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靈溪書院,位於湖南永順。元、明以來,永順屬土司轄地,清雍正七年(1729)始改土歸流,時稱“新辟苗疆”。十年,首任知縣李瑾建“文昌帝君”祠於城西,題名“桂香書院”,亦稱“桂香閣”,擬“將進茲地俊良之士,肄業其中”,然未果。乾隆二十六年(1761),知縣張天如重建,有大門、講堂、學舍、文昌樓等,“延名師以主講席”,擇所屬永順、保靖、龍山、桑植4縣生童肄業其中。三十八年知府李拔撰《勸學箴》警士,並嵌刻於講堂東壁。自此,“士習駸駸日上,文運肇新,郡屬列科名、登仕版者,漸有其人”。嘉慶十六年(1811)知府福順遷建於城東門外。同治二年(1863)知府張修府擴建,有頭門、儀門、講堂、齋房、廚房、奎星樓、先農壇等,共20餘間。十二年以原有部頒圖書108部失於水災,重購書48部,“以資誦讀”,訂有《藏書條例》。時田租亦增至454餘石,另有地租及店租錢86餘千文。光緒十二年(1886)知府張曾歇擴建達道、薰往、翹秀、蓄寶、強學、勵志6齋,以永順南陳時為靈溪郡,故改名“靈溪”。二十八年改為官立中學堂。1914年改名永順五屬聯合中學。1916年為湖南省第十聯合中學。1930年為永郡聯中。1956年設永順民族師範附屬國小於此。今僅存書院大門等遺構。
樓頭偶拄看山笏;
門外還停問字車。
清代黃自元題待雲樓
波瀾從筆底翔飛,好一吸鳳淮之水;
姓字待雲間高占,試仰看玉筍之峰。
佚名題待雲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