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韓文藻先生是中國基督教界的傑出人士。他在17歲時受洗加入了基督教會。抗戰期間,他積極參加基督教的青年團契活動,支持進步青年的愛國民主運動。他在解放前就已參加上海、南京基督教青年會的工作。解放後,他是南京基督教界開展三自愛國運動的一位活躍分子。上個世紀 50 年代初期,我在金陵協和神學院下面的學習委員會工作時,曾聽過他的報告,覺得他很會分析問題,又善於接近民眾,所以我對他很敬佩。印象較深的是他曾參加了“三自愛國運動”領導人 吳耀宗 先生的福建訪問團,國慶節、五一節還登上南京新街口主席台,代表基督教人士檢閱民眾的遊行隊伍。同時, 韓文藻 先生對基督教的一般普通信徒、神學生、傳道人,都平易近人,讓人容易和他溝通。因為他這種和藹可親的風格,很多人在回憶他、懷念他。在古稀之年時,他還曾經爬上了五層樓,親自去一位生病的普通職工家中探望。那位職工深受感動,他說,韓老雖有一定的地位,但沒有架子,平等待人,對人無微不至地關心,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先生。
韓文藻 先生關愛他人勝於關心自己。文化大革命初期,有些基督教人士受到衝擊,拿不到工資,個別人因家庭人口較多,生活負擔較重。當年他的經濟條件也不寬裕,卻毫不猶豫地拿出存摺,讓生活有困難的同事借用。在家中,他對老人尊敬,對保姆也很寬厚。如果有同事或朋友出差從外地帶來土特產,他只拿一點,而後他一定要回禮。
雖然他不是聖職人員,但他的品格在教內受到了基督徒的尊重。在教外,他顧大局、識大體的品質也受到黨政領導的肯定,逐步成為了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的中堅力量。自從 1952 年丁光訓院長來到南京工作後,他們之間便一直親密合作,關係越來越好。後來韓老逐步成為南京、江蘇、全國基督教會的重要領導人。
回顧韓老的一生,他以作光作鹽的精神,從一件件小事入手,為新中國基督教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畢生的精力。
建設愛德基金會
1985 年,在丁光訓主教的領導下,韓老與 匡亞明 先生等人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由基督徒發起的非政府組織“愛德基金會”, 從海外教會吸收了不少資金,用於國內的社會服務,例如農村扶貧、水利建設等項目;在醫療衛生方面,愛德基金會重視培訓村一級的醫療人員,對愛滋病蔓延也做了許多防治及宣傳工作;在社會福利方面重視孤寡老人的濟救,以及對聾啞人、麻瘋病人等弱勢群體的關懷;在文化教育方面,引進外籍教師,幫助提高高等院校的外語教 學質量,同時還開展對失學兒童的救助。這 20 年來愛德基金會的工作項目已遍及全國 30 個省、市、自治區的 200 多個縣市,項目受益人數百萬。其中自 1996 年開始,它對雲南、廣西、河南等省區開展了約 200 萬人次的愛滋病預防培訓教育;同時對老、少、邊窮地區開展農村綜合發展項目,培訓各種技術人員 6000 餘人,受益人數也達到了 200 萬人。
高質量的印刷品,如字典等工具書類。愛德印刷廠的成立使成千上萬的中國基督徒能極方便地買到質量高而價格低的《聖經》,而且惠及到貧困地區及少數民族地區的信徒。從此,有些生活貧苦的人可以免費得到《聖經》,而且少數民族的基督徒可以讀到本民族文字的《聖經》,這不但有助於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客觀上也有力地抵制了海外敵對勢力以偷運《聖經》的方式進行滲透。
據一位在上世紀 80 年代與韓老共事的印刷廠經營部經理回憶:當年地方幹部對開放政策還不夠理解,韓老就對他們的某些保守思想進行耐心的說服。同時,韓老反對在工作中大吃大喝,接待客人也只是在工作餐的基礎上加兩個菜。他提倡愛德印刷廠要有企業文化。愛德印刷廠有一本內部刊物《愛德人》,名字是由韓老親自題寫的,其內容是報導廠內的好人好事,還報導員工生活困難,廠內職工如何發揚愛心,彼此資助;或者動員職工無償獻血,發揚關愛社會的公德心等等。每年廠里都組織一次全廠職工大會,講評過去一年的優缺點,安排下一年的奮鬥目標,同時每年都要表彰 10 位十佳員工。十多年來韓老堅持參加職工大會,從不缺席,而且每年都要講話鼓勵員工。愛德印刷廠在經濟上每年都有財務審計,年出口聖經接近 300 萬冊,年創匯 500 萬美金。這些成績當然來自全廠職工的努力,但與韓老的辛勤努力不可分。因此我們一直在心中感激他。
為了愛德基金會和印刷廠的建設,韓老從上世紀 80 年代開始在國內國外四處奔波,使這兩項工程有利於中國教會及中國社會的貧困人民。 2006 年 2 月 7 日 ,世界基督教聯合會秘書長 Samuel Kobia 致信中國基督教協會會長曹聖潔牧師,對韓文藻的逝世表達了哀悼。 Kobia 牧師在信中高度評價了韓老的功績:“作為一名愛國宗教領袖,文藻在中國社會積極展開了教會的使命,鼓勵教會成員參與國家建設、同時亦不在信仰上做出妥協,並幫助他們將宗教價值觀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他在建立愛德基金會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在愛德基金會建設成一個專業的社會發展機構、保證基督徒在社會發展中的參與時進行了富有活力的領導。”
外事工作
六字原則
改革開放以來,韓老從事中國基督教的外事工作,在許多方面打開了新的局面。韓老總結出了六字原則,即“合法、公開、坦誠”,這極大地鼓勵了我們這些參與外事工作的人。我記得許多友好的外賓也很欣賞或理解這六字原則。這些年來,我們不但和國外友好的基督教宗派多有來往,而且和一些對我態度還不夠明朗,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還有不夠理解的教會領袖也多有接觸。韓老的對外交往工作消除了海外某些教會人士對中國教會的疑慮。他在外事工作中堅持有理有節:對一些反華的、反“三自”的某些敵對人士,他毫不客氣地點名批評;但是,對絕大多數的國外教會人士,他都熱情地歡迎他們來參觀訪問。通過多方溝通聯絡、通過實際的交流,不僅使對方的誤解冰釋,使廣大的海外教會領導層了解了中國,並進一步對中國教會進行了有力的支持。
親歷親為
韓老認為外事無小事,因此,許多工作親自抓,小到宴會時的座位席、聖誕節時送出的聖誕卡,他都要親自過問。一些重要的團隊到某些省市參觀,他都親自坐火車陪同。 2004 年時,他已重病在身,一個重要的外國團隊從上海來南京時因惡劣的天氣影響了交通而遲到,韓老在飯店從6 點一直耐心地等到 8 點多,令我們這些工作人員和來訪的外賓都很感動。韓老常向同事們說:“有成績是大家努力所做,有問題責任由我個人來負。”他還常對年輕人說:“工作你們去做,我在後面把關。”
平易近人
韓老曾努力促成中國基督教協會分別在 1983 年和 1989 年對世界基督教聯合會的第一次和第二次訪問,隨後還推動了中國基督教協會成為世界基督教聯合會的成員。他坦率真誠、平易近人的做人品質和行事風格,為中國教會贏得了許多國外的真誠的朋友。就在他去世前的三個星期,也就是 2006 年 1 月 9 日 ,他還與神學家司徒德( John Stott )約定在南京會面。不料短短的 20 天后,這個約會永無踐期。天人兩隔,友人怎能不傷懷?因此,在他去世後,海外發來了無數唁電唁函,還有 30 位外賓專程趕來南京參加追悼。
重視內事
其實,韓老也非常重視外事工作的內事基礎。他大力貫徹丁主教的“治好、養好、傳好”的辦教方針,重視基層教會和農村教會的建設。我在負責全國農村教會事工委員會和民族教會事工委員會的 10 年中,非常深切地體會到了他工作的細緻周到。在許多問題上,韓老都是從巨觀考慮,從具體著手,而且經常沒日沒夜地工作,非常辛苦。記得 1996 年我們 5 人從雲南大理、怒江進行培訓工作回來時,韓老急於聽取工作人員匯報,連晚飯都來不及吃。常年這樣殫精竭慮、憂思操勞,以至於他每次外出工作回來,到家以後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
加強建設
雖然韓老不是教牧人員,但他所做的事都是中國教會必須做的。他曾提議將 80 年代神學院校畢業的中青年組成 30 人左右的講道團,分批去異端邪教蔓延的地方,通過講道,挽救民眾不致迷離。為了加強義工隊伍的建設,韓老組織出版了培訓小叢書,並以神學主題為系列,出版《溪水旁》講道集。自 1998 年中國基督教“兩會”提出神學思想建設後,他又組織講道團的同事們開研討會……
《聖經》里說,你們要作光,照亮周圍,又要作鹽,融於社會。韓老的一生都在實踐他作為一個虔誠基督徒的行事準則。我清楚地看見他這一生留下的佳美腳蹤,我清楚地記得韓老做過那些大事小事,我清楚地知道,雖然他走了,但是他所從事的事業不會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