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簡介
《王立群讀宋史》將評述宋太祖、宋太宗、宋仁宗、宋神宗、宋徽宗五位北宋皇帝的生平故事,通過五位皇帝將北宋一百六十八年的歷史大事貫穿起來,力圖重新再現一千年前北宋的繁華風采。
為什麼選擇講宋史,王立群說,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曾經說過,“如果讓我選擇,我願意生活在中國的宋朝。”但大宋一直是被我們誤解與低估的王朝。不過,真正的歷史並不會因為後人的漠視與誤解而逐漸消退她本來的繁華,這次製作《王立群讀宋史》,就是要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帶領觀眾重溫那段“被曲解”的歷史。
本系列以北宋都城東京為中心,以北宋帝王為經,以北宋軍國大事為緯,將北宋著名的文人、武將穿插交織其中,在北宋一派盛世繁華的文化背景中,力圖再現一個“世界超級大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一百六十八年的真實圖景(上一個一千年的中國,是世界超級大國,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耶魯大學教授喬納森·斯彭斯)。
在《百家講壇》里,王立群不偏不倚、客觀公正的講述風格為人稱道。此次講述宋史,王立群表示,他會秉承一貫的講史風格,在吸收宋史專家學者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浩如煙海的大量文獻中提要鉤玄,以通俗易讀、條分縷析的方式呈現給聽眾、讀者。首播的《宋太祖》既不同於正史的嚴肅晦澀,也不同於演義、影視作品的杜撰戲說、漫無邊際;它既有學術性,又有可讀性,做到了學術性與通俗性的完美結合。
從1982年在河南大學任教開始,王立群對歷史情有獨鍾。他說,歷史是過去,但歷史從來都不會“過去”,因為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歷史就是現實。歷史是有規則的,有規律的,讀史可以明智,讀史可以明理。同時,歷史本身就是現實的資源,它完全可以成為現實生活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2011年開始錄製《宋太祖》40集,並在2012年9月播出,同時推出同名圖書。2012年開始錄製《宋太宗》50集,2013年10月播出。
主講人介紹
王立群,1945年3月14日出生,山東新泰人。現任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生導師、中國《史記》研究會顧問、中國《文選》學會副會長。 出版有《中國古代山水遊記研究》、《現代〈文選〉學史》、《〈文選〉成書研究》等學術專著,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
在《百家講壇》上開講過《王立群讀史記之項羽》、《漢代風雲人物之呂后》、《王立群讀史記之漢武帝》、《王立群讀史記之秦始皇》、《王立群讀史記之大風歌(劉邦)》。
內容導讀
各部目錄
《王立群讀宋史》(第一部) 《宋太祖》
2012年8月24日至10月2日播出,全40集。
1.陳橋兵變
2.皇業肇基
3.關鍵先生
4.蹊蹺木牌
5.世宗託孤
6.疑竇重生
7.百鍊成真
8.開國大事
9.玩火自焚
10.請君入彀
11.杯酒釋兵權
12.煞費苦心
13.集權集權
14.雪夜定策
15.一箭雙鵰
16.錦城煙雨
17.兵發兩川
18.平定蜀亂
19.孟昶之死
20.平蜀總結
21.百官讀書
22.可乘之機
23.揮師河東
24.巫宦之國
25.勢如破竹
26.風花雪月
27.進退失據
28.萬事俱備
29.六路並進
30.李煜進京
31.遷都之爭
32.斧聲燭影
33.非常事件
34.匪夷所思
35.太祖誓約
36.反貪倡廉
37.為國守財
38.雙面膠皇帝
39.千里送京娘
40.任人評說
《王立群讀宋史》(第二部) 《宋太宗》
《宋太宗》在10月16日開播,共54集。
1.重構的早年
2.光義尹京
3.趙普罷相
4.步步緊逼
5.無所不能
6.太平興國
7.文人的春天
8.四部大書
9.今非昔比
10.納土歸降
11.釘破并州
12.兵敗高梁河
13.趙德昭之死
14.滿城之戰
15.一戰成名楊家將
16.貽笑千古的勝利
17.政敵解危局
18.趙廷美之死
19.太宗的手腕
20.封禪未遂
分集劇情
宋太祖01:陳橋兵變 20120824公元907年,矗立兩百多年之久的大唐帝國,轟然倒塌,一個平衡被打破,接踵而來的,就是長久不息的動亂,直到一個新的平衡建立。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歷史再一次進入了大割據的時代。在北方的廣袤地區,各個割劇政權相互混戰。先後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五個王朝。與此同時,南方各地又陸續並存過十個較小的割劇政權,這一混亂的時期,史稱五代十國。五十多年後,在各個割劇政權各自為政,不斷更替的時候,公元960年,在汴梁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開封,後周的都城,一個巨大的軍事政變正在悄悄醞釀。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場政變日後開啟了中國歷史上一個新的王朝–大宋王朝。
宋太祖02:皇業肇基 20120825在中國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宋朝是一個重要的朝代,它的開國皇帝趙匡胤也是一位傳奇的帝王。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兵不血刃、市不易肆,這一個個傳奇的辭彙,與他緊密相連。而對於這樣一位在歷史上,有著重要影響的帝王來說,他的一生,只有放置在五代末期,那個大背景下訴說,才能充分展現趙匡胤的文治武功和雄才大略,也才能看清在歷史的關鍵時刻,趙匡胤的歷史價值。
宋太祖03:關鍵先生 20120826通過高平之戰,趙匡胤奠定了,他在後周軍隊中的地位,受到周世宗柴榮的賞識,於是把整軍的重任,交給了趙匡胤。周世宗柴榮,也是五代時期的一代明君。高平之戰後,他開始實施統一天下的宏偉構想。當時天下紛亂,從哪裡下手才能完成他統一天下的抱負呢?此時後周的四境,北有北漢、契丹,西南有後蜀,南有南唐等國。周世宗柴榮將目光,盯上了當時最為富庶的南唐。那么,後周對南唐的征伐結果如何呢?在征南唐的過程中,趙匡胤又立下了哪些奇功呢?
宋太祖04:木牌蹊蹺 20120827經過三年多時間的三次親征,周世宗取得了統一戰爭的首戰勝利,占領南唐長江以北的十四個州的土地,後周的經濟實力由此大大增強。後周顯德六年(958年),周世宗柴榮帶著征伐南唐的累累碩果,滿心歡喜地回到了都城大梁,後周對南唐三年多的持續攻伐,暫時告一段落。按照周世宗統一天下的計畫,下一步就要發兵長江以南,但是回到開封以後,周世宗突然改變了計畫,不打長江以南的土地了,而要北征打契丹,這是為什麼呢?周世宗為什麼會突然北征呢?二月,周世宗北征途中發生一件令人備感蹊蹺的事件,這件事對趙匡胤的一生產生了重大影響,這是個什麼事件?
宋太祖05:世宗託孤 20120828在五代十國時期,後周的皇帝周世宗,可以說是一個有雄心大志的皇帝,他一心想統一天下,南征北伐。然後,天不假年,英雄早逝,就在北伐途中,39歲的周世宗因病去世,後周的政權交給了一個七歲的孩子來掌管。為了後周政權的延續,周世宗臨終前曾精心安排,讓趙匡胤等人作為託孤大臣,輔佐七歲的周恭帝。然而,第二年,趙匡胤就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那么,周世宗臨終前是如何安排的,為什麼他的精心安排,不到一年就被趙匡胤打破了呢?
宋太祖06:疑竇叢生 20120829公元959年6月,周世宗在病重之中倉促安排了後事,規劃了後周未來的天下,給他年僅7歲的兒子安排了一個三方輔政的格局,然後無奈地走了。在這個輔政格局中,趙匡胤成為殿前都點檢,掌管軍事大權,第二年的正月初四,陳橋兵變,趙匡胤從後周的殿前都點檢就變成了大宋的開國之君。令人費解是,陳橋兵變中,趙匡胤到底是完全被動接受黃袍,還是他準備充分,自編自演了這部賀歲大劇呢?雖然,趙匡胤本人和宋代史書里都再三聲稱,他是稀里糊塗地當上皇帝的。但是,這次兵變卻疑竇叢生,它更像是一次蓄謀已久、準備周密的鬧劇。
宋太祖07:百鍊成真 20120830根據史書記載,在陳橋兵變中,趙匡胤黃袍加身後,面對後周的宰相王溥、范質等人,趙匡胤是痛哭流涕表現出一副很無辜、很無奈的樣子,一再哭訴自己不是有意謀反,只是被逼無奈。不管趙匡胤怎么掩飾,還是露出了馬腳。歷史學家們在浩如煙海的史料中,揭示了陳橋兵變的歷史真相。那就是陳橋兵變是趙匡胤及其集團蓄謀已久的一次改朝換代的軍事政變。陳橋驛站上呼號擁戴的士兵和將領們,不過是供趙匡胤驅使的一群傀儡。真正的操縱者指使者,正是趙匡胤本人。那么既然是這樣,陳橋兵變的真相,與史書的記載,為什麼差距如此之大?這一切到底是怎么煉成的呢?
宋太祖08:開國大事 20120831劇情圖片 公元960年,在中國歷史上是兩個王朝的分水嶺。這一年,後周的殿前都點檢趙匡胤,順利地進行了角色的轉換,定國號宋,改元建隆,大赦天下。後周的顯德七年,成了大宋的建隆元年,建隆的意思就是建立一個興旺發達的王朝,趙匡胤不希望自己的王朝,成為五代之後的,第六個短命王朝。但是,對於這個剛剛建立起來的大宋王朝、百事待興,有很多問題擺在趙匡胤的面前,他將如何處理呢?
宋太祖09:玩火自焚 20120901由於政權的來路不正,趙匡胤懷柔一切可以懷柔的力量,以保證大宋王朝的穩定運轉。但是,趙匡胤的懷柔政策,不可能在全國所有的角落,都暢通無阻。就在趙匡胤登基稱帝三個多月後,一個手握重兵的地方節度使,終於打破了觀望,首先跳了出來,舉起了反宋復周的大旗,趙匡胤遇到了他建國以來,第一次反對中央政府的起兵。那么,最先失去耐心的這個人是誰,他有能力對新建的大宋政權造成威脅嗎?
宋太祖10:請君入轂 20120902趙匡胤雖然兵不血刃地,奪取了後周政權,但是當時後周地方上,手握重兵的節度使,都處在觀望之中。其中心懷異志的不少,昭義軍節度使李筠的造反,就是其中的一個。由於趙匡胤部署得當,李筠的造反,很快被鎮壓下來。而與李筠同時,還有一個人也蠢蠢欲動,他還派遣自己的心腹,秘密聯合李筠,意欲對大宋形成,南北夾攻之勢。但是與李筠不同的是,李筠是主動站出來挑戰大宋王朝的,這個人的起兵,有點被趙匡胤逼迫的意味。那么,這個人是誰,他與趙匡胤之間發生了什麼?
宋太祖11:杯酒釋兵權 20120903趙匡胤先後順利平定了李筠、李重進的二李叛亂,給心懷二志的地方節度使,以極大震撼。於是,他們紛紛轉向,努力表示對新朝的熱情與擁護,這是趙匡胤最願意看到的。但是,他真正擔心的,還不完全是地方節度使的圖謀不軌。因為藩鎮暫時還沒有足以顛覆中央政府的軍事實力,趙氏之憂不在藩鎮,而在“蕭牆之內”。對於一個依靠禁軍實力,而走向大宋最高權力寶座的人,趙匡胤深知禁軍的力量,而且他的成功也給手下人樹立了一個典範,難保他們不會有一天,也學習一下黃袍加身,所以說這才是趙匡胤內心深處最擔憂的。但是現在統率禁軍的將領,都是和他出生入死擁立他走向皇位的兄弟。那么,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才能既不傷和氣、不激化矛盾,又能成功地解除他們的兵權,實現皆大歡喜的結局呢?“杯酒釋兵權”被部分學者認為是杜撰的,他們的原因是什麼?杯酒釋兵權是否真有其事?
宋太祖12:煞費苦心 20120904禁軍就是北宋的正規軍,主要用途是天子之衛兵、以守京師、備征戍。當年趙匡胤就是官拜五代後周禁軍統領,經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由禁軍擁護為開國皇帝的,所以在趙匡胤當上皇帝的第二年七月,通過“杯酒釋兵權”,於酒酣耳熱之際,在談笑風生之中,“輕鬆”地解除了功臣宿將,對大宋禁軍的掌控權,將威脅皇帝寶座的潛在可能,化解於無形之中。但是大宋的中央禁軍依然存在,而且必須存在,宿將們都退居二線了,而禁軍還必須有將領來統率,那么究竟應該任命誰來統管大宋的中央禁軍呢?怎樣調整禁軍將領的格局,才不會產生新的威脅呢?
宋太祖13:集權集權 20120905建隆二年七月,趙匡胤通過戲劇性的杯酒釋兵權,解除了功臣宿降掌控軍隊的大權,並通過一系列改革,任命新的禁軍將領,將禁軍的軍權,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有效防範了黃袍加身的重演。所以說杯酒釋兵權,其實是一個信號,表明趙匡胤在稱帝以後,他要在他的大宋王朝實行一種集權統治,要把所有權力都掌握在皇帝的手裡。然後,此時的趙匡胤,還面對著兩大難題,一是獨霸一方的地方割據勢力,還沒有觸及;二是大權在握的宰相問題,也沒有解決。那么,趙匡胤會如何處理這兩個關乎中央集權的大問題呢?
宋太祖14:雪夜定策 20120906在宋太祖趙匡胤加強禁軍、削弱藩鎮、集權中央的過程中,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始終縈繞在他的腦海,這件事從周世宗時期就已經開始實施,但隨著周世宗的離世與大宋王朝新建之後百廢待興而暫時擱淺,這件大事就是統一天下。周世宗在位時,領土雖然已有擴大,但大宋建國初期,領土也只有黃河、淮河流域一帶,長江以南;荊南(南平)、湖南(武平)、南唐、南漢、吳越、漳泉,仍舊割據一方。另外,北有北漢、契丹,西有後蜀、西夏,那么面對四周林立的割據政權,應該採取怎樣的步驟,來實現統一天下的大業呢?究竟是應該先討伐南方,還是先平復北地呢?
宋太祖15:一箭雙鵰 20120907雖然坐上皇帝的寶座,已經進入了第三年。但趙匡胤依然憂心忡忡,因為大宋王朝的周邊,還有不少割據政權,他們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絡,成為趙匡胤統一天下的一道道障礙。然而,機遇總是眷顧有充分準備的人,就在趙匡胤剛剛制定了,先南後北的統一策略之後,來自湖南和湖北兩地的兩封求援信接連送到了他的案頭,這讓趙匡胤喜出望外,也讓他立即有了一個一箭雙鵰的計畫。那么,是誰給大宋開國皇帝發來了求援信?趙匡胤的完美計畫,又是什麼呢?而這個計畫,究竟能不能順利實施呢?
宋太祖16:錦城煙雨 20120908趙匡胤一箭雙鵰,不但滅掉了荊南、湖南兩個割據政權,還在南方兩個政權南唐、後蜀之間,插入了一把尖刀,切斷了他們之間的聯繫,讓他們只能單打獨鬥、各自為戰。後蜀因群山環抱、易守難攻、物產豐富、繁華安逸,不愧為“天府之國”,其都城成都,自古就有“錦城”這稱,而下一步,趙匡胤的目的正是滅掉後蜀。那么,後蜀為什麼會成為大宋王朝統一的主要目標?後蜀皇帝孟昶,又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為什麼很多史書上都說孟昶是一個昏君呢?
宋太祖17:兵發兩川 20120909通過前邊的節目我們知道,趙匡胤在剛剛制定了,先南後北統一天下方略的時候,兩封求援信的到達,讓他喜出望外,他一箭雙鵰,順利滅掉荊南、湖南兩個割據政權,完成了南下征戰的第一步。就在趙匡胤將目光鎖定後蜀,等待出手機會的時候,又是一封信的到來,給了他一個出兵的理由,他再次等來了人生的好機會,這究竟是一封什麼樣的信?寫信的主謀又是什麼樣的人?後蜀皇帝孟昶的命運,又會因此發生什麼樣的改變呢?
宋太祖18:平定蜀亂 20120910後蜀的投降,讓趙匡胤統一天下的計畫,又向前推進了一步,他馬上發布命令,要求在後蜀的官員,穩定社會秩序、優撫黎民百姓、安撫所有官員、赦免作亂群盜,以鞏固平定後蜀的成果。但趙匡胤萬萬沒有想到,只用了六十六天就平定的後蜀,隨即卻發生了重大的叛亂,並且一亂就是兩年。那么,這場叛亂究竟是怎么發生的,最終又是怎樣平復的?大宋軍隊的將軍們,又都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呢?
宋太祖19:孟昶之死 20120911公元965年,趙匡胤派兵平定後蜀,後蜀皇帝孟昶回響趙匡胤的號召,千里迢迢奔赴京都。宋太祖趙匡胤以開闊的胸懷,熱情接納了遠道而來的亡國之君孟昶及其隨行,孟昶得到了一個亡國之君所能得到的最高禮遇和最高封賞。如不出意外,孟昶將會樂不思蜀,在京都了卻餘生。然而,令人倍感蹊蹺的是孟昶到達京城,不到一個月,就突然死去了,時年四十七歲,而史書上的記載,只有短短的三個字,孟昶卒。孟昶之死,成為一個歷史疑團。那么,孟昶之死的來龍去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在這個事件的背後,趙匡胤又扮演了一個怎樣的角色呢?趙匡胤真的像野史所說是為了花蕊夫人而將孟昶殺害的嗎?
宋太祖20:平蜀總結 20120912自古道,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然而驍勇善戰的王全斌帶領五萬將士,巧打強攻,只用了六十六天的時間,就消滅了建國四十年,擁有二十萬軍隊的後蜀,創造了以少勝多、神速殲敵的罕見戰例。王全斌為之後掃滅南漢、南唐、北漢奠定了紮實的基礎,為大宋王朝統一中國大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意想不到的是,剛剛平定的蜀地,突然間風雲突變,發生了叛亂,王全斌又用了兩年的時間,才平定叛亂。那么,遠在千里之遙的趙匡胤,究竟是如何掌握前線平蜀將士的一舉一動呢?對於大宋平蜀將領的功過得失,趙匡胤又是如何賞罰的呢?
宋太祖21:百官讀書 20120913公元966年,剛剛建立不久的大宋,雖然平定了南方的荊南、湖南、後蜀等割劇勢力,但是周圍的形勢,並不樂觀。北有遼國、北漢,南有南唐、南漢等政權,虎視眈眈。大宋雖然和這些割據勢力,沒有大的戰爭,但是小摩擦不斷。趙匡胤的當務之急,就是積極推進先南後北的統一戰略,儘早結束中國的割據局面,統一是趙匡胤一生的追求。然而一個意外的事件,卻讓趙匡胤突然關注起讀書來,他號召官員們好好讀書,朝中很快掀起了讀書的高潮。那么,趙匡胤號召官員讀書的來龍去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趙匡胤號召官員讀書,難道是宋朝重文輕武的發端嗎?
宋太祖22:可乘之機 20120914按照大宋建國初期制定的先平定南方,再收復北方的統一方針,在接連平定荊南、湖南、後蜀之後,宋朝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南漢了。然而時局的發展,永遠難以準確判斷。公元968年,北漢內部的一個突變,最終給了大宋收復北漢的一個天賜良機。宋太祖趙匡胤毅然決定停止統一南方的步伐,調轉大軍,揮師北上,征討北漢。那么,北漢政權內部,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宋太祖23:揮師河東 20120915北漢地瘠民貧,國力微弱,堪稱一窮二白。為了生存,北漢只得低聲下氣,依附於契丹人建立的遼國,攝於遼國強大的實力,大宋也不敢對北漢輕舉妄動。公元968年,北漢國君劉鈞憂慮而死,北漢和遼國的關係,也若即若離。這讓敏銳的趙匡胤,抓住了統一北漢的良機,他果斷調整,先南後北的統一戰略,調轉大軍直取北漢。那么,大宋究竟準備好了,收復北漢之戰了嗎?最終結局又是如何的呢?
宋太祖24:巫宦之國 20120916大宋北征北漢受挫,趙匡胤並沒有因為一時的失利,裹足不前,而是很快把目光又盯向了南方的殘餘割據勢力。南唐多年以來占據富庶之地,國力之強大,是其他小國不可比擬的,所以趙匡胤把統一之劍指向了實力較弱的南漢。南漢政權是唐末劉隱創立的,他趁中原戰亂不休,謀得嶺南節度使之職,後獨立為王。劉隱稱王沒幾天,就一命嗚呼。公元917年,劉隱的弟弟劉龑繼位,自立為帝,定都廣州,國號“大漢”,史稱南漢。由於天高皇帝遠,中原政權鞭長莫及,南漢也順利地立國數十年。據《宋史》記載,大宋之所以攻打南漢,是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趙匡胤了解到了南漢皇帝令人瞠目結舌的奢華和暴政,可想而知,那裡的百姓的生活,是如何地水深火熱。趙匡胤在連連嘆息之餘,決定要拯救這一方的百姓。那么,趙匡胤是不是刻意在搜尋攻打南漢的理由呢?南漢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政權?
宋太祖25:勢如破竹 20120917公元970年,在趙匡胤統一天下的大業,如火如荼進行的過程中,南唐的國主李煜給南漢的國主劉鋹寫了一封信,勸劉鋹向大宋稱臣納貢。南漢國主劉鋹回信拒絕,李煜把回信轉交給了,大宋的皇帝趙匡胤。趙匡胤於是兵發嶺南,要滅了南漢。那么南唐國主李煜為什麼要寫這封信?趙匡胤派兵能夠順利滅了南漢嗎?
宋太祖26:風花雪月 20120918劇情圖片 趙匡胤滅了南漢以後,他並沒有停止統一天下的步伐。而是把目標對準了下一個國家,這就是南唐。而當時的南唐國主,就是中國文學史上,非常有名的詞人李煜。那么,這樣一個以寫詞著稱的人,他是怎樣當上南唐國主的?在趙匡胤兵臨城下之前,在南唐的金陵城中,李煜又過的是怎樣的生活呢?
宋太祖27:進退失據 20120919南唐國主李煜繼位的時候,南唐已經處在一個非常困難的情況下。李煜雖然想保住南唐國主的地位,但南唐國力卻日益衰落,這其實和李煜的父親李璟有很大的關係。李璟在位的時候,他的一些錯誤做法,加速了南唐衰落的過程。那么,李璟做錯了什麼呢?而李煜上台後,面對南唐的衰落和大宋的強勢,他又採取了什麼做法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呢?
宋太祖28:萬事俱備 20120920當南唐國主李煜在和他寵愛的大周后、小周后,風花雪月的時候,當他在竭盡所能、委曲求全地向大宋不斷進貢的時候,他沒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也會成為大宋的子民,自己的國家也成了大宋的領土。因為宋太祖趙匡胤,早已打定主意要消滅南唐,所以不管李煜做了什麼,趙匡胤都在有條不紊地做著消滅南唐的準備。那么在派兵出征之前,趙匡胤都做了哪些準備?
宋太祖29:六路並進 20120921在宋太祖統一的道路上,他一貫遵循不戰而屈人之兵、先禮後兵、恩威並用的策略。因此,在大宋對南唐用兵準備妥當之後的開寶七年,也就是公元974年,仍先後兩次派遣使者前往金陵,動員南唐國主李煜,主動入朝,然而對大宋王朝一向委曲求全的李煜,在手下的蠱惑下,這次卻對宋太祖斷然說“不”。倔強不朝的李煜,解決了大宋萬事俱備,只差藉口的問題。於是,在開寶七年九月,宋太祖發兵十數萬,戰船數千隻,正式征伐南唐,李煜可以對宋太祖說“不”,但是他有說“不”的能力嗎?江南能否抵擋,大宋軍隊的多路進軍呢?
宋太祖30:李煜進京 20120922公元975年,也就是開寶八年的春天到冬天的十一月,大宋軍隊持續圍困金陵長達九個月。就在向大宋派遣使者,請求退兵、外圍援助徹底無望、士氣低落、城中居民生活困難的情況下,面對大宋戰前總司令曹彬給予最後通牒,南唐國主李煜,仍然拒絕投降,遲遲不肯歸順。於是十一月二十七日,最後期限一到,大宋立刻對金陵發起全面進攻,金陵頓時失陷,李煜率領眾臣,奉表納降,倉皇辭廟,南唐滅亡。次年正月,李煜被送到京城開封,開始了做大宋臣子的生活。那么,李煜在抵抗無望的情況之下,為什麼遲遲不肯歸順呢?他入京以後,宋太祖又是怎樣安置他的呢?
宋太祖31:遷都之爭 20120923公元976年,隨著南唐的投降,趙匡胤的統一大業,又向前邁了大大的一步,這樣江南只剩下了兩個政權了。如果趙匡胤立即出兵,一鼓作氣,拿掉這兩上政權,統一全國就指日可待。但是趙匡胤沒有這樣做,他認為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事情,等著他去解決,那就是遷都。北宋是承五代後周而來,當年趙匡胤黃袍加身後,不但全盤接受了後周的文武官員,還接受了後周的都城開封,他是在後周都城開封的基礎上,建立了大宋王朝。從當時條件看,大宋定都開封是得天時地利人和,有經濟和水路交通的便利。為什麼十六年後趙匡胤會有遷都的想法呢?有人認為這和他的弟弟趙光義有關,那么這到底是怎么回事?趙匡胤遷都到底是出於什麼原因呢?
宋太祖32:斧聲燭影 20120924開寶九年,也就是趙匡胤在位的第十六個年頭,趙匡胤巡幸洛陽,打算把都城從開封遷到洛陽,但是卻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遷都計畫泡湯,趙匡胤又回到了開封城。然而半年之後,趙匡胤在汴京開封,突然離世,他的弟弟趙光義,繼承了帝位,成為了大宋王朝的第二任皇帝。人們不禁要問,趙匡胤是怎么死的?趙匡胤死後,為什麼繼位的不是他的兒子,反而是他的弟弟趙光義呢?
宋太祖33:非常事件 20120925公元976年十月,大宋的第一任皇帝趙匡胤,神秘地死了。趙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是被蓄意謀殺,還是因病猝死,史書上沒有給出任何答案,只留下“斧聲燭影”,影影綽綽的記載。趙匡胤死了,他的弟弟趙光義,則成為事件的最大受益者,順利地坐上了,大宋王朝的頭把交椅。這樣,人們不免對趙光義產生懷疑,趙光義是否謀害了他的哥哥,趙光義在他哥哥去世之前,都做了什麼?
宋太祖34:匪夷所思 20120926不管後世的人們,如何非議宋太宗趙光義繼承帝位的合法性。公元976年,趙光義還是成為了大宋王朝的第二任皇帝。宋太宗趙光義一上台,就面臨兩個棘手的問題,一個就是如何和他哥哥的死撇清關係;第二個要解決的,就是他繼位的合法性問題。就在趙光義處理這兩個問題的時候,歷史上出現了一個非常有名的金匱預盟。這個金匱預盟的出籠,對趙光義撇清關係解決繼位的合法性問題,大有幫助。那么,金匱預盟是怎么出現的?它的內容是什麼?
宋太祖35:太祖誓約 20120927軍人出身的趙匡胤,與五代時期其他帝王,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他從不輕視讀書人,並在士大夫的幫助下,制定完善了一系列政治經濟文化制度。所以有人說,宋代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時代,這讓後來的讀書人,對此津津樂道,無比羨慕。那么,宋代的讀書人,為什麼受到如此的禮遇?據說,這來自於大宋開國之君,宋太祖秘密立下的一個誓碑,是它提高了讀書人的待遇。但是也有一些研究者,對太祖誓碑的真實性,提出了懷疑,認為這是大宋的繼任者,又一次精心編造的一個故事。那么,到底有沒有太祖誓碑這檔子事呢?如果有,這個誓碑的內容是什麼?它和文人地位的提高有什麼關係呢?
宋太祖36:反貪倡廉 20120928宋太祖趙匡胤,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縱使一百個文臣,個個都是貪官,也比不上一個武將的危害大。趙匡胤這句話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武將能對政權造成直接顛覆性威脅,所以從趙匡胤開始重用文人,抑制武將的勢力;另一層意思是說,在趙匡胤心目當中,文官違法亂紀的極致,就是貪污,所以趙匡胤才拿這一點來與武將比較,拋開第一層意思,官吏貪贓也是趙匡胤極為重視的。既然極為重視,那就必須採取一些措施。那么宋太祖趙匡胤是如何防範和懲治貪贓枉法的官吏呢?他又是如何引導提倡大宋官吏廉潔奉公的呢?
宋太祖37:為國守財 20120929在中國歷史上,提倡勤儉節約的帝王不多,能做到勤儉節約的就更少了。宋太祖趙匡胤,就是履行勤儉節約的帝王典範。軍人出身的趙匡胤,從五代十國的社會動亂中走來,親眼目睹了帝王的奢靡、吏治的黑暗和民眾的苦難。做了皇帝後的趙匡胤,為了避免重蹈歷史的覆轍,採取各種措施反貪倡廉,要建立一個全新的大宋王朝。趙匡胤不貪戀帝王生活的奢糜,要求大宋的官員廉潔從政,而且從自己做起,率先垂範,對自己的衣食住行都有嚴格的要求。一個帝王能做到這些,這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時代,是很不容易的。那么,趙匡胤到底是怎么做的?
宋太祖38:雙面膠皇帝 20120930從五代十國的戰亂中走出來,趙匡胤深知,五代時期帝王的奢靡和官吏的貪腐,為了建立一個長久的王朝,趙匡胤提倡儉樸的生活,便在衣食住行諸多方面,都厲行節儉、率先垂範,為大宋王朝的各級官吏,樹立了一個良好的典範。與此同時,他對大宋官吏的貪污腐敗和違法亂紀,也採取了極為強硬的手段,這對大宋的政治澄清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對於一類人,趙匡胤卻法外開恩,不僅給他們特權,而且縱容他們,甚至姑息他們的不法行為,這就與太祖的澄清吏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那么,這些是什麼人呢?趙匡胤為什麼對他們如此縱容呢?
宋太祖39:千里送京娘 20121001在趙匡胤身上,發生過很多傳奇的故事,諸如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兵不血刃、杯酒釋兵權等。與其他帝王不同的是,在趙匡胤身上,還有一個英雄救美人的故事,那就是“千里送京娘”。這個故事從宋朝產生開始,歷經明清、直至今日,被各種文藝形式不斷地演義,家喻戶曉。在民間,一提起宋太祖趙匡胤,十有八九會與趙京娘聯繫起來。那么,趙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詳情是怎樣的呢?趙匡胤千里送京娘,是曾經的真實,還是後人的演義?
宋太祖40:任人評說 20121002對於宋太祖趙匡胤的歷史評價,明末清初,一個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說,中國歷史上自夏商周三代以後,可以稱之為治世的有三,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和建隆之治。建隆之治就是趙匡胤開創的,但是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趙匡胤造成了大宋的積貧積弱,他是華夏下向衰弱的第一罪人。對於同一個人,評價的分歧,為什麼會如此之大?到底該給宋太祖趙匡胤,一個怎樣的歷史定位呢?
宋太宗01:重構的早年 20131016《王立群讀宋史·宋太宗》(一)趙光義是北宋歷史上第二位皇帝,他的即位打破了中國歷史上嫡長子繼承制的原則,創造了歷史上少有的兄終弟及制的神話。這種不太合乎常情的即位,備受歷史學家們的質疑,他們認為那一夜的斧聲燭影,成為趙光義一生的巨大轉折。他通過一種非正常的手段,成功上位,順利地坐上了大宋王朝的頭把交椅。對後人而言,這場斧聲燭影,就像霧裡看花,撲朔迷離;對趙光義而言,沒有誰比他更清楚這是怎么回事了。而在宋太宗的內心深處,一直惴惴不安,他擔心,他恐懼,他要通過持續的造假來證明他的合法,他要通過不斷的改革來強化他的權威。他要通過努力消除太祖的影響,由此由宋太宗統治的時代開始了,他先從他的早年開始,就為自己營造了一個不一樣的人生。宋太宗的早年,正史記載的簡單而模糊,他的自述又與歷史事實矛盾,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很難說得清楚。但是為了證明自己皇位來源的合法性,宋太宗的確動了一番腦筋。由於北宋建國來源於陳橋兵變,因此,在陳橋兵變上,宋太宗又做了文章。陳橋兵變是北宋開國最重要的轉折點,如果趙光義在陳橋兵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那么他就是開國功臣,因此在趙光義心中,非常看重陳橋兵變,但史書都記載,趙光義沒有參加陳橋兵變。那么其他的史書怎么記載的呢?趙光義有沒有參加陳橋兵變呢?儘管趙光義有意誇大自己在陳橋兵變中的作用,但歷史的真相是掩蓋不住的,人們還是抓住了歷史遺留的蛛絲馬跡。就連北宋時期的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宋太宗02:光義尹京 20131017《王立群讀宋史·宋太宗》(二)在北宋初年,有三個人的關係異常親密,他們就是趙匡胤、趙普、趙匡義,這三個人在北宋初年關係非常好,就是他們促成了北宋開國最重要的事件——陳橋兵變,陳橋兵變在史書的記載中,儼然一次突發事件,其實它是趙匡胤及其集團蓄謀已久的、有計畫、有組織的一次改朝換代的軍事政變。根據各種史料的記載,這個策劃集團至少包括三個關鍵人物:趙匡胤、趙普、趙匡義。那么這個三人集團是怎樣形成的呢?在大宋建國過程中和建國伊始,趙匡胤、趙光義、趙普無形中形成了一種親密的鐵三角關係。這個三人組織,走得很近,不僅策劃了大宋建國的陳橋兵變,而且在開國之後的重要決策中也產生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是,這個親密的鐵三角並沒有持續很久,就出現了裂痕,最終分裂為明爭暗鬥的政治集團,這是怎么回事呢?在馮瓚事件中,趙普是想借馮瓚事件來打擊趙光義,宋太祖則明顯偏袒趙普,但對自己的兄弟趙光義又留了一點顏面,對他的幕僚從輕處置。這個事件顯示,曾經的趙光義、趙匡胤、趙普信任無間、彼此合作的鐵三角集團已經瓦解,至少已經分裂為兩個明顯的陣營:開封府尹趙光義集團、宰相趙普集團,宋太祖則似乎處於兩個集團之間,處於平衡與調停的位置,但明顯與趙普走得更近。這個鐵三角集團為什麼會分裂呢?趙普為什麼會對趙光義進行打擊呢?趙普和趙光義關係的破裂最終還是因為皇位繼承問題,趙普是堅決反對趙光義繼承皇位的,但是趙匡胤執意要任命符彥卿為禁軍首領的事情,的確讓人不可理解,那么王立群老師如何看待這個事情呢?
宋太宗03:趙普罷相 20131018《王立群讀宋史·宋太宗》(三)趙普是趙匡胤身邊最重要的大臣,倆人的關係非同一般,宋太祖趙匡胤把趙普看作自己的左右手,事無巨細,都徵求趙普的意見。但是到開寶六年也就是公元973年,擔任了十年宰相的趙普被罷相,出任河陽三城節度使。那么趙普為什麼會被罷相呢?這一切是怎樣形成的呢?宰相趙普與開封府尹趙光義之間的鬥法,從趙光義坐上開封府尹的位子就開始了,然而二人並沒有發生直接正面的衝突,趙光義一直躲在幕後,趙普採取的是打擊趙光義黨羽的方式站在幕前。姚恕之死就是趙光義集團與趙普集團鬥法的又一個產物,太祖雖然也與趙光義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但在一些關鍵事件上往往成為趙普的後盾。所以說開始鬥法的實力很不對等,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趙普與太祖的關係也逐漸出現微妙的變化,到後來趙普竟然連宰相的位子也保不住了。是什麼原因導致趙普的失勢呢?史書中說,自從雷德驤事件開始,趙匡胤開始對趙普產生了不信任,事實也不盡然。當初雷德驤魯莽闖殿告發趙普的時候,太祖對趙普還是相當信任的;雷有鄰的告發,使太祖徹底不信任趙普了,接著對趙普的處理就很能證明這種猜測。雷氏父子的告御狀,代表了太祖與趙普關係的兩個極端:相當信任與相當不信任。這種轉變當然不會僅僅因為雷有鄰的一次告發就一蹴而就,而是有一個過程的。也就說,在雷有鄰告發趙普之前,還發生了一些事情,直接影響了太祖與趙普的關係。那么,在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導致太祖與趙普的關係出現裂痕呢?趙匡胤和趙普的關係經過了一個有絕對信任到不信任的過程,在雷德驤事件時,趙匡胤是絕對信任趙普的,但到了三年之後的趙玭事件,趙匡胤就失去了對趙普的信任,召集文武百官,商討如何給趙普定罪,雖然最終沒有變成現實,但說明太祖與趙普之間已經有了隔閡,不再是最初那種親密無間的關係了。接下來趙普的命運就可想而知了。
宋太宗04:步步緊逼 20131019《王立群讀宋史·宋太宗》(四)開寶六年,擔任十年宰相的趙普被趙匡胤罷相,黯然離京。這意味著,趙光義皇位繼承最大的障礙被剔除。就在趙普離京一個月後,趙光義封晉王,位列宰相之上。這樣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準皇儲地位形成。親王尹京,這明顯意味著就是皇位繼承人。那么,太祖真的想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弟弟趙光義嗎?在對繼承人選擇的問題上,宋太祖趙匡胤一直處於被逼的狀態,第一是杜太后逼迫。第二是趙普逼迫。第三就是趙光義的逼迫。在三種力量的逼迫之下,尤其是光義力量不斷壯大的無形威逼下,太祖很無奈,只能封光義為晉王。那么,為什麼說趙光義在開封府尹的位子上一直沒閒著,而且敢於拚命發展自己的勢力呢?趙光義總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與朝中大臣之間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不少人身在曹營心在漢,由此構成了一股潛在的無形力量。還是杜太后曾經說過的話。既然媽媽說過讓我接你的班,我就得時刻準備著,這也明顯是在逼迫太祖給他封王,不要違背母親的遺言,要進一步確定他繼承人的資格。那么這時被逼的宋太祖到底是一種什麼心理呢?趙光義在一定程度上胡作非為,無疑就是給太祖施加壓力,逼迫太祖儘快確立他繼承人的資格。開寶六年,趙光義終於晉升晉王,而在他多年的培植下,開封城裡到處籠罩著趙光義的影子?應該如何擺脫趙光義的勢力範圍與逼迫呢?宋太祖已經無可奈何。
宋太宗05:無所不能 20131020《王立群讀宋史·宋太宗》(五)開寶九年十月二十日深夜,宋太祖趙匡胤與他的弟弟開封府尹、晉王趙光義在大宋內宮一場燭光宵夜之後,不明不白地離世了。第二天,趙光義正式即位。根據史書的記載,太祖離世、晉王即位之時,大宋朝野上下一片平靜。沒有任何人提出任何質疑與不滿,太祖之死、晉王即位似乎是一件再尋常不過的事件。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宋太宗趙光義即位以後,到底採取了什麼招數,使大宋王朝最高政權實現了平穩過渡呢?開寶九年十月二十日晚間的那次大動作,趙光義不僅按部就班地完成了他預定的目標,而且做得悄無聲息,成了大宋歷史上一段難以理清的謎案。就這樣,開封府尹、晉王趙光義搖身一變,成了大宋王朝的第二位皇帝。太祖之死很突然,光義即位也很不正常,太祖的兒子、朝野上下會有什麼反應呢?會不會引起政治動盪呢?趙光義的《即位大赦詔》雖然沒有傳位詔書的權威性,但作為太宗登基第一詔,仍然能起到傳位詔書的功能,也就在相當程度上向朝野說明了宋太宗即位的合法性。這份詔書所發揮的作用究竟如何,史書沒有明確記載。反正通過史書的記載,我們看到的是,在開寶九年十月二十日後,沒有任何人提出要看傳位詔書,也沒有任何人質疑趙光義的合法性。證明自己即位的合法性,這個問題雖然解決得不夠徹底,但也能應付當時的局面;這個問題一旦解決,接下來必須處理另一個問題,如何安置太祖的兒子們呢?趙光義一個封字,不但為封了趙廷美、趙德昭的官,還封住了他們的口,那么對於朝廷百官來說,趙光義如何封住他們的口呢?他的黨羽又將如何安置呢?
宋太宗06:太平興國 20131021《王立群讀宋史·宋太宗》(六)開寶九年十月二十一日,宋太宗趙光義正式即位,兩個月後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改元太平興國。按照自古以來的慣例,新皇帝登基,如果不是改朝換代,如果不是用非常手段奪得帝位的,從來都是沿用原有的年號直至第二年才改元。趙光義即位時還口口聲聲地說要沿著他哥哥宋太祖的既定路線一如既往地走下去,可才剛剛過了兩個月,在還有八天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改元的時候,宋太宗就迫不及待地改元太平興國元年。宋太宗這樣做的目的何在呢?宋太宗違反常理,突然改元,在一定程度上,讓後人更加懷疑他即位的合法性。在這種急於去太祖化心理的驅使下,宋太宗做了一系列的改變。通過太宗即位後一系列的改名事件、赦免事件,再來看他當年改元的行為,就不會感覺到太宗改元的突兀,甚至會理解太宗迫不及待改元的內心想法。說到底,宋太宗無視慣例的改元絕不會是他無知,而是他太“有知”了。他想儘快實現一個以太宗為絕對中心的政治格局。為了實現這種目的,完全可以運用不同尋常的手段,哪怕是故意殺人。那么為了實現這個目的,宋太宗會故意殺人嗎?《鐵圍山叢談》記載的宋太宗指使殺人案是真是假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宋太宗即位後的確有去太祖化的嚴重心理,這種心理連筆記小說的作者也察覺到了,以致於有這樣的筆記留世。那么在去太祖化的問題上,宋太宗還做了什麼呢?
宋太宗07:文人的春天 20131022《王立群讀宋史·宋太宗》(七)趙匡胤當上皇帝以後,改變了五代時期武人囂張跋扈的局面,開始了從“馬上得天下”到“馬下治天下”的轉變,逐漸重視文人的作用。但是他還需要大批武人南征北戰,進行統一天下的戰爭,所以宋太祖趙匡胤僅僅是為文人的天堂之門開啟了一條縫隙,但還沒來得及將文人的幸福之門徹底洞開就走了。那么,真正徹底開啟這扇幸福之門的人是誰呢?這個人具體又做了什麼?宋太宗趙光義當上皇帝只有兩個多月,就舉行了他繼位之後的第一次科舉考試,在這次科舉考試中,錄取人數之多,中舉的考生提拔速度之快,在之前的歷朝歷代都是絕無僅有的,那么,宋太宗趙光義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宋太宗作為一國之君,僅僅因為一個與自己毫無相干的張齊賢,就改變科舉考試的制度,一次錄取五百人,而且這還是在他剛剛繼位兩個多月,皇帝的寶座還沒有坐熱乎的時候,這種說法似乎缺少足夠的說服力,那么,宋太宗大規模地增加科舉考試的錄取人數,是不是還有其他的考慮呢?宋太宗在繼位兩個多月的時候,就大規模增加科舉考試的錄取人數,打開了宋朝文人的幸福之門,與此同時,宋太宗又做了一件興文抑武的大事,那么這件大事究竟是什麼呢?
宋太宗08:四部大書 20131023《王立群讀宋史·宋太宗》(八)宋太宗趙光義繼位之後,出於多方面的考慮,他對文化事業的熱情遠遠超過了他的兄長趙匡胤,最突出的表現就是科舉錄取人數上的井噴式增長,但這是出於鞏固權力的需要,也是為了滿足地方上缺少官員的需求,但宋太宗在繼位的第二年,就組織大量的人力物力,開始編纂幾部大型圖書,宋太宗為什麼剛一上台,就忙碌著要編纂幾部大型圖書呢?這幾部大型圖書都包含什麼內容呢?宋代的四部大書,有三部是在宋太宗一朝完成的,根據史料的記載,宋太宗在繼位不到五個月的時間,就組織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編纂大型圖書,編書在當時,真的是一件很著急的事情嗎?剛剛坐上皇帝寶座的宋太宗,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去擺平,他為什麼還要專門抽調人手去編書呢?宋太宗在繼位之初,就組織人力物力去編纂幾部大型圖書,這在歷史上一直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宋太宗是在進行文化建設,也有人認為除了進行文化建設,宋太宗也有籠絡降臣,安撫文人的政治意圖,那么哪一種說法,更符合當時的歷史事實呢?宋太宗繼位不久,就組織人力物力編纂圖書,一方面是為了籠絡降臣,安撫文人,另一方面也是為自己博取重視文化的美名。但除了這些之外,宋太宗熱衷編纂這些大型圖書,還有另外一個目的,那么這個目的是什麼呢?
宋太宗09:今非昔比 20131024《王立群讀宋史·宋太宗》(九)宋太宗上台以後,開始削弱武人的權力,他採取的第一個辦法,就是禁止回圖貿易,也就是通過切斷邊地將領的財路,來達到控制邊將的目的,那么除了這個辦法,宋太宗還採取了什麼措施,來進一步加強對邊將的控制呢?宋太宗繼位以後,採取強幹弱枝,崇文抑武的策略,極大地抑制了武人的權力,五代時期武將飛揚跋扈的局面已經一去不返,在大宋西北邊境發生的一件詐欺事件,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那么,這件詐欺事件是怎樣發生的?它又是怎樣收場的呢?李飛雄到大宋的西北邊地去詐欺,手中連偽造的詔書都沒有,就是靠著一番嚇唬,邊地的大小官員,連同手握兵權的武將,全都言聽計從,這其實從一個側面說明宋太宗抑制武人的措施已經見到了成效,但這也給李飛雄的詐欺提供了機會,那么這場詐欺案,最終的結果是什麼呢?宋太宗登基稱帝後,採取一系列措施,大幅提高文人的地位,徹底開啟了北宋文人的幸福之門,另一方面,宋太宗又採取各種辦法,來抑制武人的地位,尤其是對手握重兵的地方節度使,更是千方百計削弱他們的力量,那么,宋太宗這么做的目的是什麼呢?他具體採取了什麼樣的措施,來抑制地方節度使的權力呢?
宋太宗10:納土歸降 20131025《王立群讀宋史·宋太宗》(十)宋太祖登基以後,先後將很多割據政權併入大宋版圖,但是大宋的南方並沒有完全統一,還有兩個處於游離狀態的半割據地方政權:一個是漳泉,一個是吳越。因為這兩個地方政權在大宋建國前後,對中原政權一直表現得相當歸順,所以宋太祖在有生之年,並沒有著急著將其收入囊中。而宋太宗即位以後,漳泉割據政權的一把手陳洪進和吳越割據政權的一把手錢叔,他們卻主動將漳泉之地和吳越之地獻了出來,他們為什麼要這么做呢?宋太祖和宋太宗兩代帝王,他們又是怎樣對待漳泉割據政權的統治者陳洪進和吳越割據政權的統治者錢叔呢?在漳泉割據政權的統治者陳洪進,主動獻出漳泉二州的時候,在開封還住著另一撥人,這一撥人就是吳越國的國主錢叔,錢叔是吳越國開國之君錢留的孫子,錢叔和他的一幫臣僚,他們比陳洪進到開封的時間還早,當陳洪進把漳泉二州獻給大宋的時候,錢叔感受到了很大的壓力,那么陳洪進主動獻州對錢叔來說意味著什麼呢?在錢叔左右為難之際,他最終決定按照爺爺錢留的遺囑行事,錢留的遺囑說了什麼?錢叔又做了什麼呢?大宋在統一南方的過程中,兼併吳越是在兵不血刃的過程中進行的,大宋在實力絕對占優的情況下,宋太宗趙光義為什麼要大費周章,強迫吳越獻地呢?而吳越國的錢俶為什麼不進行任何抗爭,就老老實實把吳越獻給了大宋呢?
宋太宗11:釘破并州 20131026《王立群讀宋史·宋太宗》(十一)在北宋太平興國三年,宋太宗完成了兩件大事:先是迫使陳洪進獻出了漳、泉二州,緊接著,吳越王錢俶又獻出來了十三州一郡,至此,南方的割據政權已全部解決,北宋在統一的道路上,只剩下了北漢政權。在解決了南方問題後,宋太宗把目光轉向了北漢。攻打北漢對於大宋來說不是一件小事,北漢作為五代十國的“十國”中惟一的北方政權,能夠堅持這么久沒被消滅,自然不是弱敵。而且前有周世宗、宋太祖兩次討伐失敗的前車之鑑,大宋更不能輕易動兵。而宋太宗自即位以來,一直籠罩在哥哥趙匡胤的陰影下,但他也是一個有遠大理想和抱負的君王,如果他能完成太祖皇帝沒有完成的統一大業,那么,他的個人聲望和歷史功績都將到達新的高度,所以於公於私,他都對征服北漢懷著迫切的心情。北宋太平興國四年,即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御駕親征討伐北漢,在經過數月的鏖戰後,北漢國主劉繼元投降,北漢滅亡。至此,中國從唐朝滅亡後進入分裂以來,在五代之外相繼建立的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以及北漢等十個割據政權全部滅亡,北宋實現了全國的基本統一。
宋太宗12:兵敗高梁河 20131027《王立群讀宋史·宋太宗》(十二)北宋太平興國四年,宋太宗趙光義御駕親征北伐,一舉滅掉了五代十國中最後一個割據政權北漢,實現了對全國的基本統一,這是宋太宗對北宋歷史做出的巨大貢獻。正當大宋將士們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等待論功行賞時,宋太宗卻突然下令移兵北上,準備攻打遼國,試圖收復幽雲十六州。“幽雲十六州” 也稱“燕雲十六州”,是指五代時石敬瑭為了建立後晉而割讓給契丹遼國的十六個州。燕和幽指的是北京,雲指的是山西大同,“幽雲十六州”位於今天北京、天津、山西、以及河北北部的大部分地區。“幽雲十六州”的割讓使中原地區失去了與北方遊牧民族之間的屏障,大宋不得不直面契丹的鐵蹄。於是宋太宗試圖乘著征服北漢的士氣繼續北伐,一舉收復“幽雲十六州”。不料,乘勝北伐的大宋軍隊攻打幽州,卻在一天之內兵敗高梁河,“兵敗高梁河”使大宋軍隊不僅損失了一萬多人,軍糧物資損失慘重,而且宋太宗趙光義腿部中箭險些被俘,狼狽逃竄、顏面盡失,可以說這是宋太宗一生中最大的軍事失敗,而這次慘敗距離收復北漢不過僅僅兩月。那么強大的大宋軍隊為何會在一日之內一敗塗地?高梁河之戰帶來了怎樣的後果呢?
宋太宗13:趙德昭之死 20131028公元979年,宋太宗在收復了北漢後,立馬揮師北上攻打遼國,試圖一舉收復幽雲十六州,結果卻在幽州城下,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城外,遭遇遼軍精銳、三面受敵,最終一日之內兵敗高梁河,這是宋太宗一生中最大的軍事失敗。由於宋太宗在高梁河之戰中兵敗逃亡,亂軍之際,武功郡王趙德昭被謀立稱帝,後由於宋太宗的出現而不了了之。趙德昭是宋太祖趙匡胤的次子,由於長子早逝,他是實際意義上的長子,在朝中地位非同一般。謀立新君是一個非常大的政治事件,成功即有擁戴之功,失敗就是謀反大罪,越是亂軍之際越能顯現政治企圖。然而當大宋軍隊剛剛班師回京數日後,趙德昭卻突然自殺身亡,那么他為何要自殺?他的死與謀立稱帝有什麼樣的關係?趙德昭自殺對宋太宗又意味著什麼呢?
宋太宗14:滿城之戰 20131029北宋太平興國四年,宋太宗率兵攻打遼國,試圖一舉收復幽雲十六州,但由於戰前宋太宗對敵情估計不足,判斷失誤,宋軍最終在幽州城外的高梁河之戰中慘敗,兵敗高梁河是宋遼關係的重要轉折點,北宋與遼國由之前的趨於友好變得敵對起來,遼軍不斷南犯,北宋邊患自此肇始。而遼軍雖然在高梁河之戰中取得勝利,但他們對大宋的北伐十分憤怒,遼景宗必然要立即實施軍事報復,於是在高梁河之戰兩個月後,宋遼之間爆發了滿城之戰。經過周密部署,面對遼國十萬大軍,宋軍最終以斬首一萬多,俘虜三萬多,大獲全勝,不僅抓住遼軍三個酋長,還獲得了大批的糧草、輜重。宋軍取得滿城之戰大捷實在出人意料,同樣的軍力,面對同樣的敵人,僅僅三個月之前,宋太宗還在高梁河之戰中被遼軍追得狼狽出逃、險些被俘,但滿城之戰,宋軍卻幾乎消滅了遼軍一半的軍力,這樣的勝敗扭轉實在讓人驚嘆,那么宋軍為何能夠完勝?他們用什麼方法打敗了實力強勁的遼軍呢?
宋太宗15:一戰成名楊家將 20131030公元980年,不甘心滿城慘敗的遼景宗再次集結十萬大軍,兵叩雁門關,不想卻遭遇了命中的宿敵——楊家將。說起楊令公楊業,幾乎無人不知,楊家將一門忠烈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一千多年來,無論是民間傳說、戲劇影視,還是小說、評書,楊令公楊業一直是大宋忠臣、抗遼英雄的形象。但是根據正史記載,楊業一生中近二十年的時間都不是在為大宋效力,而是與大宋對抗。那么歷史上真實的楊業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根據記載,楊業在上任知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之後,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帶領士卒,在宋遼西線邊境一帶修建山寨,進一步完善了邊境的防禦。就在這個時候,不甘心東線滿城之戰失敗的遼景宗又一次發兵侵宋,意欲從宋遼邊境西線南下,於是公元980年的三月,十萬遼軍鐵騎直奔雁門關而來。雄踞雁門山之上的雁門關,是塞北高原通向華北平原的一條重要通道,自古以來,一直是中原王朝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南下的重要關塞,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也因此成就了不少名將,比如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秦始皇時期的大將蒙恬,漢武帝時期的衛青、霍去病、李廣諸將都曾馳騁在雁門古塞內外,多次大敗匈奴。那么這次遼國十萬大軍,兵叩雁門關,楊業又是如何獲得“楊無敵”的稱號的?
宋太宗16:貽笑千古的勝利大宋王朝北伐幽州,不但沒有得到一寸土地,反而引來遼國再三的軍事報復。太平興國四年十月、太平興國五年三月,遼國先後兩次發兵從宋遼邊境的東線、西線南下,然而,事與願違,滿城之戰、雁門之戰,遼國均以失敗回師。不過,遼國的攻勢並沒有因為兩次南下的挫敗而終止。太平興國五年十月,遼國又一次捲土重來。這一次兵力更多,聲勢更大,規格更高,遼景宗耶律賢親自出征。遼主親征、兵力翻番、多次祭祀,這一切都說明遼景宗對大宋的第三次南侵提升了級別,大有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之意。而據宋方的記載,宋太宗對遼國將從河北方向進犯的意圖,似乎也早有覺察。在遼景宗兵馬還沒全部集結到幽州之前,太宗皇帝就已經開始調兵遣將,對即將到來的戰爭開始部署。那么為了應對遼國的二十萬鐵騎,宋軍都做了哪些準備呢?根據《遼史》的記載,瓦橋關之戰遼方是大獲全勝,遼景宗凱鏇班師後,還將立下戰功的大將耶律休哥加封為遼的于越;然而據宋方的記載,宋太宗收到前線戰報,說宋軍擊破遼軍一萬多人,殺死三千多,據此可知,宋、遼雙方都揚言戰爭獲勝,那么這場瓦橋關之戰,真實的情況又是如何呢?一場戰爭怎么可能作戰雙方都獲勝呢?
宋太宗17:政敵解危局 20131101宋太宗即位之後,煞費苦心地想盡各種辦法來消除他“篡位”的嫌疑,但是北伐幽州途中個別將領擁立趙德昭的事件,讓宋太宗警醒:繼承的危機依然沒有化解。雖然時隔不久,宋太祖的兩個兒子,趙德昭自殺、趙德芳暴卒,但是他們的死在消除奪位威脅的同時,其實也在進步一加深了太宗帝位來源的可疑性,當時朝廷內外人心不安,氣氛十分壓抑,宋太宗陷入了危機——化解——危機的惡性循環中,內外交困的他終於意識到,不論如何自己努力,都不可能徹底解決這場繼承危機,他需要第三者的幫助。就在這個時候,趙普——這個曾經堅決反對他即位的人出場了。顯然,在宋太宗即位後的這幾年中,趙普的處境很糟糕,他不但要不斷承受宋太宗對他的冷遇,而且以前跟隨他的一些人更是見風使舵,爭前恐後地向宋太宗訴說趙普的諸種“罪行”,這些他還都能夠忍受,因為畢竟當年是他非常堅決地反對太宗即位,是他自己種下的“苦果”。而令他忍無可忍的是,來自老對頭盧多遜的多方面致命打擊。趙普決定重出江湖,目的就是對付盧多遜。可盧多遜是當朝的宰相,太宗皇帝眼前的紅人,就算趙普在朝中大臣中還有不小的影響力,可他畢竟多年遠離大宋的權力中心,想要扳倒盧多遜談何容易?可以說,在宋太宗趙光義當皇帝的過程中,堅決反對的是趙普;當上皇帝以後,幫助他穩固帝位的還是趙普。問題是,曾經堅決反對趙光義的趙普,他會無條件地站在對自己百般打壓的宋太宗這邊嗎?
宋太宗18:趙廷美之死 20131102已經被罷相的趙普,為了恢復相位,打出金匱之盟的招牌,使得他再次出任宰相。金匱之盟是宋太祖趙匡胤的杜太后臨死之前定下的一個盟約,其主要內容是傳弟不傳子。可以說金匱之盟的出現,不但讓趙普恢復了相位,也徹底化解了宋太宗趙光義即位的合法性,因此,金匱之盟對於宋太宗和趙普來說是雙贏。但是有一利也有一弊,那就是金匱之盟約定帝位的傳承是傳弟不傳子,這就意味著,宋太宗死後,他的帝位應該傳給他的弟弟趙廷美,不能傳給他的兒子。趙廷美死後,再傳給太祖之子。太宗之子就甭想再繼任皇位了。這絕不是太宗希望的結果,那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北宋歷史上又出現了一樁謎案——趙廷美事件。金匱之盟固然解決了宋太宗即位的合法性問題,但也給宋太宗帶來了一個心病,那就是皇位不能傳給自己的兒子,這可怎么辦?其實,宋太宗重新起用趙普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趙普是堅定的反對傳弟不傳子的遊戲規則。那么現在好了,這個棘手的問題就交給趙普去做吧。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在莫須有的罪名下,本是準皇儲的趙廷美被拿下了。趙普算是了卻了宋太宗的一塊心病。而與此同時,趙普也了卻了壓在自己心裡多年的一塊心病,那就是趁機處理了自己的政治死敵盧多遜。
宋太宗19:太宗的手腕 20131103自趙廷美開封尹被罷之後,宋太宗趙光義接連安排了六位知府,雖然其中不乏有能力者,但大部分都因病而終,而讓人琢磨不透的是,在這六任開封知府中,太宗始終沒有再安排自己的弟弟擔任,但是到了第八任,宋太宗趙光義的別有用心就表現出來了。趙廷美被罷開封尹後,宋太宗頻繁地更換開封知府官員,到了雍熙三年即公元986年,宋太宗第二個兒子趙元僖親王尹京,這就標誌太宗皇位繼承問題終於被徹底解決。與此同時,在這個不斷更換開封知府的過程中,太宗對中央政府兩關鍵部門的中書省與樞密院不斷進行人事調整。最終形成了“七相三參”人事格局。那么什麼是“七相三參”?“七相三參”是怎么回事?在宋代,中書門下與樞密院分別掌管文武兩大部門,中書門下是國家的最高行政機關,管政務。樞密院是最高軍務部門,統領軍事。具體而言,一是參與軍國大事的謀議與決策,掌軍令;二是掌軍機行政。所以說中書門下和樞密院,是大宋政事的中樞系統,直接關係著國家的命運,這兩個部門非常重要。宋太宗在對最高行政部門中書門下的人事進行調整的同時,對樞密院的人事也沒有放鬆。那么在宋太宗之前的太祖時期,樞密院是怎么的一個結構呢?擔任這個重要部門的人是誰呢?宋太宗將如何調整這個重要部門呢?曹彬被罷免樞密使正應了一句話,一朝天子一朝臣。曹彬沒有什麼過錯,實在是到了該罷的時候。在曹彬這件事情上,立功最大的莫過於彌德超了,就是他出面誣告了曹彬。可以說彌德超為此事立了功,但是他最終的結局卻是流放,這是怎么回事呢?
宋太宗20:封禪未遂 20131104從太平興國六年開始,宋太宗在清理趙廷美、經營儲位的過程中,對國家的兩個最高部門進行了頗有意味的調整,由此構建了一個新的執政格局:這樣一來,太祖朝與太宗朝新舊官員的交替徹底完成,這標誌著宋太宗在登基八年之後,真正進入了自己的時代。在古代中國,一個新的統治開始往往會有一個重大標誌,那就是封禪。因此,大宋政權的文武百官也開始著手忙活著封禪之事。在中國歷史上,封禪的帝王有秦始皇、漢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等。還有一些帝王,想封禪而未果,比如隋文帝、唐太宗等。司馬遷說:“自古受命的帝王,沒有一個不想封禪的。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帝王都有資格封禪,帝王封禪需要什麼條件呢?根據統一、興盛、祥瑞這三條標準,可以說宋太宗有封禪的資格,也可以說沒有,關鍵是對這三條標準如何認定。根據史書的記載,宋太宗本人對封禪似乎並沒有表現出很高的熱情,那么宋太宗好好的皇帝做著,為什麼突然間想起來玩兒封禪了呢?在太宗封禪泰山這個問題上,表現出皇帝不急臣民急的狀態,泰山百姓兩次興師動眾地到京師請願、大臣三次上表,宋太宗最終才勉強同意,下詔封禪,在這個過程中,宋太宗表現得似乎很不請願。那么這是真的嗎?在數千百姓的請願和大臣的故意安排下,宋太宗終於下定決心,要封禪泰山了,但是這個好不容易做的決定在一個多月後又被迫取消,這是怎么回事呢?
圖書目錄
《宋太祖》(全二冊)
一 陳橋兵變 夢醒:黃袍加身/回京:禪位登基/尋常:又不尋常
二 皇業肇基 發跡前的經歷很雷人/人生難得的是機遇/歷史從這裡開始/機遇一再光顧就是奇蹟
三 關鍵先生 先試試刀/初征南唐/再征南唐/三征南唐
四 蹊蹺的木牌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出師未竟身先死/蹊蹺費解的木牌
五 世宗託孤 一石四鳥/ 顧命大臣/ 誰來管槍/ 危險變成了現實
六 疑竇叢生 可以有,但其實真沒有 兵力部署很可疑 謠言的力量也很強大 該醉酒時就醉酒 道具早就準備好了 趙家的婦女都知道 該殺的還得殺我的心思你別猜
七 百鍊成“真” 趙匡胤說:不關我的事啊,是他們逼我的 趙光義說:我哥當皇帝這么大的事,還能少了我趙恆說:必須按照我爹的意思重修我大伯的實錄 趙普說:是,我作證,也有我的份兒 掩飾、粉飾都改變不了的事實
八 開國大事 封個稱號不算什麼 一朝天子兩朝臣一個都不能少 儀式的力量 得民心者得天下
九 玩火自焚 挑戰者有挑戰者的邏輯 總要有人跳出來 初次交手亮亮牌 李筠很傻很天真 老趙很精很老到 萬事有因必有果 殺雞儆猴猴明白
十 請君入彀 “黑大王”李重進 熱臉蹭個冷屁股 別無選擇只能反 大棒還加胡蘿蔔 我真是被逼的
十一 杯酒釋兵權 最近比較煩 這是真的嗎 這不是真的嗎 吃頓飯就能解決問題嗎 影響,那是相當大
十二 煞費苦心 過河一定要拆橋 一個留任者的遭遇 幾個替代者的“杯具”
十三 集權集權 先收兵權再繳財權 三收行政權 終收司法權 一把椅子有文章
十四 雪夜定策 南,還是北?這是個問題 先南後北,還是個問題 換一種思路
十五 一箭雙鵰 湖南最後一位大佬死了 荊南高家的生存哲學 就是借個道唄請神容易送神難
十六 錦城煙雨 開國君主不是蒙的 繼任者也不是吃素的 孟昶其實真有兩把刷子
十七 兵發兩川 這個理由足夠了 準備好了就開工 滅蜀雙響炮別打了,我投降
十八 平定蜀亂 經是好經,可碰上了歪嘴和尚 既爭功又吃醋 摁下葫蘆瓢起來 打醬油的當了大哥 改弦更張平蜀亂
十九 孟昶之死 趙匡胤的表現很大度 孟昶好像是病死的 據說是為了一個女人 戰爭讓女人走開
二十 平蜀總結 秋後算賬為朕立法 曹彬是個好乾部
二十一 百官讀書 一面銅鏡引發的事件 趙普的轉變 從“長槍大劍”到“毛錐子” 文武兼長才是我的理想
二十二 可乘之機 北漢的劉鈞死了 即位的劉繼恩也死了
二十三 揮師河東 計畫沒有變化快 沒撈到便宜 水淹太原 歷史的細節
二十四 巫宦之國 又一個自己造字的國主 老鼠鑽牛角,越走路越窄 集大成的國主
二十五 勢如破竹 急著上桌摧枯拉朽 聲東擊西 東進·南下·收工
二十六 風花雪月 機會來了,躲都躲不過 空有當年舊煙月 芙蓉城上哭蛾眉 記得當時月朦朧 兩心融、一心共
二十七 進退失據 遷都洪州 與時俱退 跋前疐後 我不惹你,你別打我
二十八 萬事俱備 巧使反間計 交聘契丹 命中就缺“水” 還差一張圖 就少一座橋 李煜說了“不”
二十九 六路並進 一一二一部署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 宋太祖應該給他發錦旗 我沒工夫和你耍嘴皮子
三十 李煜進京 最後的通牒 曹彬裝病 李煜真降 江南江北
三十一 遷都之爭 南方收官遷都事件的始末 洛陽和開封 遷都背後的隱情
三十二 斧聲燭影 兩個版本 密布疑雲 頭號嫌疑人趙光義 好像是用毒藥毒死的 還有可能是病死的
三十三 非常事件 異乎尋常的行為 宗室內部的清算
三十四 匪夷所思 金匱之盟據說這是趙普一手炮製的 事情遠非如此簡單 有遺詔,太宗就沒有弒兄的動機了嗎
三十五 太祖誓約 神秘的誓碑 有人說這是子虛烏有 事實勝於推測 到了該改變的時候了
三十六 反貪倡廉 宋初的貪贓現狀 頗用重典與忠厚開國 懲貪、倡廉,一個都不能少
三十七 為國守財 寒酸的皇帝 成由勤儉敗由奢 不是我不想顯擺,是太多的地方需要錢財
三十八 雙面膠皇帝 特權階層的特權 雙面膠皇帝的雙面 富之以財,責其大行
三十九 千里送京娘 故事的詳情是這樣的 趙匡胤的形象很崇高 趙匡胤難道就沒有一點點動心 真假參半
四十 任人評說 不乏批評的聲音 宋代真的積貧積弱嗎 其實與宋太祖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宋太宗》(全二冊)
一 粉飾履歷 假大空 / 高大全
二 光義尹京 宋初三人行 / 分道揚鑣 / 哪裡出了問題
三 趙普罷相 姚恕不恕 則平不平 / 趙普好像被“雷倒”的 / 不光雷打,還有風吹
四 步步緊逼
五 無所不能
六 太平興國
七 文人的春天
八 四部大書
九 今非昔比
十 漳泉納土
十一 吳越獻地
十二 強弱異勢
十三 釘破并州
十四 兵敗高梁河
十五 趙德昭之死
十六 滿城之戰
十七 西線有戰事
十八 瓦橋關之戰
十九 東山再起
二十 繼承的危機
二十一 王室冤案
二十二 從開封尹到開封尹
二十三 七相三參
二十四 樞密風波
二十五 封禪未遂
二十六 七年糾結
二十七 真真假假
二十八 雍熙北伐
二十九 楊業之死
三十 到底是誰的錯
三十一 大勢已定
三十二 痛定思痛
三十三 李繼捧獻土
三十四 李繼遷叛宋
三十五 最初的較量
三十六 難啃的骨頭
三十七 永遠的遺憾
三十八 東山又起
三十九 趙普走了
四十 西蜀亂起
四十一 風起雲湧
四十二 官兵來了
四十三 風流雲散
四十四 餘波未息
四十五 塵埃落定
四十六 太宗駕崩
四十七 步步驚心
四十八 立儲風波
四十九 趙恆登基
五十 太宗一日
五十一 全能皇帝
五十二 寡人無疾
五十三 歷代評說
五十四 千秋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