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武侯墓又叫薛武侯墓,系明朝永樂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太保陽武侯薛祿之父薛遇林之墓。
墓地面積40餘畝,呈方形,座落在背山面海、風光獨特、傳說為“青龍盤吉地,白虎臥山崗”的“鳳凰”腹部。古墓向南,高5米。墓地中部有一奇石,狀似猴頭,稱為“侯爺石”,墓地兩側侍立著佇列嚴整的石人石馬,威武壯觀。墓前則有一座神道碑,用白色大理石刻成,碑刻有陽武侯薛祿的傳略,是明朝重臣楊士奇的專著。
在墓地南部立有一座高約5米的宏偉志門,為薛家島古八景“志門夕照”之一。志門為陽武侯宗族而建,門樓呈長方形,如古城門,用古式青磚砌成。專拱呈圓形,高約4米,青色魚鱗瓦覆頂,門面向西,每當日暮時分,晚霞燒天,高大的志門染上一層金碧輝煌的色彩,氣勢頗為壯觀。武侯墓,位於黃島區薛家島鎮薛家島村東南0.5公里許,系明永樂陽武侯薛祿和其父薛遇林之墓。
薛祿,原籍陝西韓城縣人,明洪武二年,遷徙薛家島定居。據薛氏家譜記載,其父薛遇林取妻張氏,生七子,後分為七甲,薛祿為其第六子。
關於薛祿,《明史》、《膠州志》、《萊州府志》、陽武侯墓碑銘和《薛氏芳譜》等典籍均有記載,甚至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也有《陽武侯》的專述。薛祿原名薛明祿,因排行第六,故又名薛六。小時,家中極貧,為膠州軍戶,其父薛遇林曾為鄉人牧牛。據傳,薛祿降生時,大雨驟至,恰巧有兩位指揮史奉命稽查沿海軍事,過路在其門外避雨,發現其屋頂有鵲鴉群集,並紛紛用其羽翼來覆蓋茅屋漏處,感到十分驚異。問其父,方知張氏剛剛臨蓐生一男孩,遂議道,此子日後必定大貴,否則哪得兩位指揮史為其護門,不勝感嘆。此說,雖有些過於荒誕,然而卻可看出當地民眾對薛祿是十分敬愛和尊崇的。成年後,薛祿代兄服役,在今河北省山海關一帶戍邊,為燕王朱棣(明成祖)部下,在“靖難之變”中,英勇善戰,首奪九門,特別是真定一戰,薛祿單騎闖陣,生擒左副將軍李堅,立下了顯赫戰功。從而得到朱棣的召見和重用,破格提拔為“燕山右護衛指揮僉事”,為其更名薛祿。後又參加了明成祖親征漠北的戰事。薛祿率兵久戰沙場,幾乎每戰必勝。單家橋一戰,身先士卒,衝鋒陷陣,所向披靡,突然,馬失前蹄被敵所縛,眼看士卒失去主將之後戰事受到影響,薛祿奮力大吼,捆綁之繩竟被掙脫,赤手空拳,力奪白刃,殺死守卒,繳獲戰馬,孤身一人從敵營中衝殺出來。部下將士見主將馳回,軍威大振,金鼓齊鳴,協力殺敵,結果轉敗為勝。大破平安軍。以後又轉戰彰德,生擒了敵都督指揮花英,威振北方。因屢建戰功,不斷晉升,先後擢都督僉事、進同知充驃騎將軍、右都督等職。駐軍河北薊縣,節制北疆兵馬。在任職期間薛祿又進一步整肅軍紀,撫恤將士,屯田習武,廣積糧草。從而確保了北疆邊塞的長期穩定和安全。
薛家島
薛家島又稱“鳳凰島”,位於膠州灣西海岸黃島區境內,與團島隔海相望,相距2.26海里。東、南、北三面環海,海岸線長達54公里。薛家島山海相連,風景秀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鑿出一處處迷人的旅遊景觀。金沙灘、銀沙灘是青島優良的海水浴場,金沙灘全長3公里,呈月牙形南北展開,灘平沙細,風小浪靜,水色透明,堪稱島城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