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鐵石

陸鐵石

陸鐵石,現為中國文物鑑定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揚州市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席,民進江蘇江海書畫會理事。揚州市政協委員,維揚區政協文史委主任,民進揚州市維揚區支部主任。2009年元月擔任揚州市人大代表。所在的支部連續兩年被民進江蘇省委授予“先進支部稱號”,成為省、市、區先進單位。2005年世界教科文衛組織正式授予“首批特殊貢獻金色勳章”。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1957年12月,陸鐵石出生在一個工程師的家庭,受父親的影響,從小就喜愛寫字作畫。六、七歲正式開始描紅,每天臨20個顏字,不間寒暑。國小階段陸鐵石的字已經基本成形。國小畢業時,父親不許外出半步,整天在家裡獨守殘硯。五年的知青生涯,從鐘鼎漢文到六朝碑版無所不寫,無所不臨。回城後筆耕不綴,1989年9月在揚州博物館舉辦了《陸鐵石書法展》,這也是揚州市40多年來首次個人舉辦的書法專題展,展出作品130餘件,在揚州書法界引起轟動。

生平經歷

陸鐵石在不斷學習與實踐的過程中,瀏覽了歷代無數文化藝術珍品,開闊了他的文化藝術視野,陶冶了他的藝術情操。1978年,21歲的陸鐵石在省水利系統工作。一次,他去省美術館觀看藝術學院教授曹志桂書法展。也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緣故吧,陸鐵石竟然與幾位老先生議論起曹志桂書法的瑕疵來了,不料被曹老聽見了。是日中午11點多鐘,曹志桂把鐵石肩膀一拍,微笑道:“小同志,你剛才議論得好,完全正確,我就是曹志桂。”兩人越談越投機,著名書法家曹志桂當場就收了陸鐵石為學生。陸鐵石向曹教授學習書法一年多,慧眼識才的曹志桂覺得後生可畏,是位奇才,便寫了推薦信介紹給書法大師林散之。

林散之收鐵石為入室“笫十八弟子”即關門弟子,並將他的原名“陸正陽”贈改為“陸鐵石”。

鐵石先生在學書過程中,得到揚州先賢孫龍父、王板哉和南京散之老人沾濡,很早就走上了“在傳統基礎上創新”的正道。在長期孜孜不倦的求索過程中,他重視傳統而不拘泥於古法;力求創新卻並不崇尚怪異。由碑帖相糅到參悟並重,直至多體皆善,而尤精隸、行、草。

鐵石先生隸書取法漢碑,以《禮器》、《乙瑛》、《石門》為本,參以秦漢簡牘和詔版,使原本方正工穩的隸書平添了幾分篆書的高古意蘊。其用筆方圓兼施,布白虛實相生,格調古雅空靈,使人不難推斷出他對書法傳統理解的深度和對古代經典貫通的力度。

鐵石先生的行書遠紹二王,傳承歐虞、借鑑魯公、南宮、覺斯等大家,以魏楷濟行,呈現出一種氣脈暢達、體勢連綿、字裡行間流露出自信與溫存的獨特風貌。其點畫勁健而逸宕,流動感與生澀感相輔相成;結字中巧與拙、欹與正、動與靜之間的對比極富形式美感;用墨潤燥相間、濃淡相宜,不追求過分強烈的視覺刺激,章法上則平正中求變化,錯落有致、開筆自然,往往意趣橫生、耐人尋味。

突出貢獻

鐵石先生的草書則上追張芝,胎息顛素下達康、祝。其運筆是風聲吼烈,龍蛇迸落。作書時運筆放縱,毫無顧忌,曲繞時,奮迅賓士,暢快淋漓,有使人如飲醇醪之感。觀其章法是巉岩絕壑,壁掛藤枝,可見其章法之形勢。

書法界的朋友在議論陸鐵石書法時,曾有人發表過如下觀感“看他的書法似乎有一種親切感、溫潤感、如坐春風、如沐秋月”;“他的書法是文人學者書法,氣息清醇典雅,氣韻古樸蘊藉。”此言頗為切中肯綮。鐵石先生秉性忠厚,人品高潔,淡泊自甘,豁達謙遜,有古君子之風,他數十年讀書、臨池、問學、修行,終於達到了“功力與才情兼備、傳統與創新合一、書品與人品雙美”的境界。他的書法境界亦即是他的人生境界,其書法的審美品味是他完美人格的一種折射,其書作的藝術魅力映襯著他的人格魅力。

近年來常有幸目睹了鐵石先生的筆走龍蛇,運行如峽水行舟之風采,他筆勢令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筆勢”之稱,最早見於蔡邕的《九勢》:“夫書篆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中國古代書法美學、思想史對“勢”這一最深刻、最概括也是最科學的書藝發生學觀點,和漢代廣為流行的陰陽學說是一脈相承的。

筆法是用筆的根本大法。所謂“用筆”即符合正常生理的執筆姿勢去支配毛筆(用)和使用毛筆工具性能(筆)的兩者下意識結合的產物。和語言一樣,先有語言的運用,才能有語法的產生;同樣,先必有書寫,才能有筆法的總結。故蔡邕清楚地指出,原始的書寫“綮於自然”。由此可見,筆法、筆勢的形成都有它們的必然性。就書法來講,“綮於自然”的筆法開成後,就必然會產生運筆過程中的動態和靜止,剛強和柔軟,舒展和收斂,質實的點畫形質和往來流動的筆勢和氣勢,以及緩急、方圓、精耕細作等有機的組合,這種組合從而造成書法之“形勢”。蔡邕認為,書法中最重要的“形勢”是由陰陽相摩相盪而產生的,而其根基在於自然。這裡的“自然”首先是一種“元氣”,它和王充的哲學思想也息息相通。正因為如此,鐵石先生的行書草書,行筆時上時下左右轉動,如蛟龍戲水,自然流暢,筆底流動著一種“形”和“勢”。筆者認為,“形”是指顯現於紙上的東西,即點畫、字形,章幅。“勢”則是指產生這些形質的動作。形質必定要反映出動作的過程,這“形”方始具有活的氣息;如果沒有點畫、字形,那么“勢”也就成了虛無縹緲的東西了。鐵石先生正是巧妙的靈活運用了這一法則,把“形”和“勢”有機的結合,達到了至臻至善,心手雙暢的境界。他的揮寫仿佛使人們賞心悅目地觀看楊麗萍的《孔雀舞》。這位藝術家在行筆時一筆一划錯落有致,中鋒、鋪毫、使點畫達到圓潤、飽滿而有力的效果。古人說:“文喜高山不愛平”。鐵石先生其行書達到如此水平是很不容易的。

漢字結構固然有其自身的規則,但如果字字雷同,筆法一樣,那也就不叫書法了,故書法結構當以追求變化為上。每個人書寫同樣的字,由於個性不同,在技法上都有自己特定的偏頗選擇,致使讓人一見其字,就能斷定出此字是出自何人之手筆。比如:蘇東坡出筆速疾,用墨豐厚,故體勢敦實而自然,米芾稱他為“畫”字。黃山谷用筆沉著,氣度軒昂,故又自稱“刷”字……。這些變化源於個性而出自使毫,由此可知,自古以業,各種書本,各種流派產生的根源,皆在於筆勢的變化,故張懷瓘《玉堂禁徑》曰:“用筆之勢,不可一概。”筆者在目睹了陸鐵石先生行書認為其筆勢在他的書法藝術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他摹寫了大量的碑貼,並通過多年的研習和臨池,加之天資聰慧,悟性極高,逐步形成了當今的風範。

如今,陸鐵石在書畫創作的道路上跋涉和探索了30多年後,已取得驕人的成績。數十年來,他多次參加全國各類書法大賽和全國省、市舉辦的書畫展覽,並多次獲獎,先後獲得各類書法大賽金獎、銀獎、銅獎若干次,多次入選國家級展展覽並獲獎。1991年3月在南京應江蘇省書法協會邀請舉辦了《陸鐵石書畫展》展出作品100多件,受到了書畫界的好評。作品曾被收藏到日本、新加坡、法國、義大利和加拿大等國。國內許多博物館、圖書館、紀念館收藏其作品,1998年,人民大會堂江蘇廳曾掛用陸鐵石書法作品。近幾年來陸先後在全國許多報紙上發表作品外,作品還被收入《當代書法家作品集》、《全國書法比賽一等獎集粹》、《中國當代書法家作品集》、《國際名人作品集》、《世界華人藝術大辭典》、《世界美術大辭典》等30多部辭典專集。他的成就被揚州電視台“文化博覽”、江蘇電視台“瀟灑今宵”欄目作過專題報導,1994年被世界六個國家和地區聯合授予國際特級藝術大師榮譽稱號。最近,陸鐵石又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

陸鐵石的書法筆勢於端,行雲流水,藝無止境,浩蕩情懷。鐵石先生是當今藝術界的一朵奇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