飛出地平線》內容看似內容繁雜,但是卻反映了一代人的文學觀,體現了“八零後”群體的文學探索與精神風貌。該書出版後,韓晗與胡堅等人一道,加入了湖北省作家協會。

學術專著《文化的撒旦和上帝》

韓晗[深圳大學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韓晗[深圳大學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作為韓晗第一部學術專著,這部從宗教、文化與相關社會科學理論入手,闡述當下文學生產關係的論著,有著特別的意義與價值,該書所收錄的部分論文被《四川戲劇》、《人大複印資料》、《社會科學論壇》、《中國圖書商報》全文發表,並連續獲得兩屆中國戲劇文學獎。該書由人民日報出版社於2005年出版。西南民族大學教授、文藝評論家塗鴻如是評價該書“針對上述這些問題,韓晗的論著《文化的撒旦與上帝》以當代西方文化批評思潮的最新發展為研究對象,以當下中國社會走向多元化以後所生成的獨特的文化現象,以多種方法,多層次地對中西方文化批評的前沿思潮,新產生的文化現象,站在較高的學術層面對問題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韓晗是敏銳的,他的研究為人們展示了現代社會文化生存狀態的深層因素與獨特語境,展示了西方文化理論在中國語境中的意義,人們所做的文化解讀以及對當代中國社會生活所帶來的影響。”

散文集《大國小城》

韓晗[深圳大學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韓晗[深圳大學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這部由敦煌文藝出版社出版於2006年的散文集,反映了韓晗極其開闊的學術視野與步行萬里的生活體驗,為完成該書,韓晗走遍全國二十餘省份,書內百餘張珍貴精美的照片皆為韓晗親手拍攝,該書用當時最為前沿的文化地理學理論,論述了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與舶來文化三者之間的關係。該書部分散文曾在《中華散文》、《散文選刊》等刊物發表,茅盾文學獎評審何開四、北京大學地理系主任周一星、著名作家邱華棟、陳應松就該書的內容予以了聯名推薦,該書的英文書名No country only Town更是被翻譯界稱為“神來之筆”,引起譯界的廣泛爭論。“余秋雨《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千年一嘆》,張中行《負暄瑣話》,陳平原《學者的人間情懷》,韓晗的《大國小城》等。他們的散文創作將科學研究的‘理’與文學創作的‘情’結合起來,既充滿思考的智性,又不乏文化關懷和個人感受。”(《當代散文概念述論》,載《名作欣賞》,2011.2)

學術專著《中國當代文學發展三十年》

韓晗[深圳大學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韓晗[深圳大學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2009年9月25日的台灣 《中央日報》,就此書作出總評價:“其出版不但填補了大陸學界“新時期文學”系統性研究成果的空白,更是台島第一部關於中國當代文學史的系統專著。”作為韓晗第一本系統性的學術專著,該書詳細梳理了新時期文學三十年諸思潮之間的關係,並且首次將港台文學的生成納入到中國當代文學史體系中分析審理,其“大文學”的觀念在兩岸學術界均屬首創,因此,該書在台灣出版後,引起了海峽兩岸文學界的高度重視,著名學者趙毅衡贊其為“一部傑出的文學史”、批評家張頤武則用“很有見地,出手不凡”來概括該書的價值與意義,此外,著名學者樊星、王堯、陳曉明、于建嶸、洪子誠等均對該書予以熱薦,使得該書在當代文學研究界頗受關注並形成一定的學術影響。台灣佛光大學將此書列為“中國大陸現代文學史”課程“必讀書目”。

學術專著《話語的秩序》

韓晗[深圳大學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韓晗[深圳大學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該書是韓晗自2007-2009年的學術論文精選彙編,由台灣秀威出版公司出版。全書的論文從媒介、文學、政治與流行文化的關係入手,梳理了當下中國文化界的話語生成機制及其現代性成因,使得該書有了現實的學術性意義。尤其是對於大眾審美問題的解讀,更是獨闢蹊徑,將前沿理論與中國現實問題對接,使得對“話語的秩序”之梳理獲得了學術可能。其中部分篇章被《人大複印資料》、《中國文學年鑑》、《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三大權威資料庫全文轉載,部分文章獲得中國戲劇文學獎、中央美術學院青年批評獎等重要獎項,並在《廣西大學學報》、《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理論與創作》等重要學術刊物發表,曾在大陸學術界引起較大反響,本次經過系統整理分類後,首次在台灣出版,並在金石堂、三民書局與誠品書店有著不俗的反響,並且被香港大學、台灣師範大學等高校圖書館館藏,2010年《歐洲時報》專門為此書作了報導。

散文集《側影年華》

韓晗[深圳大學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韓晗[深圳大學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該著是韓晗近年來在《讀者》、《中國民族》、《人民文學》等高端文學刊物上所發表論文的精選集,由國內散文出著作權威機構百花文藝出版社於2010年出版,作為青年學者、作家的韓晗,其散文創作亦是立意不俗,出手不凡,使得其特有的文化厚重可以在青年作家中獨樹一幟。著名作家葉傾城、台灣學者呂文翠、武漢大學教授樊星與四川大學教授趙毅衡熱薦該書,《中華兒女》雜誌曾將其列入季度推薦書目。2011年,該書被世界頂級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遴選為年度亞洲地區外文藏書之一,這也是韓晗第二本入選“國會圖書館”的個人著述。

學術專著《新文學檔案》

韓晗[深圳大學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韓晗[深圳大學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作為《中國當代文學發展三十年》的簡體中文修改版,該書是韓晗“向八十年代致敬”的學術嘗試,亦是韓晗作為博士研究生在國內學術界的首次“處子秀”。英國倫敦大學終身講席、四川大學博士生導師、著名學者趙毅衡教授為該書欣然代序,稱之為“一部傑出的文學史”,2011年,該書由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後,《中國教育報》《文藝報》《中華讀書報》《長江日報》《渤海早報》《文匯讀書周報》《中國圖書商報》《中華兒女》《文史參考》《重慶晚報》《出版廣角》《書屋》等重要報刊均發表專題書評、訪談或選入排行榜力薦,光明網、中國作家網、中國文學網、中國學術批評網等網站均作專門推薦,2011年春節期間,該書沖入噹噹網“暢銷書排行榜”文學理論類前十名,2011年4月,該書又入選“鳳凰網”周評十大好書榜,成為2011年中國圖書市場中備受矚目的“學術暢銷書”。2011年6月,該書被延安大學、華南師範大學選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推薦書目。同年,該書被世界頂級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遴選為外文藏書之一。

學術專著《可敘述的現代性》

韓晗[深圳大學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韓晗[深圳大學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該書是現代文學研究界第一部從現代文學珍稀期刊入手,進行“群像式”學術梳理的學術專著,是作者“現代文學以史為主,當代文學以論為主”研究主張的學術實踐。該著較為系統、全面地梳理了期刊語境下的現代文學與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格局及文化思潮等社會意識形態之間的關係。其中涉及的《絜茜》、《現代文學評論》、《新語》、《夜鶯》、《筆談》、《烽火》與《武漢大學文哲季刊》等刊物研究均填補了學界相關研究的空白。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楊聯芬認為該著“能在局部史料的深研中,以小見大,體現出對文學史問題的深入思考”。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樊星教授贊其是“開墾了學術的處女地”的研究,瑞典皇家人文、藝術與考古學院院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張隆溪先生認同其研究“相信很有意義”,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王德威則高度認可該著所涉獵的相關研究“應該是有相當的開創意義”。鑒於其特殊的學術意義,該書與土口史紀的《先秦時代の領域支配》、汪榮祖的《錢鍾書詩文叢說》與彭小妍的《大江健三郎:從自我到世界》等學術著作一道入選台北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2011年度發布的《日本、中國台灣、香港近期主要漢學刊物、著作目錄》。

複製搜尋

專著《尋找失蹤的民國雜誌》

韓晗[深圳大學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韓晗[深圳大學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該書2012年由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系《可敘述的現代性》整體修訂版,與《可敘述的現代性》不同之處在於,該書做了近一百處修改與補充,是韓晗所主持的“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民國知識分子期刊及其思潮研究”的結項成果,其中部分作品在《新文學史料》、《書屋》等刊物刊發後,在學界產生了一定影響,尤其是關於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第三黨”文藝活動等諸多問題,該書做了詳盡、全面的考證。作為韓晗博士論文選題的“前奏”,該著同樣也受到了國內現代史研究界與文學史界的關注。該書出版後,《長江日報》三次刊登專題稿件推薦,香港《文匯報》刊發通訊書評,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新華網、人民網、《揚子晚報》《金陵晚報》《泉州晚報》《重慶晚報》《三峽晚報》等全國七十餘家媒體力薦。2012年“五·一”期間,該書沖入“噹噹網”文化類暢銷書第八名。

複製搜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