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是非非

非是非非

自從人類由野蠻走向文明,就不僅努力探索客觀世界的奧秘,也執著地探索著人類思維的奧秘:既尋找客觀世界的規律,也尋找人類思維的規律。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孟雲劍,北大研究生,另著有哲學普及讀物《半知一解——世界經典趣味哲學》被稱為中國版的《蘇菲的世界》。2009年出版《共和國記憶60年 編年紀事》(合著)。

內容簡介

自從人類由野蠻走向文明,就不僅努力探索客觀世界的奧秘,也執著地探索著人類思維的奧秘:既尋找客觀世界的規律,也尋找人類思維的規律。在探索客觀世界的過程中,人類會發現自己的面前有許多未知,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但在探索人類思維的過程中,除了那些情況外,還有一種特別的現象——悖論。

悖論的特點:按照正確的邏輯推理,卻得到了邏輯矛盾,由於這個特點,悖論一直是邏輯學所關注的問題。

在本書中,作者用通俗生動的故事,展現了形形色色的悖論,能使讀者在輕鬆愉快中體驗到悖論的特點,也會使讀者產生解決悖論的願望。然而,看似簡單的悖論,解決起來卻很不簡單,需要很堅實的邏輯基礎,也要有一定的哲學素養和語言學知識,所以在本書中不可能詳細討論如何解決悖論,而只是提出一個開放的空間。

這是一本向青年學生敞開哲學之門的好書。它融合了中西方哲學的精華,但又是如此有趣生動……

編輯推薦

哲學益智小說。

華文世界的喬斯坦.賈德

全能的上帝能否造出一輛自己開不走的車?

★華人世界年度最暢銷的哲普作品

★《蘇菲的世界》、《哲學家的咖啡館》之後最耀眼的哲學小說

「你有沒有角?」

「我沒有角。」

「你能不能失去你沒有的東西?」

「當然不能。」

「所以你不能失去你的角。」

「是的。」

「你沒有失去你的角,那你現在有角。」

德恩叔叔帶著小侄女到地中海休假,無意中卻進入了一個充滿稀奇古怪問題的地方,遇到一堆古里古怪的人和狀況,最後還搭上時光機,開始當起時空偵探

回答問題就可以住飯店、買東西?為什麼所有人都神秘兮兮,到底隱藏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每隔二十年便突然出現又莫名消失的訪客,究竟是什麼身分?

這是一段邏輯和思考的奇遇記,作者結合了喬斯坦.賈德和馬丁.葛登能的本領,將邏輯悖論和哲學思考完全融合到一個精彩的故事裡。

思維開始變得懶惰?大腦快要停止運作?這本書比超涼口香糖好用多了。

「如果你形成的不僅是一個獨特的觀點,而是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我想那一定就是你自己的模樣!」

如果你確實知道這裡有一隻手,我們就會同意你另外所說的一切。 ——維根斯坦

學者推薦

這是一本向青年學生敞開哲學之門的好書。它融合了中西方哲學的精華,但又是如此有趣生動……和讀了本書的讀者一樣,我也希望能看到作者的更多通俗生動的新作。──劉壯虎,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書摘

序言 用你自己的方式思考

如果你確實知道這裡有一隻手,我們就會同意你另外所說的一切。

——維根斯坦

你可以看見自己的手自己的腳……卻看不見自己的頭頂,更看不見自己的眼睛。這是一件遺憾的事,不過你可以通過別的手段間接看到,例如鏡子、例如拍照、例如攝影等等。你可以記住上課時老師講的知識,你可以看很多書獲得許多能力,於是你“有”了自己的思想,但是卻“看不到”!什麼是可以“看見”自己思想的工具和手段?當然不會是鏡子!

鏡子——可以離開身體,從“外邊”照見自己,並且基本保持原樣。對於思想當然不能祈求完全地“映照”,而只能是“反觀”。這種可以用於“反觀”的工具是“我們的思維方式”!

我們如何思維?也許只有當我們知道什麼是“思維”的時候才能真正地感受到“我們的思維”。

悖論是一種可以令人接近思維的東西,因為它們是對思維的挑戰,當你面對它們時,你就在“思維”了!

如果一個人愛問“為什麼”,那說明這個人很好學;而如果一個人愛琢磨“為什麼問這個問題”,那么這個人就是在思考了,因為他(她)可能即將看見其中存在的更深刻的問題。

時代到了今天,談論個性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了,可是逐漸地就連追求個性也變成了時代的共性。

奇裝異服已經不能將自己與別人區分開了,五彩繽紛的髮型已經不如保持原有的發色更顯得個性了,我們還能怎樣詮釋自己的個性呢?

為自己設計服裝,旨在表現自己獨特的審美觀點,可是如果你有一套獨特的審美觀點,那么無論在什麼時候你的一舉一動、你的言談舉止就都會體現出屬於你的個性。如果你形成的不僅是一個獨特的觀點,而是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那么你的生活又將會是怎樣的獨特?我也猜不出!

我想那一定就是你自己的模樣。

第一篇 奇遇篇

第一章 克里特島之旅

一、“水果是什麼?”

白馬非馬。 ——公孫龍子

一年我們公司休假,我就想出去玩幾天順便休息休息,正好我的兩個侄女也放暑假,我就帶她們去克里特島旅遊。沒想到從此卻落下一個毛病,就是總愛在說話時加上一句“我沒說謊,這是真的”,我現在說的可是真的。

飛機剛剛降落在美麗的克比特島上,娜娜和維維就衝下了飛機。海邊的風令人精神爽朗,遠處時常能看到魚兒跳出了海面,在空中飛舞。

旅遊團住進了“摩天飯店”,這個島上沒有高層建築,一幅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景觀。“摩天飯店”是一小片木質的閣樓,院中奇花異草,芳香怡人。島嶼不大,島上居民也不多,但卻具有自身獨特的風情。

午飯後,娜娜和維維轉眼就不見了。我一個人在島上轉悠,島上零零散散的到處都是當地居民擺的小攤,儘是些稀奇古怪的東西。我邊看邊走到一個賣水果的小攤前,拿起一個從沒見過的有點像蘋果的東西,“這是什麼水果?”

“這是沙那門,不是水果。”

“是蔬菜嗎?”

“怎么會是蔬菜。”

我真不知這個“沙那門”該算什麼,“那它是什麼?”

“沙那門就是沙那門,還能是什麼?”

我指著邊上的椰子說,“它們不都是水果嗎?”

“水果?水果是什麼東西?”

“這些就是水果。”

“不是水果,你還是買點嘗嘗吧。”

反正沒吃過,嘗嘗,“啊……這是什麼味?”攤主自己咬了一口,“啊,又酸又甜呀!”反正一克里(島上貨幣,價值約等於人民幣一角)能買五個,就買了幾個。回來的路上我碰到一個克里特島人在樹下喝“茶”,就過去與他聊天;過了一會兒他請我喝“茶”,卻有一股怪味,“這是什麼茶,味很怪?”“噢……不知道是什麼‘茶’,島上人都喝這個,能消暑。”後來我請他吃一個“沙那門”,問他什麼味?他說:“又酸又甜,我很愛吃!”連撒謊都一樣!

我回到“摩天飯店”的閣樓上,兩個孩子都已睡著了。我靜靜的躺著,還在想那個攤主說的話,“水果是什麼東西?——有這么多水果,他竟然問我什麼是水果,不對,是問水果是什麼?水果……?”這使我想起思想極為繁榮,素有“百家爭鳴”之稱的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故事。

當時在這“百家”之中有一個學派叫“名家”,這個學派的人大都喜愛辯論。公孫龍就是其中之一,後來成為趙國平原君的門客。他擅長“假物取譬”,有一個著名的“白馬非馬論”,就是說白馬不是馬。他說,白是用來指顏色的,而馬是描述形狀的;顏色不是形狀,形狀也不是顏色。所以當說顏色時與形狀無關,而說形狀時與顏色也沒有關係,現在合在一起說是不行的。比如要在馬圈中找一匹白馬但沒有,而只有黑色的馬,就不能說有白馬。既然不能說有白馬,那么就沒有所要的馬,所以白馬不是馬。如果這樣說,那“沙那門”就是“沙那門”,而不是水果或蔬菜。這就好比問“馬是什麼?”現代的科學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給出許多定義,比如生物學、動物學、地質學等等。可是,這種稱呼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人類約定的,在不同的人類語言中“馬”也有不同的稱呼,在英語中除了“horse”作為“馬”的通稱外,還細分了許多類別,各有不同的詞與之對應;而在漢語裡我們通常是在前面加修飾語組合而成,比如“蒙古馬”、武俠書里的“大宛寶馬”、“汗血寶馬”什麼的。可見對類別的區分是其中的關鍵。

其實“白馬非馬論”是一個不嚴格的悖論,因為它並不產生矛盾,雖然它與人們的常識不同。對類別概念的認識才是其中的關鍵。公孫龍的目的是要區分名實相符的問題,但在現在看來這是另一個問題,即種屬關係的問題。“馬” 是一個抽象概念,是人類從實踐中總結出的類的概念,也就是將多種物體根據相同的性質統一成一個類別,這個類別包括的是這些物體共同具有的性質 ,而不是各自具有的所有性質。只要是馬當然就具有顏色,但顏色卻不是區別“馬”與其他物體的本質屬性,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顏色也可以作為一個類,比如“白色”就包括所有具有“白”的屬性的物體,白馬或者白紙當然都屬於“白色”這個大類。公孫龍實際是將“馬”這個類取消了,因為按他的道理只要馬具有顏色都不是,那么“馬”也就不存在了。“水果”其實也是一個類概念,不存在一個叫“水果”的東西,而是對許多物體的通稱。

看來“謊言”並不是永恆的,因為所謂的謊言也許是由於彼此的認知環境不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