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升民間獨龍桿

靜升鎮位於靈石縣城之東,東傍綿山,西臨汾水,國家AAA級景區王家大院坐落於其中,縱橫交錯的九溝十八巷及五里長街構成了其獨特的民居建築藝術,它是晉商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也是歷史悠久的民間傳統文藝鎮。


基本資料

靜升民間獨龍桿 省級Ⅲ-3

所屬地區:山西·晉中·靈石縣

文化遺產名稱:靜升民間獨龍桿

遺產編號:Ⅲ-3

遺產類別:民間舞蹈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山西省靈石縣

遺產級別:省

詳細介紹

靜升鎮位於靈石縣城之東,東傍綿山,西臨汾水,國家AAA級景區王家大院坐落於其中,縱橫交錯的九溝十八巷及五里長街構成了其獨特的民居建築藝術,它是晉商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也是歷史悠久的民間傳統文藝鎮。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靜升民間獨龍桿歷史悠久,至今已盛行130餘年。獨龍桿很早以前是為驅邪而做的原始表演,後來逐漸演變成具有戲劇性的民間表演,目前是傳統社火活動項目。獨龍桿用一根長約5米的木桿,兩人抬兩端,一人坐中間,抬桿的人隨著民間吹打樂的旋律,踩著鼓點一步一顛,坐在桿上的演員隨著木桿起伏做各種表演。獨龍桿的主要作品有《七品芝麻官》等。獨龍桿講求整體配合效果,表演特色詼諧有趣,深受當地民眾的喜愛。表演者在渲染氣氛的同時還可達到鍛鍊健身的目的。

傳統社火活動項目

舊時板凳龍是裝在八抬木架上的,兩人抬兩端,裹以黃布,上坐一男童,龍桿活動靠板凳為支點,操作人於尾部應需要做升降花樣。抬桿的人隨著民間吹打樂的旋律,踩著鼓點一步一顛,坐在桿上的演員隨著木桿起伏做各種表演。獨龍桿的主要作品有《七品芝麻官》等。獨龍桿講求整體配合效果,表演特色詼諧有趣,深受民眾的喜愛。表演者在渲染氣氛的同時還可達到鍛鍊健身的目的。
1976年春節文藝活動,平定城裡街製作抗旱題材彩車時,民間藝人改進板凳龍,將龍桿製作為蜿蜒龍形,又做男童騎龍頭牽龍鼻造型,統裝於拖拉機上表演。1986年後,獨龍桿又固定於汽車上表演,龍桿增至8米,龍身長達15米,製作精細,鱗甲上粘合鏡片,龍身兩側彩以雲紋,龍眼閃電,龍口吐煙。後又將傳統背棍三疊羅漢固定於龍背,龍尾系操縱繩,俯仰騰飛,嘯吟震天,蔚為壯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