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黃連注射液

雙黃連注射液

雙黃連注射液,中醫科呼吸內科處方藥,為注射劑,金銀花、黃芩、連翹為主要成分,有清熱解毒、清宣風熱的功效。功能清熱解毒,清宣風熱。用於外感風熱引起的發熱、咳嗽、咽痛。適用於病毒及細菌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體炎、咽炎等。

基本信息

功能介紹

(圖)雙黃連注射液雙黃連注射液
雙黃連注射液是中藥金銀花、黃芩、連翹的提取物製劑,有廣譜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對呼吸道疾病具有療效確切、使用安全、無耐藥性等優點。但隨著套用的增多,也出現了一些過敏反應。

警示語

咳喘病、嚴重血管神經性水腫、靜脈炎及對本品過敏者慎用。

成份

金銀花、黃芩、連翹。

性狀

本品為棕紅色的澄明液體。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清宣風熱。用於外感風熱引起的發熱、咳嗽、咽痛。適用於病毒及細菌感染的上呼吸到感染、肺炎、扁桃體炎、咽炎等。

規格

每支20ml

用法用量

經脈注射,一次10-20ml,一日1-2次;靜脈滴注,每次每公斤體重1ml,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或5-10%葡萄糖注射液中;肌注一次2-4ml,一日2次。

注意事項

1.咳喘病、嚴重血管神經性水腫、靜脈炎及對本品過敏者慎用。
2.15歲以下,50歲以上患者使用本品時應注意監護。
3.與複方葡糖糖注射液同用,使本品療效降低。
4.與氨基糖苷類同用產生沉澱,療效喪失。
5.與紅黴素同用,超過1.2g即產生沉澱。
6.與地塞米松同用,治療小兒病毒性肺炎時,影響療效,使病程延長。
7.與環丙沙星同用,可產生沉澱。

不良反應

1.變態反應。以蕁麻疹最多,少數出現花斑樣血斑。
2.過敏性休克。一般於注射的數秒至5分鐘內發生,先是局部瘙癢、皮疹,繼而心慌、胸悶、呼吸困難、血紺、血壓下降,很快出現意識喪失和肢體抽搐,個別出現呼吸、心跳驟停。
3.消化系統。噁心、嘔吐、腸痙攣、腹瀉、黃疸等。一般為一過性,停藥或常規處理即可恢復。
4.循環系統。靜脈炎、血管疼痛、血壓升高、房顫、短暫心跳過速,停藥後對症治療均能恢復。
5.神經系統。神志不清、頭暈、頭痛。

貯藏

密封、避光、置涼暗處。(避光並不超過20℃)

執行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製劑第11冊WS3-B-2104-96

常見反映

雙黃連注射液引起過敏反應以皮疹最為常見,也曾出現過由於過敏性休克致死的報導。因此,對雙黃連注射液的過敏反應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過敏反映

雙黃連注射液過敏反應發生的機制和原因藥物本身問題雙黃連中的金銀花里含有的綠原酸和異綠原酸,不僅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還具有致敏原作用,可引起變態反應,是引起過敏反應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由於雙黃連注射液是複方製劑,其中的某些成分本來通過口服給藥在消化道中可被“分解”、“消化”、“排泄”,而一旦經靜點直接入血液系統,就可能產生經口服給藥所沒有的過敏反應。

過敏群體

個體因素一般來說,年齡越小,過敏發生率越高,此外,老年患者也易過敏。這可能是由於年齡小的患兒機體對藥物作用敏感,對藥物的致敏物耐受性差。而隨年齡的增長,中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和代償能力逐漸減退,對藥物的代謝和排泄能力降低,對藥物中某些成分耐受性較差,所以過敏反應多見而且較嚴重。發生時間的規律以往資料顯示,靜點雙黃連注射液後發生的過敏反應極少數既往使用過雙黃連製劑,大部分為首次用藥。也就是說絕大部分過敏患者在第一次用藥的輸液過程中發生過敏,有一半患者發生在用藥的半小時內,這說明雙黃連注射液所致的過敏反應主要為速髮型變態反應。觀察的重點時間是患者首次套用的半小時內。過敏史既往報導顯示,雙黃連注射液不良反應中有23.3%的患者既往有藥物過敏史。可見,如能認真詢問患者過敏史,是可以避免一些過敏反應發生的。

如何預防過敏

怎樣避免或減少雙黃連注射液過敏反套用藥前應認真詢問病人的藥物過敏史,對有過敏史的患者要慎重套用。可將雙黃連注射液製成皮試製劑,對皮試陽性者不予套用。首次用藥,應注意密切觀察,一旦出現皮疹、瘙癢、顏面充血,特別是出現心悸、胸悶、呼吸困難、咳嗽等症狀應立即停藥,及時給予脫敏治療。靜點雙黃連應遵循先慢後快的原則,開始滴注時應20滴/分,若15~20分鐘後患者無不適,可改為40~60滴/分,並經常觀察病人有無過敏或其他不良反應發生,對小兒和老年人尤應注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