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馬軍由來
這支地方武裝的出現,最早應追溯到同治年間回民起義時期。馬步芳先祖馬海晏追隨當時河州回民起義軍回民領袖馬占鰲在河湟地區掀起了大規模的反清起義,其後在左宗棠大兵壓境之時,馬占鰲倒戈投清獲準,所部遂成為一支清廷在西北地區鎮壓人民起義的得力武裝。這之後,馬海晏即一直在馬占鰲之子馬安良部下帶軍。1900年,馬海晏與馬安良率領回軍隨董福祥開赴北京參加抵抗八國聯軍進犯北京戰役。這時馬海晏任旗官,其子馬麟任哨官。戰後,馬海晏在返回甘肅途中路經宣化時因病身死。馬麒在馬安良的保舉下,承襲了馬海晏遺職,當了旗官,回駐紮巴鎮。在這期間,馬麒極力討好馬安良,於是由旗官一躍而升為花翎副將銜、循化營參將,為以後統治青海地區打下初步基礎。
辛亥革命後,在青海的清朝地方官自動離職。北洋政府廢青海辦事大臣,改設青海辦事長官。1912年9月,袁世凱任命原西寧府知府廉興為青海辦事長宮,任命馬麒為西寧鎮總兵。
馬麒這時羽翼初具,對於這位毫無實力的廉興長官並不放在眼裡。馬麒為了攫取青海地區的軍政統治大權,極力排擠廉興。1914年,廉興去職,由馬麒代理青海辦事長官。
1915年,北洋政府裁撤青海辦事長官,改設 蒙番宣慰使;裁撤西寧鎮總兵,改設 甘邊寧海鎮守使。馬麒奉命身兼這兩要職,組成馬、步兵17營,陡增至2000多人。成為青海地區軍政合一的最高統治者,自是形成了馬家軍閥統治青海四十年家天下的局面。
1925年,馮玉祥國民軍入甘肅。次年,馮玉祥任馬麒為青海護軍使,馬麒所部軍隊接受國民軍改編。1928年10月17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決定將甘肅省西寧道屬7縣及原青海辦事長官所轄蒙古29旗、玉樹25族、環海8族、果洛等地劃出,成立青海省,西寧為省會,任命孫連仲為首屆省主席(見青海建省)。孫任期不到一年,此後依次由馬麒、馬麟、馬步芳任青海省主席或代主席。
馬步芳控制青海軍政權力後,青海表面上服從國民政府,青海軍隊也列入國民政府軍的序列,但馬氏軍閥在其控制的地盤內享有相當大的自主權,青海在許多方面具有很大的獨立性,可以說處於半割據狀態。馬步芳主政青海後,集黨政軍權於一身,實行封建獨裁的黑暗統治,增加農牧民的賦稅儒役負擔,對青海各族人民進行殘酷的壓迫、剝削和奴役。
馬氏軍閥控制的軍隊,由寧海軍初建時的1300餘人到解放戰爭時增至15萬人,30多年間增加了百餘倍。他們利用這支軍隊多次血腥鎮壓、搶劫藏、哈薩克等族人民,還曾派兵在青南和河西圍追堵截紅軍,赴隴東參加反共反人民戰爭等。1949年青海解放前夕,青馬軍被人民解放軍消滅。
青馬軍的特點
青馬軍軍官的來源和使用,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凡是屬於馬步芳家族親屬或具有一定地域、歷史及宗教關係的,才能分別充任各級骨幹。師級以上的角色如馬彪、馬馴、馬元海、馬德、馬步康、馬步鑾、馬步勛、馬全義、馬呈祥、馬振武、馬璋等,有的是堂叔、堂兄弟,有的是姻兄弟或甥婿;又如韓起功、韓有祿、韓起祿、馬成賢、譚呈祥、馬元祥、馬得勝等,都是屬於臨夏、循化、化隆和信仰伊斯蘭教新興教派的;再加劉呈德、趙遂、郭全梁等,雖出身漢族,可是籍隸循化或化隆。金耀星原籍榆中,但他和劉呈德、趙遂、郭全良等一樣,是與馬家軍閥具有深厚的歷史關係。所有中級軍官的營、團長,也是不出上項範圍。漢族中被使用的寥寥無幾。在蒙藏族中曾委派滾噶環覺等為地方軍的團長,那是為愚弄少數民族的一種手段,也是利用他們自備槍馬的一些實力。下級軍官雖然人數較多,出處比較複雜,但仍以籍隸化隆、循化兩縣的為主,其他地區的人員擔任軍官的,都是在戰爭中曾效過死力而後被提拔的。在後一個階段,馬部軍官大體上還是要經過樂家灣軍官訓練團學習,或是從崑崙中學出身的,才能擔任基層骨幹,其他人員仍不被重用。馬步芳曾一度吸收中、國小畢業生,擔任各團、營的軍需、書記,以解決實際困難,但用人行政始終保持非自己人不用,非親屬不能當高級軍官,排外的色彩是很濃厚的。可是馬步芳藉此拉攏部屬說:“以青治青,青海的事情要青海人乾。”
馬步芳為了維持個人統治的特權,即使是家族親屬中充任高級軍官的,也不予以長期固定的軍權,總要隨時調遷,使其居於僕從地位。他們有時帶領騎兵,有時帶領步兵;在一個時期擔任正規軍軍職,在另一時期改任地方軍或民團的軍職;還有的隨時變更其隸屬和領導系統,不能長期維持垂直關係。除了為馬步芳忠心耿耿搜刮民脂民膏的個別人得以盤踞一方外,其餘軍官駐紮的地區,一般也是隨時更易,不許把持一方。馬步芳對其軍官所統率的士兵,也不斷加以調整或編遣,使其不能擁有基本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