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歷
陸榮廷(1859—1928)舊桂系首領。原名亞宋,字乾卿。廣西壯族自治區武鳴縣寧武鎮雄孟村人。壯族。游勇出身。1894年受清朝招撫,編為健字前營。因鎮壓會黨賣力,歷任管帶、督帶、分統、統領。1907年報稱驅逐革命軍,克復慎南關(今友誼關),升左江鎮總兵。1911年授廣西提督。辛亥革命時,廣西獨立,被舉為副都督;提出“桂人治桂”口號,逼走沈秉坤、王芝祥,當上廣西都督。又分化瓦解中國同盟會,鎮壓革命分子,起用舊官僚,建立起舊桂系對廣西的統治。二次革命時投靠袁世凱,鎮壓柳州討袁活動,支持龍濟光攻粵,被袁授予寧武將軍、耀武上將軍銜。護國戰爭前,因同袁世凱的矛盾激化,密煤討袁。1916年3月15日宣布廣西獨立,出兵湖南、廣東。參加組織兩廣護國軍務院,任撫軍,迫使袁世凱取消帝制。鏇任廣東都督、兩廣巡閱使,桂系勢力擴張到廣東。護法運動開始,歡迎孫中山南下廣州,並出兵湖南抗擊北軍南侵。1920年駐閩粵軍和廣東民軍將桂系驅逐出粵境。翌年孫中山命粵、滇、贛各軍入桂討陸,桂系土崩瓦解,遂棄巢逃遁。1923年乘粵軍撤退,卷土重回廣西,次年被沈鴻英圍困在桂林3個月,後逃離廣西,通電下野,避居上海,後移居蘇州。1928年11月病逝於上海,1929年靈柩運回廣西,葬於武鳴縣城西的獅嘯山。寧武故居
寧武陸榮廷故居,亦稱陸榮廷舊屋或陸榮廷祖居,為陸榮廷的出生地,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武鳴縣寧武鎮雄孟村。據傳此房是陸榮廷發達後叫其兄返回家鄉重建之房,具有典型的壯族傳統全地居式民居的特點。祖居正對的案山,為滿足上乘風水之需,同時在房前修有一方形水塘。業秀園故居
簡介
陸榮廷原籍廣西武鳴,16歲流落龍州,翌年在水口落腳,並以此為據點,逐漸成為勢力遍及兩廣、兩湖、貴州、福建等地的軍事集團領袖人物。龍州水口業秀園亦稱陸榮廷舊居,位於龍州縣水口鎮舊街,修建於1919年,是陸榮廷擔任廣西都督期間,宴請賓客、會晤外賓的堂室。陸榮廷當年修建時為紀念其父陸業秀,取名業秀園。陸榮廷是廣西壯族史和中國近代史上影響頗大的重要歷史人物,他傳奇的人生起點在龍州縣水口鎮,業秀園見證了他從初露崢嶸到登上事業頂峰的傳奇經歷。1996年,業秀園被龍州縣人民政府列為龍州縣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元月起,在龍州縣有關部門的積極爭取和各級領導的支持下,業秀園投資900多萬元按歷史原貌進行維護修繕,並不斷充實有關文物,修繕工程於2012年4月竣工。布局
業秀園陸榮廷舊居原為清末總衙署舊址,由主樓、前後庭院、門樓、戲樓組成,總占地7000多平方米。陳列館
經過四年多時間的修繕,龍州陸榮廷舊居陳列館於2012年5月9日正式對外開放。陸榮廷舊居陳列館通過陳列大量文字、圖片及實物資料,重現陸榮廷風雲變幻的人生,為研究近代廣西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翔實的史料。寧武莊園
簡介
1914年,榮歸故里的陸榮廷在武鳴縣城興建上將第、業秀園後,為達到在老巢就可以遙控廣西政局的目的,而建造了“寧武莊園”(袁世凱曾授予陸榮廷“寧武將軍”稱號,以此命名)。當年,陸榮廷請省內外知名的地理先生雲集武鳴進行實地考察、論證,認定在父親墓地附近,依傍南流江(今武鳴河)邊的一片山谷平地,是一塊出帝王的“吉地”。於是,陸榮廷便從別人手中買下這塊近50畝“吉地”,下令建造“寧武莊園”。建成後被稱為“廣西第一莊園”。布局
“寧武莊”坐落在武鳴河右岸,離河邊約150米。莊園坐西朝東,略呈長方形,劃分為內外兩個區域。內區接近河邊,建有一座寬敞明亮,氣派恢宏的豪華府第,是陸榮廷居住和處理軍政大事的重地。大門經常有武裝衛兵把守,閒人不得走近。府第的右側,建造一座雄偉壯觀、莊嚴肅穆的廟宇,廟門上有陸榮廷親筆寫由右往左讀的“陸氏家廟”4個大字,是陸榮廷祀祖祭神的“聖地”。他把先人的牌位放到這裡來祭祀,還給自己打造了四尺半高的半身像,左右兩旁對聯寫著:“寧將齊眾迎長官,武以全群為我民”。府第和家廟的前面,是一片約兩畝寬的灰沙廣場。廣場的左邊,建一座坐北向南高高聳起、輝煌壯麗的舊式戲台。台上匾額寫有“春滿乾坤”、“歌舞昇平”8個正楷大字。酷愛邕戲的陸榮廷經常請戲班在“莊園”唱戲,“與民同樂”。戲台右邊約15米處的圍牆上,開一孔約3米寬的大拱門,作為內外兩區交通往來的孔道。外區靠近陸榮廷新修成的邕武公路。西頭建一座畫棟雕梁的戲台,台前橫匾上寫“起舞台”3個墨黑大字;台的兩邊磚柱上分別寫“與民同樂”、“共話桑麻”8個大字,表示和民眾享安樂的意思。起舞台的前面是一個相當寬闊平整的廣場。廣場的東面,建造兩列平行的圩亭,亭內分有米行、肉行、飲食行、蔬菜行、菸酒行、布匹行、雜貨行和賭行等,白日裡趕圩的人們,熙熙攘攘,異常熱鬧;晚上電燈明亮,有戲班演出時,圩場和戲場,處處人群擁擠,熱熱鬧鬧,是當時武鳴縣一個頗有名氣的“莊園”圩市,許多人譽稱為“都督圩”。圩亭的左側和東面,與圩亭東頭隔一個廣場,整齊劃一地建有100多間鋪式的民房和商店,是圩民們居住和經營貨物的場所。
交通
“寧武莊”大興土木之時,陸榮廷考慮到安全問題在莊外築起兩座炮樓,哨望全莊。還設有兵營和練兵場,河邊建小型發電站,供全莊人生活用電。陸榮廷為交通方便在南流江(今武鳴河)上架起了一條自北向南的鐵橋,並以鐵橋為起點,修築了三條小型鐵路。路基是用三合土混合總凝成,鋪上1.5米寬的鐵軌。一條由“寧武莊”直達武鳴縣城,全長約10公里,已鋪軌;一條由“寧武莊”沿張朗村邊伸延直達壘雄村(陸的出生地),全長約4公里,已鋪軌;一條從“寧武莊”經里建過鄧柳、仙湖的連才達思恩府(現武鳴府城),全長80公里,路基已完成,未鋪軌。兩條已鋪軌的鐵路,當時使用的不是火車,而是手搖機車,已為當時先進的交通工具。“寧武莊”這繁華的景象,當時在廣西是很少有的。軍事基地
1915年,“寧武莊”落成後,正是討袁軍興,“寧武莊”車水馬龍,反袁志士活動頻繁;不少政壇要人、高級將領,從各地匯集到這裡。當時的“寧武莊”一度成了舊桂系討袁護國的軍事大本營。1915年11月,袁世凱陰謀稱帝。雲南醞釀起義,國民黨溫和派領袖黃興來信策動陸榮廷反袁,岑春煊、梁啓超也相繼來函,敦促陸榮廷高張義旗。陸榮廷在“寧武莊”召集高級將領陳炳尡、譚浩明、李靜誠、莫榮新等到新落成的“寧武莊”籌謀討袁,史稱“寧武莊討袁高級軍事會”。林虎、鈕永建亦代表海外革命黨人從海外到南寧入“寧武莊”,聯絡陸榮廷討袁。1916年1月,陸榮廷與岑春煊、梁啓超加緊聯盟。陸榮廷電促在南洋的岑春煊回國,又派人往上海與邀請梁啓超來桂。2月下旬,陳樹勛、蘇紹章到“寧武莊”。陸榮廷主持召開“寧武莊”軍事會議,宣誓討袁。這一年,先後到“寧武莊”的高官大吏還有孫中山先生的代表古應芬和藩乃德、廣州大元帥府交通部總長胡漢民、兩廣護軍軍務院撫軍長岑春煊、廣州非常國會眾議院議長吳景濂、軍務院總參謀長梁啓超、湖南督軍譚延闓,兩廣護軍政府七總裁之一兼外交和財政部長伍廷芳、海疆軍總司令李根源、護國軍第二司令林虎等。
燒毀
1921年,粵軍陳炯明起兵討伐陸榮廷,陸榮廷兵敗。8月,粵軍入侵武鳴,到處燒殺擄掠,縣城的陸公館、上將第、上將台、明秀園、業秀園、“寧武莊”等全被燒毀。大劫過後,只剩下殘牆斷壁,一片悽慘。據說陸榮廷下野後,“寧武莊”被東兵毀後而殘餘的鐵軌被他的第三子陸被裕藩逐年拆掉,鐵橋的運道及拉桿,也在抗日戰爭前後拆下賣完,只有頂橋的幾根大鐵柱遺存。前景
今日的“寧武莊”上那些年邁的村民說起昔日的“寧武莊”感慨萬千。他們像許多武鳴人一樣,對陸榮廷這個歷史人物都習慣稱為“陸老帥”。他們不太懂陸榮廷在中國歷史上屬於怎樣的人物,只懂得“陸老帥”曾為武鳴修了一條舊邕武公路,在武鳴曾鋪過鐵路,給後人留下了一個現稱為“明秀園”的公園。在“寧武莊”曾建有水電站等等。寧武鎮的許多村民說到“寧武莊”時都認為,當年如果東兵(陳炯明部隊)不燒毀“寧武莊”,那現在這裡一定是廣西不可多得的歷史古蹟。一些村民更為“寧武莊”在“文革”期間遭破壞感到痛心,村民曾到河中尋找那些被扔下河的石鼓等,但此舉無法挽回“寧武莊”被破壞之“痛”。如今步入“寧武莊”看到舊時存留下來的古宅數量已不多,村民的住房有的已經翻新,但從那些倖存的古宅仍可看到昔日“寧武莊”威嚴、傲人的痕跡。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有關部門曾在武鳴召開“陸榮廷研討會”,企想客觀地評價陸榮廷這個歷史人物。“寧武莊”上的村民說,有關部門此舉讓他們看到了“曙光”,“寧武莊”看來重放異彩有希望了。武鳴一有識之士告訴記者,“寧武莊”處在華僑投資區中,北有大明山風景區,南有伊嶺岩風景區,該莊離陸榮廷的陵墓和武鳴縣城,以及陸的故居僅幾公里,如果投資“寧武莊”搞旅遊一定會有很大的潛力。武鳴的一些有識之士還說,武鳴的歷史人物很多,但惟有陸榮廷影響最大,且留下很多可供人觀看的文物。這些對發展武鳴旅遊一定是個難得的資源和財富。
明秀園
簡介
明秀園是陸榮廷的私人庭院,位於武鳴縣城西郊的廂鎮鄉宦村西面,占地面積42畝,呈半島形,三面環水。1919年,兩廣巡閱使陸榮廷從鄉宦梁源納的孫子手中買下該園,並以其叔陸明秀的名字將園名改成“明秀園”。著名作家朱千華先生在其園林文化隨筆集《雨打芭蕉落閒庭·嶺南畫舫錄》中,對武鳴明秀園有詳盡記述。1988年,明秀園被列為南寧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歷史
清道光初年,縣城西郊的鄉宦屯舉人梁生杞,出資讓其子梁源洛、梁源納負責在此處開闢建設一私人果園,名日“富春園”。梁氏兄弟在園內種果,並分別建一座蠖樓和一座桐花館。民國8年(1919),兩廣巡閱使、耀武上將軍陸榮廷以3000元大洋買下樑氏的富春園。因當時陸榮廷是以其叔陸明秀的名義買下來的,因此將該園改為“明秀園”。現存的入園大門及國內的荷風簃亭及荷花池和部分石凳均為20世紀二三十年代所建。
1921年,粵桂戰爭爆發,明秀園內的大部分建築被粵軍焚毀。1934年,駐武鳴的南寧民團指揮官梁瀚嵩維修園內的建築及園門,重題“明秀園”三字。園內現有陸榮廷建的園門、圍牆、青石板園道、兩個涼亭、石桌石凳和開挖的荷花池。民國初期,胡漢民、章太炎等國民黨要員和梁啓超等人曾到園中與陸榮庭商議討袁大事。1937年,愛國華僑胡文虎、胡文豹兄弟捐資在園中建城廂中心國民基礎學校,兩層磚木結構的教學樓即“文虎樓”至今保留完好。1938年,崑崙關戰役期間成為國民政府十八集團軍抗日指揮部。抗日戰爭期間,白崇禧在園中設立國民政府第十六集團軍總司令部。解放後,明秀園成為人民公園。
重要場所
明秀園曾經是陸榮廷手下官兵休養生息的地方,也是陸榮廷議事的重要場所之一。民國初期,胡漢民、章太炎等國民黨要員和梁啓超等曾到明秀園,與陸榮廷一起共商討伐袁世凱的大事。陸榮廷是舊桂系軍閥首領,他那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仍是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談資,他的是非功過至今仍是專家學者們爭論的話題。明秀園是研究舊桂系和陸榮廷傳奇人生不可缺少的重要實物依據。景色
明秀園是南寧市現存最早的私家園林,位於武鳴縣城西郊一公里的蒙家屯比鄰。東、南、西三面被流經縣城的武鳴河環繞,三面臨江,長約半里,呈葫蘆狀半島,面積約3萬平方米。民國初年“耀武上將軍”陸榮廷購得此園,並仿蘇杭園林樣式興工修繕,在園內建造亭台、屋宇,闢為私家花園,更名“明秀園”,園名沿用至今。明秀園分內園和外園,外園屋宇亭台錯落有致,林蔭繁茂,巨石成群,姿態各異;內園古木參天,濃蔭蔽日,小徑迂迴曲折,“荷花移”、“別有洞天”亭榭保存完好。明秀園歷史悠久,遺蹟頗多。園中環境幽靜,氣候清新。右邊河沿,百年荔枝成林,樹下設石台石凳,供遊人憩息。左邊河岸荷管亭,後改修志亭,觀賞荷花吐艷,金魚戲水。洞天亭聳立於岩石之上,木構六角,飛檐尖頂,綠葉掩映,尤為秀麗。登上岩石拱門,憑欄縱目,江河玉帶,林木蒼蔥,樓房櫛比,一派南國風光。旅遊區
解放初期,朱德、郭沫若視察武鳴時曾入園觀賞。著名歷史學家黃現璠多次到武鳴收集壯族和陸榮廷的歷史資料時曾數度入園考察。明秀園經修繕後向遊人開放,是廣西三大名園之一。春霞園、秋霞園與明秀園隔河相望,形三角倚立,成為休假、旅遊觀光、民俗文化娛樂綜合一體的旅遊區。多年來,武鳴縣委、縣人民政府本著“邊保護、邊開發”的原則,積極採取有效措施,投入大量資金保護、開發這座歷史名園,不僅全面維修園內設施、修復古園門、增建亭榭,而且沿西江河岸興建觀賞長廊,栽花種草,開闢了陸榮廷生平展、花卉盆景、水上遊船等游娛項目,舊園面貌煥然一新。旅遊指南
門票:3元/人開放時間:全天
地址: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武鳴縣城區西側明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