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象

舌象

中醫看病講究望聞問切,更是看重舌苔的改變。透過舌象的觀察來了解和認識疾病的本質和發展。胃病的治療也是,舌象變化確實能反應一些脾胃病的規律。舌象變化規律一般來說為舌苔由薄變厚為病進,由厚變薄為病退。

基本信息

胃病患者如果仔細留意自己的舌苔,常會發現一些與眾不同之處:有的特別厚膩、有的發黑、
舌象舌象
有的發黃、有的剝落。一個人長期舌苔不正常,旁人也會好意提醒:去看看有沒有胃病吧!事實上,舌苔變化確實能反映疾病

舌診原理

舌為肌性器官,由黏膜和舌肌組成,它附著於口腔底部、下頜骨、舌骨,呈扁平而長形。主要功能是辨別滋味,調節聲音,拌合食物,協助吞咽。舌由肌肉、血脈和經絡所構成,三者都與臟腑存在著密切的聯繫。

舌象診斷

如何觀察和分析舌象
伸舌也要有學問,伸舌時要自然,舌體放鬆,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口儘量張大(但不要過分用力),使舌體充分暴露。如伸舌過分用力或舌體緊張、蜷曲、都會影響舌的氣血運行而引起舌色改變或舌乾濕度的改變。
舌象舌象

望舌要有次序望舌,一般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側,最後看舌根部,同時看舌體(舌質)的色質和舌苔的厚薄、顏色等。
觀察兩個重點舌診主要觀察舌體和舌苔兩個方面的變化。舌體---呈什麼顏色?形狀是胖是瘦?質地是榮是枯?活動是否靈活自如?舌苔---苔質是厚是薄,是潤是燥?苔色是白是黃還是棕褐?
正常舌象特徵可概括為六個字:"淡紅舌薄白苔",具體地說,舌色淡紅鮮明,舌質滋潤,舌體大小適中,柔軟靈活,舌苔均勻、薄白而潤。

舌象辨析

薄白苔---病初起,病輕淺,胃氣未傷;
舌苔由薄變厚,顏色由白漸有點黃色,舌邊舌尖由淡紅變紅,而且舌邊有齒印---病情加重,提示消化不良、胃腸積滯有宿食等;
舌苔由白變黃,舌邊尖紅---有熱象;
舌苔由黃變棕,或者由棕變黑,而且乾燥少津,舌邊尖變深紅---熱盛,多半大便乾結;
舌苔白厚膩,舌表面有一層白黏液---痰濕;
舌苔黃厚膩,舌邊尖紅---痰熱;
舌邊尖紅絳色,甚至變紫色---痰濁血淤;
舌紅無苔,舌面光滑如鏡---胃陰虛;舌苔光剝,舌質淡---氣陰兩虛。
根據以上不同的舌象表現,再結合聞、問、切等其他診斷手法,中醫就可做出綜合分析,進行個體化的辨證施治。

舌象調養

舌苔厚、有口氣一個人如果常年舌苔很厚,而且有口氣,一般說明胃有點小問題。如果目前沒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覺,可先從飲食起居調養入手。保持生活規律,情志舒暢愉快,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肥膩、油炸食物,最好不喝酒、不吸菸。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異常舌苔和口氣有望自愈。
舌苔發黑、黏膩如果僅見這種異常舌苔而舌邊尖呈正常的淡紅色,且無其他明顯不適,有時屬於"染色"現象。患者可能食用了某些著色食物,或服用了某些藥物。比如服"麗珠得樂",即可出現黑苔,而且大便亦發黑;服用抗生素,有時亦可出現黑苔。以上情況不屬病態,不必緊張。但平時胃病較重的患者觀察到黑苔就要警惕,如果舌邊尖呈深紅色,甚至發青發紫,說明病情加重,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舌苔花剝有的人舌面上的舌苔出現不規則的一塊塊"地圖樣"改變,有的地方有薄苔,有的地方光滑無苔,這叫"地圖舌"。此類舌象者如無任何不適感覺,多屬生理性改變,不需治療。如果長期有胃病或其他慢性病,以前從未見這樣的舌象,出現"地圖舌"則多屬陰虛表現,在治療原發病的同時,可喝西洋參茶(每天9 克,沸水沖泡,頻飲)促進自愈。
舌頭有裂紋還有的人舌面上出現許多"裂紋",多數無舌苔,稱"裂紋舌",如無不適感,亦屬生理性的,不需治療,如在重病後出現裂紋舌,舌紅無苔,且有不適感,亦屬陰虛,需配合藥物治療。
舌邊有齒印有的人身軀肥大,舌體也胖大,舌邊有齒印,舌苔薄白,如無明顯不適,則屬太胖的緣故。中醫理論認為"胖人多痰濕",胖人的脾胃運化功能相對不足,食物的消化吸收易出現障礙。這些人要少吃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適當運動。如果舌苔白厚膩,舌邊有齒印,不欲飲食,腹脹滿,便溏薄,則屬痰濕過盛,在進清淡易消化食物的同時應配合藥物治療。
舌紅、苔厚、便秘有的人幾天不解大便,口臭、舌苔厚、舌邊尖紅、尿黃,此屬胃火盛。胃中火熱內盛,濁氣上逆、熏蒸口舌,故出現口臭、舌苔發黃、熱傷津液、腸道失潤,故出現大便乾結。此時可服用大黃、黃連、黃芩、山梔之類中藥清熱瀉火,在飲食上需忌酒、忌食辛辣熱性食物,如辣椒、羊肉等,多吃蔬菜、水果和清淡食物,多喝水。

相關診斷

以下三位胃鏡診斷同為"胃竇萎縮性胃炎"的患者,舌象表現完全不同,症狀和中醫診斷也不同,治療原則和用藥當然也各異,這就是中醫辨證論治的特色所在。
舌象:舌苔薄白,舌紫,舌尖瘀點
症狀:上腹部隱痛反覆發作,喜熱怕冷,泛吐清水
診斷:脾胃虛寒
舌象:舌苔黃厚,舌根部灰黑,舌邊尖暗紅色
症狀:上腹部疼痛,痛有定處,食後加重
診斷:胃中痰熱夾瘀
舌象:舌苔薄白微黃,舌中、舌前部苔剝,舌紅少津
症狀:上腹部隱痛,不思飲食,口乾舌燥診斷:胃陰不足

肝功能不正常舌象表現

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由於舌通過經絡可直接或間接地聯繫許多臟腑,故臟腑的精氣可上榮於舌,臟腑之虛實,氣血之盛衰,津液之存亡,邪氣之深淺均可通過舌象的變化反應出來。如吳坤安說:“病之經絡臟腑,營衛氣血,表里陰陽,寒熱虛實皆形於舌。”現代研究證明舌黏膜極敏感,對血液微循環的反映尤其敏感。
中國肝病防治中心中醫專家劉堅,分析了582例B肝患者舌象變化與肝功能之間的關係,發現I型舌象(即舌淡紅苔薄白)與常人無明顯差異,故其凝血酶原時間,γ球蛋白,血清膽紅素的
臨床指標大致正常。白球蛋白比值正常,GPT正常或輕度升高。表明肝功損害輕微,反映病邪輕淺,其肝臟病理學改變常以纖維組織增生為主,故此型多見於慢性遷延性肝炎及慢性活動性肝炎的靜止期。
Ⅱ型舌象(即舌紅或絳,舌靜脈有輕度曲張有細分枝,主幹及分枝略過舌尖,根部分枝不明顯,色紫暗,苔黃或灰黃,厚膩而不燥)多有濕熱未盡之象。濕遏熱郁,往往導致膽汁外溢,故此型病理改變以淤膽表現最為突出,即肝細胞內膽汁瀦留,膽小管擴張,淤膽。其表現為血清膽紅素及谷丙轉氨酶的指標明顯高於其它型。由此證明濕熱愈重,HBv複製成活躍。臨床上此型舌象多見於慢性活動型肝炎活動期。
熱甚日久則傷陰。肝腎同源,肝陰不足必致腎水虧乏,陰虛則可見舌體瘦小,舌紅少苔;重者可見舌苔剝脫如地圖樣,Ⅲ型舌象即以此為特點。故其肝功能損害與x型相比,其凝血酶原時間、r球蛋白均高於Ⅱ型,肝功能損害亦較重;肝外表現較多。病理改變以肝細胞排列紊亂,肝細胞變性,炎性細胞浸潤為主,尚有肝細胞片狀壞死及價小葉的形成,此型之病理改變大多不可逆。臨床上多見於慢性活動型肝炎。
舌質紫暗或舌血及舌邊有瘀斑者,屬氣滯血瘀的標誌。《通俗傷寒論》載:“舌色見紫,總屬肝臟絡淤”。Ⅳ型舌象多由肝鬱日久而致氣機不暢,氣血同源,氣為血帥,氣滯則血癌。其臨床實驗室指標高於Ⅰ型,臨床症狀也較Ⅰ型為重。病理改變多為碎屑樣壞死,界板壞死為主。此型多見於慢性活動型肝炎。
舌質暗淡,舌體胖嫩或邊有齒痕,在舌脈變化上,明顯分枝繁多並有結節形成,舌黃白相兼或灰白相兼或厚膩或滑,此屬Ⅴ型舌象。為久病陽氣耗傷之象,人體陽氣倚賴脾腎,先後天之相互促進而能保持正常。久病損及脾腎,脾腎陽虛,水濕阻滯。此型肝功能多有凝血酶原時間延長,r球蛋白升高,白蛋白與球蛋白比值大多倒置,血清膽紅素升高,但谷丙轉氨酶反而下降,表示肝功能損害嚴重,病情也重,預後較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