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878年於尼古拉耶夫斯克工程學校畢業後,被派到作戰部隊擔任少尉。參加了俄土戰爭。1885年被派到中亞地區修築外裏海鐵路,以後任中亞和烏蘇里鐵路局局長。因其妻母與沙俄皇后有親屬關係,受到重用。1903年7月,中東鐵路正式通車後,被沙皇任命為中東鐵路管理局局長兼中東鐵路護路軍總司令。開始為上校軍銜,後晉升為中將。任職期間,在中東鐵路附屬地內建立民事行政機構,即實行所謂自治市制,1908年在哈爾濱成立了自治會和董事會,把哈爾濱和中東鐵路附屬地變成沙俄的殖民地。1917年10月革命後,作為沙俄殘餘勢力代表人物,成立"全俄臨時政府",自任"最高執政",妄想推翻蘇維埃新政權。更有甚者,擅自挪用鐵路公款,作反革命活動經費,向日本購買軍火達16億日元之多,以致積欠工人工資兩個月未發,使工人生活無法維持。為反對霍爾瓦特,中東鐵路中俄工人從1918年至1920年連續舉行4次全路大罷工,終於在1920年3月,將霍爾瓦特趕下台。之後,他逃往北京,1937年死於北京。
哈爾濱街道
隨著電視連續劇《懸崖》熱播,“霍爾瓦特大街”這段哈爾濱歷史上的街道引發觀眾的極大興趣。
霍爾瓦特大街位於哈爾濱南崗區,建於清光緒24年(1898年),它北起哈爾濱火車站廣場,南至馬家溝中山橋,全長1266米。1925年改稱車站街;日偽統治時期此街一度被稱三公街,三公指土肥原賢二(當時日本在華特務機關頭子)、多門(抗戰時期侵華日軍第二師團師團長)、張景惠(滿洲國總理大臣);該街與大直街在博物館廣場交匯。有觀點認為霍爾瓦特大街還包括現在中山路,當時是打通南崗到香坊的道路,中國人習慣稱通道大街,俄文原名:老哈爾濱公路,即香坊大路。三公街是不是分三段?所以才有土肥原路才對,霍爾瓦特大街至少要分為中山路段與紅軍街段。霍爾瓦特的公館與火車站之間,也就是能把現在南崗區與香坊區相連,才是建設霍爾瓦特大街的目的,才配得上霍爾瓦特以“白毛將軍府”作為哈爾濱權力中心的地位。
此處的“白毛將軍”顯指螳臂當車與當年的蘇維埃新政權為敵的前中東鐵路管理局局長兼中東鐵路護路軍總司令霍爾瓦特將軍,因其一臉白鬍子而得名。白毛將軍府”就是當時統治哈爾濱的政治、軍事和經濟中心,霍爾瓦特集軍政大權於一身,在這個國中之國里對哈爾濱實行殖民統治。但他的輝煌在1920年結束了,中國軍隊奪回鐵路管理權,中東鐵路被中國北京政府接管。而“白毛將軍府”、霍爾瓦特大街等成了哈爾濱歷史的標籤。
1949年,霍爾瓦特大街,為紀念蘇聯紅軍解放全東北而又改稱為紅軍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