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升

靜升

靜升鎮地處晉中盆地邊緣,位於靈石縣[中國山西省晉中市下轄縣]城東15公里處,坐落在風景秀美的綿山腳下,具有靈石“小江南”的美稱。全鎮面積57平方公里,共有16個村委、25個自然村,人口2萬餘人,靜升鎮傳統文化底蘊深厚,人文景觀豐富多彩,華夏民居第一宅“王家大院”和馳名海外的元代古剎“資壽寺”就坐落在本鎮內;又處在祁臨高速路靈石出口處,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通訊便利,是全國重點小城鎮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靜升鎮靜升鎮
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的靈石縣靜升鎮,位於靈石縣城東北12公里處,坐落在風景秀美的綿山腳下,依山傍水,一條大街橫貫東西,九溝、八堡、十八街巷散布於北山之麓,錯落於小水河畔的王家大院、紅廟和文筆塔等古建築群,是古鎮靜升悠久歷史文化的見證,展示了深厚的傳統文化積澱和濃郁的人文景觀風貌。現存大大小小的店鋪、典當行、估衣店、水井、石板小路、戲台等依稀可見當年靜升的繁榮景象和獨特的人文氣息。
據有關史料記載,遠在新石器時代,古鎮靜升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商代則是“內”部落生產勞動、安居樂業的地方。春秋時,因介子推之故,與靜升相連的綿山被封為介山,靜升也曾名為“旌善村”。隋開皇又改為“靈瑞鄉”。唐貞觀以來,靈瑞鄉日臻興旺,直至元皇慶年間仍以靈瑞鄉稱之。到清康乾盛世,農商發達,經濟繁榮,民間修廟宇,建民居,大興土木,靜升鎮經歷了第一次大規模的發展時期,被譽為“晉中第一鎮”。

主要景點

王家大院

靜升鎮靜升鎮
今留於靜升鎮的主體古建築群———王家大院,先後經歷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幾個時期的修建,建築總面積達到15萬平方米。其中列入省級文物保護的有4.5萬平方米。目前,以“中國民居藝術館”開放的高家崖建築群,建於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至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有院落26座,房屋218間,面積11728平方米。以“王氏博物館”開放的紅門堡建築群,建於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至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有院落28座,呈“王”字型布局,房屋540間,面積達19800平方米。高家崖、紅門堡兩組建築群東西對峙,一橋相連,皆為黃土高坡上的城堡式建築。站在高家崖的門樓觀景,高家崖建築群繼承了我國西周時即已形成的前堂後室的庭院風格;紅門堡建築群順應地理條件,一部分應變為前園後屋的總體設計。王家大院順山而建的混合型四合院,有一種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是當你站在每一院的高台上遠眺時,都會有天地寬闊,心曠神怡之感。
王家大院具有不同於晉中其他民居的獨特性,是一座充滿情趣的民居。院中雕刻功夫最深,圖案最美,匠心獨具的精美磚雕、木雕、石雕藝術,使得滿院生輝。高1.6米、長0.6米、厚0.3米的十塊牆基石,上面雕塑的五子奪魁、指日高升、飛馬報喜等裝飾畫,內涵豐富典雅,工藝精巧。由鳳戲牡丹喜鵲登梅、一品青蓮、杏林春宴等以窗作畫的藝術表現手法,彰顯著人性之真,兼融了南北情調,讓主人足不出戶就可置身於如畫美景,化景物為情思,情景交融,倍添美感。
紅廟
在靜升鎮眾多的建築物中,有一處格外引人注目的房舍,這就是紅廟。因此廟紅牆、紅門,人們俗稱“紅廟”,原有的廟名反而被人遺忘了。紅廟位於靜升村中部,建有正殿、東西配殿和戲台等,占地面積734平方米。紅廟在當地又稱為“東社”,靜升村西的后土廟稱“西社”。“社”的確切含意如今很少有人能說清楚。只知道過去每逢夏收、秋收和冬至等節日,家家都來紅廟燒香上供,祈求神靈保佑。每年農曆六月十九,是紅廟的廟會,四面八方的鄉民們湧向靜升五里長街,看戲、吹糖人、跑馬戲、耍猴、練拳腳、賣狗皮膏藥……應有盡有,這時農民們也車載擔挑,用自己生產的五穀雜糧、瓜果蔬菜去換鹽油醬醋,犁耬鋤耙———各取所需,使廟會成為古靜升民間傳統文化活動中的一道特別風景線。
三晉多塔
三晉多塔,觀望靜升文筆塔,塔高26米,底部周長12.3米,塔基為青石方形,磚砌結構,下粗上細,宛若毛筆豎立,直指藍天。雖經數百年風剝雨蝕,至今依然完好,足見其建築藝術之高超。形似毛筆的文筆塔,塔周墨、硯、水齊全,據說是象徵著王家才思泉涌,文人不斷,由此可見王氏祖先獨具匠心的巧妙構思。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建築是永恆的藝術,建築是無聲的書卷。靜升鎮依山建勢,梯度推進,在黃土坡上創造了建築的奇蹟,遠遠望去,屋舍院落高低起伏,有序排列,堡牆環繞,院門密閉,儼然一座壁壘森嚴的中世紀城堡。那些靜靜地矗立了幾百年的一座座保存完好的深宅大院,一段段殘垣頹壁中的三五間房舍,都在展示著幾百年前絢麗的風俗民情和北方獨特的建築文化;宛若一位閱經蒼桑的老者,向世人釋讀著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
文廟
靜升文廟占地面積為424平方米,興建於元惠宗至元二年(1336年),在王家大院南面。
何氏宗祠
位於縣城東13公里靜升鎮集廣村,系集廣村何姓族人的祠堂。何氏宗祠始建於何時,無籍可考,只知清代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重修。何氏宗祠占地面積為607平方米,主要建築物有正廳、過廳、東西廂房和戲台等。多年來,宗祠一直為生產隊辦公和倉儲用地,加上族人極力保護,宗祠至今保存基本完好。
石牌坊
石牌坊位於靜升村中部,又名“孝義坊”,是清代靈石四大家族之一的靜升王家的祠堂-孝義祠的一部分。石牌坊由青石雕刻而成,石底石柱石樑,石頂石脊石獸,石斗拱石匾額,還鑲嵌以鏤空的石圖案。坊高7.36米,寬13.49米。底部的10頭石獅,姿態優美,栩栩如生。左右長短4根石柱上的前後4副楹聯,有楷有篆,古奧深沉。頂上“孝義”二字,為清代著名書法家、內閣學士翁方綱於乾隆乙已(1785年)夏日所書。王家當年共有石牌坊15座,只有此一座倖存下來。
孝義坊北面為孝義祠,建築面積428平方米,分上下兩院,下院210平方米,正面窯洞3孔,兩帝有廊廡,由此與上院相通。上院218平方米,正屋供奉祖先,南面小戲台與祭祖堂相對,戲台兩邊有優伶用的耳房,院東西亦為廊廡。孝義坊與孝義祠系王家十五世王夢鵬所建。王夢鵬事父母至孝,孝名卓著,遠播朝野,倍受頌揚。
文筆塔
文筆塔位於靜升村南,塔高26米,底部周長12.3米,塔基為青石方形,磚砌結構,下粗上細,宛若毛筆豎立,直指藍天。

文化傳承

靜升鎮靜升鎮
靈石縣靜升鎮,是一個充滿傳統文化色彩的山莊古鎮,在這裡可以看到傳統文化藝術在民間生活各個角落的滲透,體現著不同時代的歷史風貌,以及人們的寄託和追求,同時也造就著理想空間,把人們的信仰、願望有節奏地安排布局於起居生活的各個部分,通過富有寓意的各種雕刻圖案紋樣,把主人的思想寄託全部融匯其中,造成一個理想氛圍,以激勵意志、陶冶情操、教化他人、制約後人,其功能不可估量。該建築群居高臨下,層層梯升,融南方之集秀、幽雅、古樸和北方之雄偉、厚重、粗擴為一體,形成別具特色的建築風格,給人以完美的山莊別墅感受。當你走進兩進或三進不同風格的四合院內,讓你感到既寬敞博大,又曲徑通幽,尤其是登上最高樓層後回陣顧盼,居高臨下,視野開闊,使人舒展清心。無論你步入哪座院落,這變化豐富的建築群體,讓你情不自禁地停步欣賞。這種有音樂般的節奏美、詩一般的抒情美、畫一般的意境美的建築審美客體,給人以美的享受,美的升騰。

經濟發展

靜升鎮2003年被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靜升鎮有輪窯磚廠8個,年產量可達一億塊,在靈石建材市場獨占鰲頭。洗煤廠8個,煤礦6座,年產5000噸的碳黑廠一個,年產12萬立方的乙炔廠一個。以王家大院為龍頭的旅遊業帶動了全鎮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全鎮農村經濟收入5.2億元,人均收入2662元。
靜升鎮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全鎮有耕地30000畝,是靈石縣的農業大鎮。近年來,經過農業大投入,農業基礎條件大大改善,效益農業,產業農業發展迅速,大力實施了農業調產發展綠色產業,全鎮發展日本水晶梨800畝,經濟林15000畝,全鎮村村解決了集中供水和村公路水泥(油)路,全部實現了農村路網化,供水集中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