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晴後步至四望亭下魚池上遂自乾明寺前東岡上歸

《雨晴後步至四望亭下魚池上遂自乾明寺前東岡上歸》是北宋著名文人蘇軾的一組五言律詩作品,一共兩首,描寫了暮春雨後,詩人信步而游所見的景色,寫景如畫,景中有情,旨意含蓄,富有韻味。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雨晴後步至四望亭下魚池上遂自乾明寺前東岡上歸創作年代:宋代作者:蘇軾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

其一雨過浮萍合,蛙聲滿四鄰。海棠真一夢,梅子欲嘗新。拄杖閒挑菜,鞦韆不見人。殷勤木芍藥,獨自殿余春。其二高亭廢已久,下有種魚塘。暮色千山入,春風百草香。市橋人寂寂,古寺竹蒼蒼。鸛鶴來何處,號鳴滿夕陽。[1]

作品賞析

蘇軾被貶黃州後,於1080年(元豐三年)二月一日到達黃州,這兩首詩是這年春末所作。“奮厲有當世志”,敢於抨擊時政的蘇軾,以謗訕新政的罪名被捕入獄,幾乎送命。經過朝中臣僚的營救,得保性命,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不得簽書公事。他初來乍到黃州,驚魂未定,心灰意冷,杜門閉口,既不拜往迎來,更不談論時事,常常獨自一人釣魚採藥以自娛,信步逍遙以自適:“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定惠院海棠》)這首詩也是這種生活的寫照。第一首寫雨晴後散步所見之景。一二句寫雨晴。“雨過浮萍合”,說明先前的雨下得不小,若是毛毛細雨,就不致把浮萍衝散;也說明是初晴,否則,浮萍早合,就不會引起作者的注意了。“過”、“合”二字,恰切地寫出了大雨初晴的景象。雨後青蛙叫得特歡,“蛙聲滿四鄰”的“滿”字,是傳神之筆。三四句寫春光已失,經過大雨的摧殘,海棠花已落盡。蘇軾在《定惠院海棠》詩中就說過,海棠雖美,但轉瞬就凋謝了:“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那忍觸!”“海棠真一夢”,就是寫海棠花已“紛紛”落盡,像夢一樣難尋其蹤影。但其實不止“海棠真一夢”,蘇軾在黃州不止一次地感嘆“人間如夢”,他的經歷就是一場惡夢。因此,用夢來形容海棠的凋謝,浸透了他這時特有的感受。梅子成熟於夏初,“梅子欲嘗新”,也說明春天是一去不返了。五六句寫自己的孤獨。“拄杖閒挑菜”——活畫出了他那閒得無聊的神情。“鞦韆不見人”——他在《蝶戀花》中寫過:“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佳人笑聲漸失已令人煩惱,何況雨後鞦韆,根本不見佳人。最後兩句以牡丹花(木芍藥)在春末的獨自開放,反襯百花凋零,春光已失。“殷勤木芍藥”,贊牡丹情意懇切深厚,就是傷百花的無情。“獨自殿余春”,指花已盡。在後面稱為“殿”,表明牡丹已是最後的花,余春即殘春,獨自為殘春之“殿”,五字三層,層層充滿了“遲暮”(紀昀語)之感。第二首寫“步至四望亭下魚池上,遂自乾明寺東岡上歸”。“高亭”即指四望亭,在蘇軾所住雪堂南面的高阜上。“種魚”即養魚,種魚塘即題中所說的“魚池”。高亭久廢,不再供人游賞,而是用來養魚的地方,一開頭就給人以荒涼之感。“暮色千山入”即“暮色入千山”,寫天已晚,為“歸”作鋪墊。“春風百草香”,寫春已殘,故春風送來的不是花香而是草香。“市橋人寂寂”,應“暮色”句,因天將暮,故市橋人散。古寺即乾明寺,“古寺竹蒼蒼”應“春風”句,因春已殘,故再也見不到“雜花滿山”,但見蒼蒼竹木而已。高亭久廢,暮色初臨,市橋人散,竹木蒼蒼,都給人以冷落寂靜的感覺。最後兩句的寫法與前一首相似,以鸛鶴號鳴,反襯市橋沉寂。正因為萬物俱寂,突然出現的鸛鶴聲如同充滿了暮色蒼茫的整個天空,聽起來更加悽厲。白居易《琵琶行》有“此時無聲勝有聲”之句,蘇軾這裡的藝術效果則相反,是“此時有聲勝無聲”。《紀評蘇詩》說,這兩句寓“羈孤”之意。這正是哀號無告的蘇軾貶官在這寂寞江城的生動寫照。這兩首詩寫景如畫,景中有情,旨意含蓄,富有韻味。紀昀認為這兩首詩,“格在唐宋之間”,第二首“純乎杜(甫)意,結尤似”。宋詩明快,唐詩蘊藉,杜甫詩沉鬱蒼涼。蘇軾詩以明快見長,而這兩首詩卻含蘊豐富,不露不張。讀者若不細加咀嚼,很容易當作一般寫景詩讀過。但稍加品味,就能發現這些寫景詞句都浸透著他貶官黃州初期所特有的感傷色彩。第二首更具有杜甫詩沉鬱蒼涼的特色,結尾更是杜甫慣用的手法,宕開一層,在更加開闊的畫面上抒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