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我們知道,人的一生要經歷不同的階段:童年、青少年、中年、老年。一個人在不同的階段又會遇到不同的人生問題——青少年時的游移不定,人到中年時面對各種壓力導致的心力交瘁,老年時不斷增強的失落感以及對臨近死亡的恐懼,等等。可是,許多人沒有想過,所有的人生問題都會因為不同的人生態度而對人發生不同的效應。我們常常看到,身處同一個時代、同一個年齡段的人,卻有著不同的人生狀況:有的紙醉金迷,得過且過,有的身無分文,卻心懷天下;有的一帆風順,卻倍感空虛,欲振乏力,而有的身陷逆境,但精神昂揚,鬥志不減。箇中原因固然多多,但有無一個正確的人生態度卻也十分關鍵。在對待人生問題的諸多態度中,樂觀主義、悲觀主義、自然主義是主要的三種:樂觀主義是積極進取的。我們老祖宗在《周易大傳》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是一種支撐我們民族屢經磨難卻能生息繁衍下來的深厚民族精神,也就是孟子所謂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氣概。在古代士人眼中,一個人若有了這種精神或氣概,是任何艱難險阻都能坦然面對的。
悲觀主義是消極退讓的。這種哲學帶著有色的眼鏡觀察世界、觀察事物:無人不可悲、無物不可悲、無事不可悲。現代西方的存在主義思潮,從本質上說也是一種悲觀主義的。在他們看來,“存在”本身就是一切煩惱、焦慮、痛苦的根源。
自然主義即主張清心寡慾,無所作為。這是我們的老祖宗莊子使用的方法。寵辱不驚,哀樂不入,順其自然,安之若素,什麼是非得失、功名利祿、生死富貴、壽長壽短都一樣。天下萬物,“自其異者視之,肝膽楚越也;自其同者視之,萬物皆一也。”不過,這種“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是非雙譴,物我兩忘的相對主義做法,雖能使人的心靈得到暫時解脫,但也可能使人從一種人生危機走入另一種人生危機,即跌入太虛幻境。
馬克思主義者當然是樂觀主義者,但不是一般通常意義上的樂觀主義者,而是基於對客觀規律的自覺認識和把握之上的剛健有為,百折不撓,是能忍受失敗和痛苦的革命樂觀主義者。毛澤東說過,不論在自然界和在社會上,一切新生力量,就其性質來說,從來就是不可戰勝的。而一切舊勢力,不管它們的數量如何龐大,總是要被消滅的。因此我們可以藐視人世遭逢的任何巨大的困難,把它們放在“不在話下”的位置。這就是我們的樂觀主義。
在長期的革命鬥爭生涯中,毛澤東屢遭排斥旋即再起,靠的是這種樂觀主義。毛澤東詩詞中洋溢的是這種樂觀主義——“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是這種精神;“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也是這種精神。鄧小平三落三起,最後領導人民民眾走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並取得豐功偉績,靠的何嘗不是這種革命樂觀主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