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志·教育志

1931年創辦市立盲童學校1所。 1930年6月,國立青島大學正式建成,1932年夏,易名為國立山東大學。 1944年全市有國小85所,學生37916人,教職員259人。

青島市志·教育志》的編寫工作始於1982年,1994年正式出版。上限自1891年青島建置始,下限至1987年。 1891年,清政府議決在青島設防。至1897年,境內有私塾150餘所,有塾師232人,學生3243人。除少數富戶聘用教師和塾師設館教學外,大都是全村或聯村辦村塾。從程度上分有兩種:一是蒙館,著重啟蒙教育,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主要教識字作文。二是經館,專習儒家經典“四書”“五經”。學習分三個階段:啟蒙--讀經--準備科舉應試。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島時期,推行奴化教育政策,民眾借私塾以對抗。 德國侵占青島後,設教堂,辦學校,按他們所需培養人才。1898年,駐青島德國公民團體為自己的子女開辦了外國人在青島辦的第一所國小,之後又開辦德華書院、德語學校、禮賢書院、淑範女校、弗蘭西斯科女子學校等5所教會學校和1所總督府學校。 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島時期,按日本學制和辦學模式為日本人駐青島子女開辦各類學校。 計有尋常國小校3所和2個分教場,幼稚園和保育會各1所,並先後開設青島中學校、青島高等女子學校、中國語學校、私立青島學院。北洋政府統治時期,在膠澳商埠督辦公署內設政務處,下設學務科,是青島最早由中國人設定的教育行政機構,實施北洋政府1922年頒布的新學制。為實現新學制的教育宗旨,督辦公署將日占時期的37所公學堂全部改為公立國小校, 並增設國小15所,分8個學區管理,計有兩級國小23所,初級國小29所。 南京國民政府第一次統治青島時期,其教育方針是根據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頒發的《三民主義教育實施原則》,即普通教育應陶冶兒童及青年,注重倫理知識教育,以助長兒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之德性,確定青年三民主義之信仰,實行國民黨的黨化教育。自1929年開始辦社會教育,舉辦民眾學校、職工補習學校和女子補習學校, 招收職工和貧民上學。1931年創辦市立盲童學校1所。1936年市區兒童入學率為70%, 鄉區兒童入學率為60%。同年9月,全市有公、私立國小127所,在校學生39800人,教職員1011人;有公、私立中學9所,在校學生2413人,教職員293人。為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 在普通中學附設職業科進行職業教育。1930年6月,國立青島大學正式建成,1932年夏,易名為國立山東大學。1937年該校奉命遷往四川。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島期間,實施法西斯奴化教育。1942年,日本占領當局驅逐了美國人在其所屬教會學校的勢力,於1944年將3所教會中學和3所教會國小由私立改為市立, 在全市各校進一步推行法西斯教育。1944年全市有國小85所,學生37916人,教職員259人。另外還有3所日語補習學校和2所商業補習學校。 1945年9月, 國民黨青島市政府接管青島市各級各類學校,停辦日本人所設的學校,增設市立滄口初級中學和市立李村師範學校。同時,恢復1922年學制。國民黨官僚、 社會各界人士及外國教會相繼開辦20餘所私立中、國小和6所職業學校,還有企業附設子弟國小13所。由於青島是山東省最晚解放的城市,從省城濟南和鄰近各縣遷來“流亡” 中學12所。1949年6月,全市有公、私立國小124所,在校學生63652人,教職員1650人;公、私立中學15所,在校學生12283人,教職員445人;中等職業學校5所,在校學生1511人,教師58人;市區和郊區有私塾50餘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青島文化教育事業迅速發展。1957年,全市已有幼稚園209所, 在園幼兒7106人;國小3747所,在校學生482397人;中學23所,在校學生51604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8所,在校學生4985人;師範學校1所,在校學生826人;高等院校2所, 在校學生3133人。隨著“大躍進”口號的提出,市屬各級教育部門開闢了多種形式辦學的新途徑。由於追求“高指標、高速度”,曾一度出現盲目大上教育的局面。 從1958年到1960年,新建和擴建高等院校5所,山東大學遷至濟南後,留在青島的海洋、水產、地質3個系獨立建院;新建中專3所。市屬各縣創辦了一批農業中學半工半讀和紅專學校。1962年,青島市貫徹落實中共中央提出的“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裁撤了5所高等院校和3所中等專業學校。中國小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運動開始,青島市各級各類學校相繼停課“鬧革命”,教學秩序被打亂,教學設備被損壞,應屆畢業生不能按時畢業,招生工作停止。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共中央提出必須“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並把教育列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戰略重點,教育有了顯著的變化。198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普及國小教育若干問題的決定》後,青島市把“文化大革命”中開始實行的國小五年一貫制一律改為六年制,調整中等學校布局,整頓教學秩序,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同時,還針對學校出現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新情況,提出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加強德育工作並結合勤工儉學進行勞動教育,全面提高了教育質量。1984年,山東省、 青島市政府檢查驗收學齡兒童入學率為99.2%。鞏固率為99.34%,畢業率為98.17%,普及率99.5%。青島市成為全省首先完成普及初等教育的先進市之一。 為適應青島市經濟建設的需要,青島市從1979年開始對中等教育結構進行改革試點。1980年擴大試點,1981年加快發展步伐,堅持“聯辦為主”。到1983年,職業高中與普通高中招生數的比例達到4∶6。 1988年,全市共有職業中專13所,職業高中38所(其中市區16所),企業辦職業高中4所,在校生558班、26189人。市區各類職業技術學校招生數占高中階段招生數的57.7%。農村(市屬縣、市、區)共有農業技術中學25所, 農業高中2所,並有5所普通高中兼辦農職班,開設25個專業,在校學生136604人, 占高中階段在校學生的30%,各類職業技術學校的招生數占高中階段招生總數的44.5%。 高等教育增設了新興專業和邊緣學科專業, 開設文理滲透、理工結合的專業。1988年全市共有普通高校7所, 共設有94個專業,在校生達14408人。高等院校中既有綜合性大學,又有理工科、醫科、師範類的專門學校,分別設有專科、本科、研究生3個辦學層次,擁有學士、碩士、博士3種學位的授予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