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隴右途中遭非語
趙有兩毛遂(1),魯聞二曾參(2)。
慈母猶且惑,況在行路(3)心。
冠冕無醜士,賄賂成知己。
名利我所無,清濁誰見理。
敝(4)服空逢春,緩帶不著身。
出遊非懷璧(5),何憂乎忌人。
正須自保愛,振衣出世塵(6)。
作品注釋
(1)毛遂,戰國時期薛國,年輕時游趙國,身為趙公子平原君趙勝的門客,居平原君處三年未得展露鋒芒。然而,公元前257年,也就是趙孝成王九年,他自薦出使楚國,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並獲得了“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美譽。
(2)曾子(前505~前432),姓曾,名參,字子輿,春秋末年魯國南武城人。十六歲拜孔子為師,他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積極推行儒家主張,傳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孫子孔汲(子思子)師從參公,又傳授給孟子。因之,曾參上承孔子之道,下啟思孟學派,對孔子的儒學學派思想既有繼承,又有發展和建樹。
(3)行路:道路;路人;走路。
(4)敝:破舊的。
(5)懷璧:比喻多財招禍或懷才遭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