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靜升鎮](/img/9/640/nBnauM3XyUDNxczNwIDNzkDMyUTM4kDM0IDMxADMwAzMxAzLyQzLx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據有關史料記載,遠在新石器時代,古鎮靜升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商代則是“內”部落生產勞動、安居樂業的地方。春秋時,因介子推之故,與靜升相連的綿山被封為介山,靜升也曾名為“旌善村”。隋開皇又改為“靈瑞鄉”。唐貞觀以來,靈瑞鄉日臻興旺,直至元皇慶年間仍以靈瑞鄉稱之。到清康乾盛世,農商發達,經濟繁榮,民間修廟宇,建民居,大興土木,靜升鎮經歷了第一次大規模的發展時期,被譽為“晉中第一鎮”。
主要景點
王家大院
![靜升鎮](/img/b/17e/nBnauM3XzcDM1QTMyIDNzkDMyUTM4kDM0IDMxADMwAzMxAzLyQzL2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王家大院具有不同於晉中其他民居的獨特性,是一座充滿情趣的民居。院中雕刻功夫最深,圖案最美,匠心獨具的精美磚雕、木雕、石雕藝術,使得滿院生輝。高1.6米、長0.6米、厚0.3米的十塊牆基石,上面雕塑的五子奪魁、指日高升、飛馬報喜等裝飾畫,內涵豐富典雅,工藝精巧。由鳳戲牡丹、喜鵲登梅、一品青蓮、杏林春宴等以窗作畫的藝術表現手法,彰顯著人性之真,兼融了南北情調,讓主人足不出戶就可置身於如畫美景,化景物為情思,情景交融,倍添美感。
紅廟
在靜升鎮眾多的建築物中,有一處格外引人注目的房舍,這就是紅廟。因此廟紅牆、紅門,人們俗稱“紅廟”,原有的廟名反而被人遺忘了。紅廟位於靜升村中部,建有正殿、東西配殿和戲台等,占地面積734平方米。紅廟在當地又稱為“東社”,靜升村西的后土廟稱“西社”。“社”的確切含意如今很少有人能說清楚。只知道過去每逢夏收、秋收和冬至等節日,家家都來紅廟燒香上供,祈求神靈保佑。每年農曆六月十九,是紅廟的廟會,四面八方的鄉民們湧向靜升五里長街,看戲、吹糖人、跑馬戲、耍猴、練拳腳、賣狗皮膏藥……應有盡有,這時農民們也車載擔挑,用自己生產的五穀雜糧、瓜果蔬菜去換鹽油醬醋,犁耬鋤耙———各取所需,使廟會成為古靜升民間傳統文化活動中的一道特別風景線。
三晉多塔
三晉多塔,觀望靜升文筆塔,塔高26米,底部周長12.3米,塔基為青石方形,磚砌結構,下粗上細,宛若毛筆豎立,直指藍天。雖經數百年風剝雨蝕,至今依然完好,足見其建築藝術之高超。形似毛筆的文筆塔,塔周墨、硯、水齊全,據說是象徵著王家才思泉涌,文人不斷,由此可見王氏祖先獨具匠心的巧妙構思。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建築是永恆的藝術,建築是無聲的書卷。靜升鎮依山建勢,梯度推進,在黃土坡上創造了建築的奇蹟,遠遠望去,屋舍院落高低起伏,有序排列,堡牆環繞,院門密閉,儼然一座壁壘森嚴的中世紀城堡。那些靜靜地矗立了幾百年的一座座保存完好的深宅大院,一段段殘垣頹壁中的三五間房舍,都在展示著幾百年前絢麗的風俗民情和北方獨特的建築文化;宛若一位閱經蒼桑的老者,向世人釋讀著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
文廟
靜升文廟占地面積為424平方米,興建於元惠宗至元二年(1336年),在王家大院南面。
何氏宗祠
位於縣城東13公里靜升鎮集廣村,系集廣村何姓族人的祠堂。何氏宗祠始建於何時,無籍可考,只知清代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重修。何氏宗祠占地面積為607平方米,主要建築物有正廳、過廳、東西廂房和戲台等。多年來,宗祠一直為生產隊辦公和倉儲用地,加上族人極力保護,宗祠至今保存基本完好。
石牌坊
石牌坊位於靜升村中部,又名“孝義坊”,是清代靈石四大家族之一的靜升王家的祠堂-孝義祠的一部分。石牌坊由青石雕刻而成,石底石柱石樑,石頂石脊石獸,石斗拱石匾額,還鑲嵌以鏤空的石圖案。坊高7.36米,寬13.49米。底部的10頭石獅,姿態優美,栩栩如生。左右長短4根石柱上的前後4副楹聯,有楷有篆,古奧深沉。頂上“孝義”二字,為清代著名書法家、內閣學士翁方綱於乾隆乙已(1785年)夏日所書。王家當年共有石牌坊15座,只有此一座倖存下來。
孝義坊北面為孝義祠,建築面積428平方米,分上下兩院,下院210平方米,正面窯洞3孔,兩帝有廊廡,由此與上院相通。上院218平方米,正屋供奉祖先,南面小戲台與祭祖堂相對,戲台兩邊有優伶用的耳房,院東西亦為廊廡。孝義坊與孝義祠系王家十五世王夢鵬所建。王夢鵬事父母至孝,孝名卓著,遠播朝野,倍受頌揚。
文筆塔
文筆塔位於靜升村南,塔高26米,底部周長12.3米,塔基為青石方形,磚砌結構,下粗上細,宛若毛筆豎立,直指藍天。
文化傳承
![靜升鎮](/img/2/538/nBnauM3XxIzNxATOzIDNzkDMyUTM4kDM0IDMxADMwAzMxAzLyQzL2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經濟發展
靜升鎮2003年被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靜升鎮有輪窯磚廠8個,年產量可達一億塊,在靈石建材市場獨占鰲頭。洗煤廠8個,煤礦6座,年產5000噸的碳黑廠一個,年產12萬立方的乙炔廠一個。以王家大院為龍頭的旅遊業帶動了全鎮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全鎮農村經濟收入5.2億元,人均收入2662元。
靜升鎮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全鎮有耕地30000畝,是靈石縣的農業大鎮。近年來,經過農業大投入,農業基礎條件大大改善,效益農業,產業農業發展迅速,大力實施了農業調產發展綠色產業,全鎮發展日本水晶梨800畝,經濟林15000畝,全鎮村村解決了集中供水和村公路水泥(油)路,全部實現了農村路網化,供水集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