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
大宋建國初期,周圍割據政權林立,北有北漢、遼,西有西夏、後蜀,南有荊南、楚、南唐、南漢、吳越。所以在鞏固了國內之後,首先要做的是完成後周世宗的遺願,消滅周圍的割據政權,結束軍閥混戰的局面。當時北方的北漢地小兵少,遼則在遼穆宗的統治之下,政局混亂、國力日漸衰弱;而南方雖然國家很多,但是各國的領土卻很小,國力孱弱,統治者又偏安享樂,互相之間又不團結。宋朝建國,所統治的地方只有黃河、淮河流域一帶,宋朝北面有北漢和契丹,西面有後蜀,南面有南唐、吳越、荊南、湖南、南漢各國,每一個國家都有獨立的勢力,而且他們也都在窺視宋朝的態度。在此虎視眈眈的情況下,使宋朝不能高枕無憂,必須把這些小國或外族,消滅或制服,才能完成天下的統一,奠立宋朝國基。
戰略由來
在一個大紛飛的夜晚,趙匡胤與宰相趙普進行了一場具有意義重大的對話。
趙普問道:“夜深天冷的,陛下為什麼還出來?”
趙匡胤回:“我睡不著呵!一榻之外,都是別人家的天下,所以特地來見見你。”
趙普:“陛下是否覺得自己的天下過於狹小?南征北伐,一統天下,現在是極好的時機,不知陛下在進軍方向問題上是怎樣考慮的。”
故意說:“我想先攻打北漢國都太原。”
趙普默良久之後,說:“這我就不明白了。”
趙匡胤問:“為什麼?”
趙普分析道:北漢兵少但是強悍,世宗時都沒有攻打,而且遼與北漢在世宗時就為了抵禦後周而建立了聯盟,如果現在攻打必定會得到遼的支持,而且土地貧瘠,與契丹的戰爭一定會曠日持久,經濟上會造成嚴重的負擔。現在南方諸國並不團結,應先集中力量將南方諸國各個擊破,南方物產富饒,很具有戰略價值,兵少將寡,可以速戰速決,不會勞民傷財。和趙普的對話,使得趙匡胤最後確定了“先南後北”的戰略方針。這就是著名的雪夜定策。正是先南後北這個決定,可以使宋可以在二十年的時間裡統一中原,使得中原又有了統一的漢人王朝。但也正是這個先南後北的政策使得宋錯過了滅掉遼的最佳時機。在宋討伐南方諸國的時候,遼穆宗被殺,耶魯賢被推舉為新的皇帝,他勤於政事,使得遼出現了一陣的清明,在之後與宋太宗(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的高粱河戰役和宋二次北伐中大勝,使得宋被迫從進攻方轉為防禦,而遼在耶魯賢和之後的蕭太后的統治下達到了全勝,使得宋統一大業無法繼續。同時為了抵禦周圍的少數民族被迫加大軍費開支,士兵不能復員,成為了宋最大的負擔,為日後的滅亡埋下了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