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
1992年,考入河北師範大學。
1992年9月至1996年7月,河北師範大學生物系學士。
1997.9月至2000年7月,中國農業科學院碩士(導師:邱麗娟常汝鎮)。
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中國協和醫科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博士,師從分子生物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強伯勤和袁建剛教授。
2016年,韓春雨當選河北省科協副主席,被河北省委宣傳部和省教育廳授予“美麗河北·最美教師”榮譽稱號,被河北科技大學先後推薦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候選人和“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候選人。
主要成就
科學研究
真核基因表達調控,特別是和腫瘤相關的基因。此外,還有表觀遺傳相關蛋白,RNA的功能研究,例如,長非編碼RNA的功能及其他。
他在基因編輯技術上的最新發現轟動了中國生物學界,甚至也觸動了世界生物學界。
研發出基因編輯新技術NgAgo-gDNA的成果發表在英國《自然·生物技術》上,向此前最先進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發起了挑戰,引發轟動。據介紹,該成果打破了國際基因編輯技術的壟斷,實現了中國高端生物技術原創零的突破,有望成為新一代“基因剪刀”。
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700143:一個新的alpha-NCatenin相互作用蛋白的鑑定及此項互作用的功能研究(主持)34萬元
2、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課題2009ZX08002-005B抗蚜轉基因小麥新品種培育任務一抗蚜目的基因克隆及高效、特異轉化體系的構建、改造及遺傳轉化200萬元(任務負責人)
論文發表
1HumanBex2interactswithLMO2andregulatesthetranscriptionalactivityofanovelDNA-bindingcomplex.ChunyuHan,HaoLiu,KangYin,YiXie,XiaoShen,YongWang,JiangangYuan,BoqingQiang,Yong-JianLiu*andXiaozhongPeng*NucleicAcidsResearch,2005,Vol.33,No.206555–6565SCI8.552
2GAsignalingandCO/FTregulatorymodulemediatesalt-inducedlatefloweringinArabidopsisthaliana.KexueLi,YouningWang,ChunyuHan,WenshengZhang,HuizhenJia,XiaLiPlantGrowthRegul.2007,53(3):195-206.
3ArabidopsisEIN2modulatesstressresponsethroughabscisicacidresponsepathway.WangY,LiuC,LiK,SunF,HuH,LiX,ZhaoY,HanC,ZhangW,DuanY,LiuM,LiX.PlantMolBiol.2007Aug;64(6):633-44.Epub2007May29.
4Salt-inducedplasticityofroothairdevelopmentiscausedbyiondisequilibriuminArabidopsisthaliana.WangY,ZhangW,LiK,SunF,HanC,WangY,LiX.JPlantRes.2008Jan;121(1):87-96.Epub2007Dec4.
52012年34卷6期封面BEX2與INI1/hSNF5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對S期細胞的影響韓秋悅范彥會王雅麗張少丹韓春雨(河北科技大學產權)
6HeLa細胞中INI1通過與E2A作用下調CD117,《中國生物工程雜誌》2011年第11期,范彥會;韓秋悅;王雅麗;韓春雨(河北科技大學產權)
7.DNA-guidedgenomeeditingusingtheNatronobacteriumgregoryiArgonaute,FengGao,XiaoZShen,FengJiang,YongqiangWu&ChunyuHan,NatureBiotechnology34,768–773(2016)
爭議事件
2016年5月2日,世界頂級學術刊物《自然·生物技術》(NatureBiotechnology34,768–773,2016)刊發了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的題為“DNA-uidedgenomeeditingusingtheNatronobacteriumgregoryiArgonaute”的研究論文。
2016年7月29日,此前曾宣布可以重複韓春雨實驗結果的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者蓋坦·布爾焦稱,儘管他和同事在過去的一個月做了多次嘗試,但最終發現:NgAgo無法進行基因編輯。他呼籲《NatureBiotechnology》雜誌要求韓春雨公開原始數據。另外,美國、西班牙等多位科學家也公開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NgAgo系統的基因組編輯結果。
2016年8月2日,《自然-生物技術》發表聲明稱,“已有若干研究者聯繫本刊,表示無法重複這項研究。本刊將按照既定流程來調查此事。作為在自然科研旗下期刊發表論文的條件之一,作者須將材料、數據、代碼和相關的實驗流程及時向讀者提供,不可加以不當限制”。
2016年8月8日,韓春雨向非盈利性質粒共享信息庫Addgene提交新版的詳細實驗方法,並補充了4項應當注意的問題。其中包括“NgAgo/gDNA系統對細胞中胞內菌和支原體感染敏感,在實驗前要仔細確認所使用的細胞株未被污染或污染已被徹底清除”等細節。
2016年8月8日,《自然》雜誌網站發表一篇報導,詳細記述了多國科學家對於韓春雨的NgAgo的爭論。文章指出,來自澳大利亞、西班牙等國的科研人員表示實驗不可重複,另有一些科學家表示曾重複出韓春雨的部分實驗,但還需進一步確認。
2016年10月10日,國內13位知名研究學者實名公開了他們“重複”韓春雨實驗方法無法成功的結果。這些學者的一致觀點是:“不能再拖了,必須要發聲,要讓國際科學界看到基因編輯中國科學家的態度。”
2016年10月11日,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回應13位學者實名宣布無法重複他的NgAgo實驗。他依然認為,別人重複不了,細胞污染的可能性最大。
2016年10月13日,關於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的最新發現是否可重複實驗的爭議引發了科技界甚至普通公眾的強烈關注。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高福則表示,這並不是他最關心的問題,對於這一事件要從三個層面來看:首先是科學發現是否真實,其次是問題出在哪裡,最後才是大家熱議的是否造假。
2016年10月14日,河北科技大學就韓春雨實驗結果受質疑作出書面回應稱:已有機構用韓春雨團隊技術實現基因編輯具體信息會適時向社會公布,並懇請社會各界提供和諧寬鬆的輿論環境和文化氛圍,給予他們多一點支持、多一點時間、多一點耐心,這樣才更有利於科技進步和科技工作者成長。
2016年10月27日,《自然·生物技術》新聞發言人日前表示,已經收到了關於這一文章的多個意見,並且已經考慮了或正在謹慎考慮這些意見。該新聞發言人還表示,總的來說,對《自然·生物技術》的批評意見經過同行評議之後,可能會被刊登。“有一些提交的批評意義如此重大,以至於讓作者或編輯推斷出論文的基本結論是無效的—這種情況下,論文會被撤稿。如果有必要突出和澄清原始論文的問題,來函可能會與撤稿聲明一起刊登。”該新聞發言人表示,“我們認真對待自己對已發表論文更新的責任,但沒有兩個調查是一樣的,調查可能需要相當一段時間。讓調查按照應有的程式進行,不預先判斷結果很重要,因為指控可能被證明是基於事實或沒有根據的。”
2016年11月11日,中國南通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出版的新一期英國《自然》雜誌子刊《細胞研究》上發表論文,報告了他們將NgAgo基因技術用於斑馬魚的研究結果。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將NgAgo基因技術用於改變斑馬魚的基因fabp11a。結果發現,這可以“敲低”該基因,並因此導致斑馬魚眼部發育缺陷。但是在學術上,“敲低”基因並不等於“編輯”基因,這項研究並沒有發現NgAgo技術有基因編輯功能。研究人員表示,由於研究對象不同,此次研究“不能對此前韓春雨的結論證實或證偽”。
2016年11月15日,學術期刊《蛋白質與細胞》(Protein&Cell)以來信(Letter)形式線上發表了一篇題為“關於NgAgo的疑問(QuestionsaboutNgAgo)”的文章,由國內外20家實驗室的負責人聯合署名,對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等人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NatureBiotechnology)的論文結果提出質疑,表示無法重複韓春雨的NgAgo實驗結果。這篇論文20名論文作者包括此前曾實名發聲無法重複韓春雨的13名中國學者,以及新加入的7名學者,如美國NIH人類基因組研究所教授ShawnBurgess、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程臨釗、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黃軍就等學者。
2016年11月16日,韓春雨回應稱科學論文會用科學論文回應,前一段時間,已經在進行準備,會在雜誌上發表論文。
2016年11月23日,英國《自然》雜誌刊載的一篇新聞報導援引韓春雨的話說,他已發現一個不容易引起注意的問題,這或許能解釋為什麼別人很難重複他在論文中描述的實驗。
2016年11月28日,《自然-生物技術》線上發表了德國弗萊堡大學醫學中心細胞與基因治療研究所負責人ToniCathomen及同事針對韓春雨課題組的NgAgo基因編輯技術的評論通信文章,表示利用NgAgo技術未能檢測到DNA引導的基因組編輯。期刊還發表了一篇“編輯部關注”,用來“提醒讀者對原論文結果的可重複性存有擔憂”。此外,期刊還表示將繼續與原論文的作者保持聯繫,並為他們提供機會,以在2017年1月底之前完成其調查,屆時,將會向公眾公布最新進展。
2017年1月9日,以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研究員沈嘯為發明人的專利—以Argonaute核酸酶為核心的基因編輯技術,因申請人未在規定期限內答覆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第一次審查意見通知書,該專利的申請被視為撤回,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該專利申請的“視為撤回通知書”。
2017年1月12日,韓春雨和沈嘯通過河北科技大學有關部門向媒體發表《關於以Argonaute為核心的基因編輯技術相關專利申請問題的聲明》表示:“關於以Argonaute為核心的基因編輯技術相關專利申請,我們已經聘請了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國際一流專利代理機構來進行專利保護的全球化布局。從智慧財產權保護策略的角度,我們選擇採取國際專利向中國遞交的方式來保護中國國內專利。第一個專利的PCT文本已於2016年提交,並已包括原申請的中國專利內容。”
2017年1月19日,《自然-生物技術》發布最新聲明指出,聲明指出,自2016年11月28日發布Cathomen等人的通信文章和編輯部關注以來,期刊獲得了與NgAgo系統可重複性相關的新數據,在決定是否採取進一步行動之前,我們需要調查研究這些數據。
專利撤回
2017年1月11日,國家知識產權局訊息,以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浙江大學基礎醫學院研究員沈嘯為發明人的專利——以Argonaute核酸酶為核心的基因編輯技術,因申請人未在規定期限內答覆國家智慧財產權的第一次審查意見通知書,該專利的申請被視為撤回。“中國及多國專利審查信息查詢”網站工作人員回復2017年1月9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該專利申請的“視為撤回通知書”。
焦點關注
20名學者論文質疑哪些內容
根據論文,實驗由不同實驗室研究人員獨立操作,但實驗結果均未證明NgAgo具有任何基因組編輯活性。黃志偉告訴記者,他的實驗室也重複很多次,但一直沒發現“切割”效果,沒得到預想結果。
此外,論文還對韓春雨此前聲明的論文結果重現需要“卓越的實驗技能”,以及重複實驗未果,可能因為NgAgo的活性對培養物中的支原體或細菌非常敏感等言論提出質疑。
論文寫道,不論是最初發布的步驟,還是後來在全球科學家質粒共享非盈利組織Addgene網站上更新的信息,似乎都不涉及任何似乎需要“卓越的實驗技能”的步驟。同時提出,不可能所有的獨立實驗室的細胞都被污染,導致一致陰性結果。
這篇論文結尾處,學者提到,希望韓春雨能夠澄清NgAgo的不確定性,並能夠提供重複實驗結果所需要的細節。
公布實驗數據會否泄露商業秘密
面對質疑,處於輿論漩渦中的韓春雨並沒有公布重複成功實驗室的名稱,也未披露更詳細的原始數據。對此,有觀點認為,公布詳細的原始數據是否意味著泄露商業秘密。
根據報導,如果韓春雨論文屬實,其發明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並打破目前主流編輯技術的壟斷。原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王晨光認為,申請專利和發表論文是兩碼事,無論如何,作者需對其發表論文的真假負責。
如果韓春雨公開原始數據,是否會泄露商業秘密?王晨光認為,並沒有這種可能性。他解釋,申請專利和發表文章本身是矛盾的。既然已經發表了論文,說明專利申請已進入合法審批階段,可以向社會公示,接受質詢。“在這個階段,即使對外公開原始實驗數據,也不會影響申請專利,更不存在泄露商業秘密”。
社會任職
國際期刊Molecularcellbiology(SCI4.2)審稿人。
親屬成員
韓春雨的父親韓進廉是河北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紅學研究學者,與周汝昌先生是忘年之交。
人物評價
良好的科研生態環境中卻誕生了一位讓國際學界矚目的傑出學者,取得了讓國人驕傲的成績,難能可貴。(中國工程院院士,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叢斌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