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學藩

陸學藩(1902-1987)國民黨少將。號鎮安,廣西象縣(今象州縣)人,中央軍校第一分校(南寧分校)第二期(比照黃埔軍校第五期)工兵科、陸軍大學第15期畢業。

陸學藩(1902-1987)國民黨少將。號鎮安,廣西象縣(今象州縣)人,中央軍校第一分校(南寧分校)第二期(比照黃埔軍校第五期)工兵科、陸軍大學第15期畢業。後任國民革命軍廣西新兵補充訓練處少將參謀長。1939年夏任軍事委員會桂林行營辦公廳作戰科長,後任第16集團軍總部參謀處長,第46軍175師參謀長,第31軍135師副師長,抗戰勝利後任廣西省榴縣縣長,武漢行營參謀處副處長,第3兵團少將副參謀長,1948年任第11編練司令部參謀長,1949年任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廣西新兵訓練處參謀長,同年12月7日在廣東欽州被俘。後任廣西自治區柳州市政協委員。
陸學藩出生於一個小有田產的富裕農民家庭,少時受過私塾、國小、中學系統教育。他年少聰穎,悟性很好。遇事善於思考。在求學的過程中,他深諳“學而優則仕”的道理,因而學習十分用功,各門功課均名列前茅,常受到老師的嘉獎。當時的中國,正處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北伐戰爭取得節節勝利,革命浪潮空前高漲。陸學藩常常在想,在當今社會中,要想出人頭地,一條很好的捷徑就是往軍界跑。因此他在中學畢業後便投筆從戎,於1926年考入南寧軍校,在第三期工兵科學習初級軍事。
1929年,他于軍校畢業,分別任工兵營少尉排長、前敵總指揮部特務營中尉排長。1931年,陸再次南寧軍校第五期高級班學習。他十分崇拜時任軍事校長,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而他處事沉著個幹練,腦子靈活的特長在同學中更顯出類拔萃,也很受白崇禧的賞識和喜愛,很快成為白崇禧家臣式的得意門生,經常進出白家。1933年畢業後留校工作,歷任軍校高級班第6、第7、第8期上尉教育副官、少校教官,中校隊長,為國民黨軍隊訓練軍事骨幹。
1937年,入南京陸軍大學學習成為時任校長的蔣介石的忠實信徒。當時正直抗日戰爭時期,隨陸軍大學西遷長沙、遵義等地完成學業。
1939年,陸於陸軍大學畢業。當時白崇禧任國民黨軍桂林行營主任,負責指揮長江以南戰區軍事,馬上將陸學藩招至麾下,任桂林行營參謀處作戰科上校科長。期間,國民革命軍與侵華日軍展開了著名的崑崙關會戰,陸於白崇禧參謀部主管作戰,參與了崑崙關戰役的策劃於指揮。
1940年桂林行營撤消,白崇禧回重慶任軍訓部部長兼國民革命軍副參謀長。陸學藩作為其得力親信,隨調重慶任白崇禧的上校機要侍從參謀。陸隨侍白崇禧左右,成為其得力助手,當時白崇禧所策劃的“總體戰”計畫,都由其負責審核。
為了進一步培養,1943年,白崇禧將其派送至桂系王牌主力部隊夏威的第十六集團軍總部任上校參謀處長。次年改任國民革命軍一七五師上校參謀長。當年日軍進逼湖南,陸參與了“衡陽解圍戰”,並協助白崇禧策劃了“桂林防守”計畫,但以失敗告終。之後,受派遣赴印度“遠征軍”內美軍所半的戰術學校學習美械裝備。
1945年陸學藩從印度學成歸來,任桂系部隊一三五師上校副師長兼五二五團團長。部隊駐紮於廣西的東蘭、鳳山一帶整訓。日寇投降後,桂系部隊裁縮,陸暫調廣西榴江縣(今廣西鹿寨縣轄區)任縣長。在任榴江縣縣長期間因與國民黨軍軍長、“地頭蛇”林秀山發生厲害衝突被廣西省政府以“處事無方損失威信”予以撤職。當年下半年,白崇禧又將其招至手下,升任國民黨軍武漢行營參謀處少將副處長。在武漢行營,陸仍主管作戰,曾協助白崇禧參與策划進攻中原解放區,圍攻我李先念部隊。
1947年,武漢行營改組為武漢行轅,由程秒潛任行轅主任,任第三處少將處長,仍主管作戰。次年,為打內戰需要,國民黨成立“華中剿總”,由白崇禧兼任剿總副司令,陸學藩隨調桂系主力張淦兵團,升任少將副參謀長。當年下半年,又調任駐柳州的李品仙第十一編練司令部任少將參謀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