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升文廟

靜升文廟

靜升文廟,位於山西省靈石縣靜升鎮, 興建於元惠宗至元二年(1336)年,至順三年(1332年)開工,歷時四年到至元二年(1336年)落成,經明清及民國年間多次維修,現存為元明建築。

基本信息

簡介

靜升文廟靜升文廟
廟址坐北朝南,兩進院落布局,中軸線上現存戟門、大成殿,兩廂建奎星樓、配殿,占地面積2237平方米。廟前照壁,元代修建。大成殿建於高0.95米磚砌台基上,面寬三間,進深五椽,六檁前廊式結構,外檐斗栱三踩單翹,單檐懸山布灰瓦頂。

現狀

文廟現存兩進三路院。中軸線上有影壁(萬仞宮牆)、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寢殿和尊經閣。文廟建築以元明為主,門口的鯉魚躍龍門影壁是元代遺物之一。欞星門為四柱三間的石牌坊,明次樓的仿木石斗拱五踩雙下昂,騎馬雀替採用透雕,異常精美;欞星門與大成門之間有泮池、泮橋。主殿大成殿單檐懸山頂,面寬三間,進深三間出前廊。外檐斗拱三踩。大殿修繕較多,前廊也加上了平棊,但沿用懸山頂這點頗讓人尋味,另外台基的丹陛石也應是元代遺物。大成殿北面還有無梁殿五間,中間三間作為寢殿供奉至聖先師夫人亓(音其)官氏;東為崇聖祠,供孔子上五世祖(雍正時追封王爵);西為啟聖祠,供孔子父母。無梁殿之後是尊經閣。在中國傳統民居建築中,為了保護住宅區的隱秘性,都會在大門外,或大門和正房之間,立一堵裝飾性的牆,像屏風一樣,這堵牆就被稱為“影壁”。山西晉商四合院的影壁作為建築的一部分獨具特色,裝飾也豐富多彩,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山西靈石縣靜升村文廟前的午壁,壁心為“鯉魚躍龍門”雙面鏤空石雕,高7米,寬10餘米,龍門氣勢雄偉,波浪翻滾,二龍飛舞騰躍,顯首藏尾,鱗爪隱現於雲霧之中,其中一龍張口瀉水,直衝龍門中心。有一條魚正沖向龍門,頭已成龍,尾還是魚,等待著最後躍變成龍。水中另有七尾鯉魚逐波追浪。整個畫面富有動感,氣勢張揚。靜升文廟為學堂,有許多人在此就學並步入仕途,因而此午壁非常受歡迎。

保護

靜升文廟為第三批省保,它和王家大院、王家祠堂、后土廟(靜升村)等一起組成的古建築群,成為了靜升古鎮的重要遺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