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曆程
雍竹君生長於北京,幼年在北京德國學校讀書時即聰慧過人,能講中、英、德、法等國語言,從小特別喜愛中國京劇。她父親給她請來名重於時的票友關廣智,教她學唱梅派青衣。十八九歲時她已經學會不少出戲,唱得、演得都像模像樣。關廣智經常帶她到票房裡玩票,有時還讓她到戲園子裡登台彩唱,人們習慣以雍女士稱呼她。她的老師還有吳富琴等,經過幾年的嚴格訓練,加上她穎悟好學,一共學會了五十多出戲。後來又經過梅蘭芳、程硯秋等的指點,雍竹君的藝事更為精進。她一位德國姑娘,卻能躋身於中國京劇界,並能以掛頭牌的身分挑班領銜演出,著名前輩演員均肯作為綠葉而扶持她這朵“牡丹”,這在京劇的二百年歷史中也是罕見的。
雍竹君最初登台表演,都是與她的老師關廣智合作,當年北平的一些電台經常播放他們的節目,很受聽眾歡迎。
北平吉祥戲院看到雍竹君已經唱出了名,極力攛掇她做專業演員,又多方奔走,為她物色到當時頗有名氣的票友管紹華與她配戲。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後面向社會售票公演,大得稱譽。
藝術生涯
雍竹君在北京走紅後到天津試演。她與管紹華合作演過《四郎探母》、《武家坡》、《烏龍院》、《汾河灣》等劇目。在名家薈萃的天津,觀眾對她格外青睞,之所以如此,除了她確實唱得不錯外,專門來看洋妞唱京戲的人也不在少數。
1929年北平吉祥戲院組織的《法門寺》大合作戲,約定全部角色一律由票友扮演——費簡侯飾劉瑾,楊寶忠飾趙廉,張澤圃飾賈桂,唯獨扮演宋巧姣的雍竹君此時已是專業演員。為此,戲報上在她的名字前邊加了“特煩”兩個字,以示區別與尊重。
20世紀30年代前期,帶領譚派老生楊寶忠、龔派老旦臥雲居士和楊派武生吳彥衡等著名演員,從北京來漢口新市場大舞台,領銜演出京劇。
1934年6月,雍竹君與漢口“新大”(今民樂園內的江夏劇院)訂立了為期11天的演出契約,一時轟動了武漢三鎮,場場客滿。她演了梅派《玉堂春》、《四郎探母》,程派戲《六月雪》等。在觀眾一再要求下,還加演了四天。為她挎刀的楊寶忠(因那時楊的嗓子好,故尚未改做琴師)則演了《打鼓罵曹》等劇。臥雲居士也演出了《孟津河》等老旦戲。楊派武生吳彥衡則演出了全部《高寵》等劇。
在15天的演出中,雍竹君的程派戲《賀後罵殿》最為出色,她不但扮相秀美,程派唱腔亦韻味十足,極為觀眾所讚賞。 演出期滿,又應新市場之請,加演四天,演的是《玉堂春》、《四郎探母》、《得意緣》、《六月雪》,亦是場場滿座,觀眾喝彩不絕。
據《蔡元培日記》8月19日記載:沈市長貽我大舞台戲券一張,贈何夫人及王濟遠各一,濟遠、梅槎同去。有所謂“德國小姐”者雍竹君,演《四郎探母》中之公主,甚熟練。我等看“坐宮”畢,已十時余,即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