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私贏利

隱私贏利

隱私贏利是以不道德的手段收集,出賣個人信息,並以此作為商業利益進行收費的行為。

現象概述

隱私贏利隱私贏利

醫院檢查、辦信用卡、上購物網站……生活中有太多場合需要填報個人信息,手機號碼、住宅電話、通訊地址、信箱等個人信息一應俱全。而當這些個人信息被無意或者惡意泄漏之後,就如同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推銷產品、電話騙局、騷擾簡訊接踵而至,“不速之客”將人們平靜的生活攪得不得安寧。

2010年7月,中國國內第一本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0)》發布,書中指出利用各種方式騙取網民個人資料用以牟利,已經成為社交網站利潤的重要來源。

《新媒體藍皮書》指出,社交網路是2009年中國網際網路的熱點,社交網站引發的個人信息安全問題非常嚴重。通過社交網站,商業公司不但可以收集用戶的手機號、MSN賬號等普通信息,還可以通過分析網民發布的部落格帖子、同學群體等,推測出用戶的消費傾向、個人婚姻情況、工作情況等隱私。

手段行為

個人通信安全

隱私贏利隱私贏利

一些利用手機跟蹤他人行蹤、竊聽通話內容的技術,正被部分不法商家開發利用。

臥底軟體

這種軟體最“誘人”的功能是“遠程通過手機實時監聽監控”。在被監控者的手機里安裝一套“臥底”軟體,監控者就可清晰地聽到被監聽手機所在周邊的所有聲音。這套軟體還可以通過電腦備份被監控者的全部通話記錄,收發簡訊內容。
臥底軟體,被監控者的手機上沒有任何被安裝軟體的痕跡顯示,即使是我們的專業人員也檢測不出。

個人信息泄露

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2008年所作的一項公眾社會調查顯示,有88.8%的人表示自己有因為個人信息泄露而遭遇困擾的經歷,其中垃圾簡訊電話騷擾垃圾郵件被視為三大“罪魁”。

比騷擾更惡劣的當屬電話和簡訊騙局,比如“你猜猜我是誰”、“請把錢打到某某帳號”、“你的女兒出事了,請將錢匯到……”,這些海量詐欺簡訊和電話不知道騷擾過多少人,不少人上當受騙。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問題已經成為公眾廣泛關注的問題。

個人信息濫用

其一,擅自提供個人信息,如銀行、保險公司、航空公司等機構之間未經客戶授權或者超出授權範圍共享客戶信息;

其二,非法買賣個人信息,如社會上越來越常見的兜售房主信息、股民信息、商務人士信息、車主信息、電信用戶信息、患者信息等;

其三,有關機構不能對掌握的個人信息盡到妥善保管的義務,導致個人信息遺失、泄露,如某高校就發生過數千名學生和老師的電子學籍管理系統賬號和密碼外泄的事件。

谷歌行為

2009年3月,谷歌正式宣布推出新的廣告計畫,即根據用戶此前的線上活動來發布“定製廣告”。儘管這一做法並沒有違反法律相關規定,但仍然引起“以網友隱私盈利”的種種爭議。對此,谷歌中國公關人士回應稱,用戶仍然有自主權,谷歌稱在中國不會推行這個計畫。

谷歌的廣告計畫,即谷歌試圖通過網站在用戶電腦上留下cookie(指某些網站為了辨別用戶身份而儲存在用戶本地終端上的數據,通常經過加密),來實行這個計畫。谷歌在對廣告進行編排時,可以從cookie收集用戶的瀏覽行為,然後顯示與此匹配的廣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