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Sui-Tang diaosujia
隋唐雕塑家
sculptors of Sui and Tang Dynasties
雕塑家特點
中國隋唐時代的雕塑藝術興盛,文獻記載留下的雕塑家活動資料也較其他時代為多。這些雕塑家有如下幾個特點:
①留下姓名的雕塑家多以從事著名寺觀宗教雕塑創作而馳名,他們的代表性作品已毀於後世,無法與記載相印證,而當時數量很大的陵墓雕刻群的作者又沒有留下名字。工程浩大的石窟寺雕刻也極少留下雕刻者的姓名。
②著名的雕塑家多兼擅繪畫或妝鑾,如楊惠之曾為長安千福寺東塔院畫涅鬼神;韓伯通、張愛兒、員名、程進、竇弘果、毛婆羅、孫仁貴、金忠義等人皆擅長繪畫。著名畫家也有兼擅雕塑的,如吳道子曾為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相國寺排雲閣裝塑文殊、維摩詰像。
③肖像雕塑有突出發展,具有很高的寫實技巧,長於肖像雕塑的作者被稱為“相匠”。
④雕塑家已有較細的專業分工,在創作過程中,指揮、起樣、製作蠟樣、塑造、妝鑾等各有專司。一些重大的雕塑創作活動,需要集中多種人才協作完成。
⑤雕塑家社會地位不高,被上流社會視為“賤工”,受到歧視、排斥,這也是許多優秀雕塑家姓名不傳於後世的重要原因之一。
代表人物及成就
宋法智與同時期的吳志敏、安生等都是著名的肖像雕塑家。他在唐初曾隨李義表、王玄策出使天竺(今印度),模寫彌勒菩薩像,攜帶回國。這一佛像成為製作佛像的重要範本。高宗麟德二年 (665)曾依據此像在洛陽敬愛寺佛殿內塑彌勒菩薩像。塑造活動由王玄策指揮,巧兒、張壽、宋朝塑造,李安貼金。敬愛寺其他佛像的雕塑創作,參加者還有:東間彌勒像,張壽之弟張智藏塑,陳永承完成;西間彌勒像,竇弘果塑。為以上3座彌勒像刻像及化生的是劉爽。此外,殿中門西神,竇弘果塑;殿中門東神,趙雲質塑。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三稱:“此一殿功德,並妙選巧工,各騁奇思,莊嚴華麗,天下共推。”敬愛寺的另外一些重要雕塑作品為竇弘果所塑。有西禪院殿內佛事並山;東禪院般若台內佛事;中門兩神、大門內外金剛並獅子、崑崙奴各二,並迎送金剛神王及四大獅子;兩食堂講堂兩聖僧。竇弘果在武后時任職尚方丞。安生的作品有山西平遙隋寶昌寺(後改稱修念寺、太子寺)淨梵王太子像(即釋迦牟尼)、文殊寺文殊像等。與竇弘果同時的雕塑家還有
等。
盛唐畫風
楊惠之
唐代最著名的雕塑家為活躍於開元(713~741)年間的楊惠之。他與吳道子共同師法梁代張僧繇的畫風,二人齊名,時稱:“道子畫,惠之塑,奪得僧繇神筆路”。據傳,他曾為表演藝術家留杯亭作彩塑像,面牆置於通衢中,過往的人都能從塑像的背影識別出是留杯亭的形象。楊惠之運用繪畫技巧於雕塑,在中原地區創作了不少山水壁塑。在宗教雕塑中又始創千手眼觀音的形象。曾著《塑訣》1卷,惜已失傳。他的作品見於記載的有:京兆府長樂鄉北太華觀玉皇像;汴州安業寺淨土院大殿內佛像及枝條千佛,東藏經院殿後三門二神,當殿維摩詰像;河南廣愛寺三門上五百羅漢像及山亭院楞伽山,洛陽北邙山老君廟神仙像;崑山慧聚寺毗沙門天王像;鳳翔天柱寺維摩像;臨潼福岩寺神像等。
張愛兒
約與楊惠之同時的雕塑家還有張愛兒,曾學吳道子畫不成,改從事捏塑,受唐玄宗賞識,御筆改名仙喬,兼能繪畫、石刻。王耐兒,吳道子弟子,曾塑長安平康坊菩提寺中三門內東鬥神像。劉乙,雙流百姓,名意兒,曾指授匠人塑造長安翊善坊保壽寺內先天菩薩等群像雕塑。肖像雕塑家李岫,為長安光明寺塑的鬼子母及文惠太子像,被譽為“舉止態度如生”。僧人方辯,蜀人,為禪宗六祖惠能塑的像,高約23.3厘米,能曲盡其妙。唐代盛行僧徒為高僧繪、塑真容。另一僧人千歲寶掌和尚還曾為自己塑像。
其它雕刻家
唐德宗時期著名雕塑家金忠義,因工巧傑出,曾任少府監之職。
見於記載的唐代雕刻家還有劉九郎,善塑九子母,曾於河南府南宮大殿塑三清大帝及門外青龍、白虎,及守殿等神像,稱為神巧。員名、程進,為石刻名工。張宏度,曾塑慧聚寺天王堂天王等像。王溫,善裝鑾彩畫,曾為汴州大相國寺裝鑾彌勒像,金粉肉色,並三門下善神一對。被稱為“相藍十絕”之一。
此外,國外來華從事雕塑活動的藝術家有 天竺僧人曇摩拙義,善畫,兼擅雕刻,於隋文帝時到中國,曾為成都雒縣大曆寺刻木雕十二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