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諭帖

面諭帖

面諭帖是一幅書法作品,作者是米芾,創作於宋代,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基本資料

【名稱】面諭帖

《面諭帖》《面諭帖》
【又名】《來戲帖》,《 求致翟畫王帖書》,《職思堂帖》,《浙乾帖》
【類別】中國書法
【年代】宋代
【作者】米芾
【規格】紙本,信札,行書,縱26.2厘米,橫46.5厘米。
【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法帖釋文

蒙面諭浙乾。具如後。恐公忙托鼎承。長洲縣西寺前僧正寶月大師。收翟院深山水兩幀。第二幀上。一秀才跨馬。元要五千賣。只著三千。後來寶月五千買了。如肯輟。元直上增數千買取。蘇州州衙前西南上。是晉公繪像恩澤。丁承務家秀才。丞相孫。新自京師出來。有草書一紙。黃紙玉軸。間道有數小真字注 。不識。草字末有來戲。二字。向要十五千。只著他十千。遂不成。今知在。如十五千肯。告買取。更增三二千不妨。未署名。

作品簡介

《面諭帖》應是1102年(宋崇寧元年)底,米芾寫給友人陳師錫的信,內容主要是商議購藏書畫的事情。信札中具體地提到兩件作品:第一件是翟院深的山水畫;第二件則是帖尾處簽有“來戲”二字的草書小品,是宋真宗朝宰相丁謂的舊藏品,經過米芾與後代子孫丁景來回議價,但最後仍功敗垂成。此札記錄了米芾收藏的過程及心態轉變,對於北宋書畫鑑藏活動,提供具體而生動的例證。
與《面諭帖》同時還有《伯修帖》,也是米芾寄給陳師錫的信件,米芾在信中請託陳氏購買“來戲”草書小品,並告知所要留意的細節,包括紙質、模榻痕跡等等。《面諭帖》和《伯修帖》均為米芾購藏書畫的具體例證。稍晚的1103年中,米芾更在京師獲得他認為天下第一的無上至寶:王羲之所書的《王略帖》,當可視為此時期書畫收藏的最高峰。

作者簡介

米芾(1051-1107) ,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遷居襄陽,有“米襄陽”之稱。史傳說他個性怪異,喜穿唐服,嗜潔成癖,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他六歲熟讀詩百首,七歲學書,十歲寫碑,二十一歲步入官場,確實是個早熟的怪才。在書法上,他是“宋四書家”(蘇、米、黃、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書體瀟散奔放,又嚴於法度,蘇東坡盛讚其“真、草、隸、篆,如風檣陣馬,沉著痛快”;另一方面,他又獨創山水畫中的“米家雲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筆墨作雲霧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錯落的濃墨、焦墨、橫點、點簇來再現層層山頭,世稱“米點”。為後世許多畫家所傾慕,爭相仿效。他的兒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較多,使這種畫風得以延續,致使“文人畫”風上一新台階,為畫史所稱道。米芾究竟以書為尚,還是以畫為尚,史家各有側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