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詞目】鞭屍楚墓
【注音】biàn shī chǔ mù
【注釋】形容有深仇大恨。
【出處】《史記·伍子胥列傳》。
歷史典故
春秋時期,伍員(字子胥)之父兄均為楚平王所殺,他立誓要報仇。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王闔閭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伍子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以報殺父兄之仇。 見《史記·伍子胥列傳》。
【注釋】形容有深仇大恨。 【出處】《史記·伍子胥列傳》。 見《史記·伍子胥列傳》。
【詞目】鞭屍楚墓
【注音】biàn shī chǔ mù
【注釋】形容有深仇大恨。
【出處】《史記·伍子胥列傳》。
春秋時期,伍員(字子胥)之父兄均為楚平王所殺,他立誓要報仇。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王闔閭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伍子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以報殺父兄之仇。 見《史記·伍子胥列傳》。
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力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 西漢·司馬遷《史記·伍子胥列傳》
成語資料 成語出處 成語故事 成語示例郭莊楚墓,位於中國河南省上蔡縣大路李鄉郭莊村,共有兩座墓址,其中位於南側的主墓是大型的積石積沙墓。 河南省考古人員在2005年對該處墓葬進行了搶救發掘,...
背景 墓葬規制 出土文物 文化內涵 發掘過程鞭屍是一項古老的行為,以侮辱死者為目的。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鞭屍者是伍子胥
周朝 清朝 網路用語 遊戲術語【撻平王】胡曾《詠史・柏舉》詩:“誰料伍員入郢後,大開陵寢撻平王。 【子胥鞭楚】王曇《留侯祠》詩:“子胥鞭楚楚不絕,留侯入秦秦即滅。 ”
典源 釋義 示例春秋後期,楚平王因誤聽讒臣費無忌之言而冤殺了楚國忠臣伍奢全家,只有伍奢次子伍子胥在申包胥等人的幫助下才僥倖逃過一劫。隨後伍子胥逃到吳國,助公子光奪得王位...
傳說解釋 不同的爭議楚平王(?―公元前516年),羋姓,熊氏,名棄疾,繼位後改名居,又稱陳公、蔡公,是楚共王幼子,楚靈王弟,春秋時期楚國國君,公元前528年―公元前516年...
人物生平 為政舉措 歷史評價 家族成員 影視形象屈原墓有兩處。一處位於湖北秭歸的屈原墓。湖北的屈原墓位於屈原故里湖北省秭歸縣鳳凰山屈原故里景區內,屈原墓重建於清道光七年,1976年興建葛洲壩水利工程時...
傳說 屈原 記載 旅遊信息所謂的填沙絕技,即在墓道和墓室周邊填塞細沙。這個方法很簡單,卻是中國人獨到的發明創造。盜墓者之所以在一夜或幾夜之內就順利進入墓室,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打洞。
伍子胥生於今湖北省襄陽市 老河口市 付家寨鎮,死於今江蘇吳縣 胥口鎮(戰國時期屬於吳國)。現兩地均有伍子胥墓地。
簡介 地理位置 出土文物 伍子胥故里碑 祠廟墨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