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矛
為長兵器。通長15.4、葉長10.7、寬3.2厘米。長4.7、口徑2.3X2.9厘米。體內中空,只有鋒部長1.5厘米的一段為實心。通體寬扁且直,體的中部起脊,脊兩側各有一道風槽,直刃前聚為鋒。橢圓筒形骹,骹之兩棱同鋒刃對直,兩側有釘孔。製作規整,表面光潔,刃鋒銳利。骹部刻有“寺工”二字。
通長15.4、葉長10.7、寬3.2厘米。 體內中空,只有鋒部長1.5厘米的一段為實心。
為長兵器。通長15.4、葉長10.7、寬3.2厘米。長4.7、口徑2.3X2.9厘米。體內中空,只有鋒部長1.5厘米的一段為實心。通體寬扁且直,體的中部起脊,脊兩側各有一道風槽,直刃前聚為鋒。橢圓筒形骹,骹之兩棱同鋒刃對直,兩側有釘孔。製作規整,表面光潔,刃鋒銳利。骹部刻有“寺工”二字。
戰國青銅矛,出自中國戰國時期,它是中國戰國時期一種常規長兵器,在青銅矛的正反兩面,中部和骹部,有多處小片的規則花紋。
基本信息 文物鑑賞出土經過1983年,在湖北江陵馬山5號墓中出土了一件吳王夫差自用青銅矛,全長29.5厘米。矛身與劍身相似而較短,中線起脊,兩面脊上均有血槽,血槽後端各鑄...
基本信息 詳細描述 考古價值青銅王字矛,寬體窄刃,中起脊,脊兩側分飾兩條勾連雲紋。矛體一面兩翼各有菱形血槽。骹橫截面呈橢圓形,一面有一雙勾篆體“王”字,骹口內凹,呈月牙形。
齊家文化青銅巨矛,距今4000年左右1991年至1993年,青海省考古研究所在沈那遺址的西側出土了齊家文化房址、墓葬、灰坑和一批齊家文化時期的骨器、石器...
蛇矛,亦稱虵矛,矛頭如彎曲的蛇體,屬於長桿兵器,是中國古代武器的一種,在一些古典小說里經常出現。蛇矛的用法與一般的矛大致相同,主要架式為刺、挑、戮、劃等...
簡介 特徵 歷史 最早出現 兵器譜商四稜錐形青銅矛,文物,現藏於江西省博物館。
四稜錐形青銅矛,商代,通長16厘米,骹徑1.8厘米,重100克。1989年江西新乾大洋洲出土。體作細長的四稜錐形,四面平直,匯成尖銳前鋒。骹圓內空,端加...
短骹長葉形青銅矛,古越之兵,百越閣藏.體近柳葉,葉邊刃微弧,後刃圓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