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1951年 生於上海
1982年 國際畫廊 美國 紐約林肯藝術中心美國 紐約
1983年 東方藝術中心美國 紐約
1987年 瓦理·芬德里畫廊 個人展 美國 紐約
1988年 瓦理·芬德里畫廊 個人展 美國 芝加哥
1989年 GWS畫廊美國 康奈提格州
1990年 新英格蘭現代藝術中心美國 康奈提格州 陳逸鳴/陳逸飛雙人展 哈默畫廊美國 紐約
1992年 萬玉堂畫廊個人展 中國 香港
1993年 萬玉堂畫廊 “Art Miami 93”美國 莫瓦特畫廊 加拿大溫哥華
1994年 新加坡國際藝術博覽會、加拿大莫瓦特畫廊 香港國際藝術博覽會、香港肖尼畫廊
1995年 哈默畫廊 美國 紐約 倍特畫廊 美國 新墨西哥州
1996年 哈默畫廊 美國 紐約
1997年 哈默畫廊 個人展 美國 紐約
1998年 上海國際藝術博覽會 中國 上海
1999年 哈默畫廊 個人展 美國 紐約
2001年 哈默畫廊 個人展 美國 紐約
2003年 哈默畫廊 個人展 美國 紐約
2005年 哈默畫廊 個人展 美國 紐約
解讀陳逸鳴
陳逸鳴以持之以恆的毅力和紮實的寫實功力,中西結合,創造了一系列氣韻生動、傳神寫照的油畫作品,終於在美國油畫界占有一席之地。與紐約著名哈默畫郎(Hammer Galleries)合作達七年之久的旅美寫實派油畫家陳逸鳴,以持之以恆的毅力和紮實的寫實功力,將東方傳統的豐富的表現力與西方古典主義的精湛的技法相結合,以東西方人民相通的藝術語言,施展了寫實派的魅力,創作了一系列氣的生動、傳神寫照的油畫作品,終於在美國油畫界占有一席之地。
前不久,陳逸鳴個人油畫作品展,再次於哈默畫廊隆重舉行。展出期間,三十六幅油畫,三分之二被美國收藏家競相爭購。在目 前紐約不少畫廊的展品幾乎無人問津的情況下,陳逸鳴何以能取得可喜的成績?其作品的魅力何在?
正當街頭火樹銀花,萬家燈紅酒綠的聖誕佳節,陳逸鳴應邀來到鏡報紐約分社,與筆者全家歡度聖誕,並開誠布公地與筆者一道探討了成功的秘訣。
進軍美國 令人注目
陳逸鳴一九五一年出生於中國上海。曾就讀於上海美專。一九七九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油畫系。赴美 前,任上海輕工業學院美術系教師。一九八一年赴美國紐約定居。
好的開始,意味著成功的一半。一九八七年,陳逸鳴破例在紐約以經營印象派作品為主的著名瓦里.芬德萊畫廊(Wally Findlay Galleries)首次舉辦個人油畫作品展,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這次個展,為他矢志不渝地進軍美國油畫界奠定了基礎;為他在美國油畫界立足並占有一席之地,樹立了堅定的信心。
自一九八二年以來,他先後在美國各地、加拿大、新加坡以及香港等地,參加聯展或舉辦個展達二十餘次,「陳逸鳴」這名字在油畫藝術界下脛而走。他多次參加佳士得和蘇富比的中國當代油畫拍賣活動,成績令人注目。一九九二年三月三十日,在香港佳上得的中國當代油畫拍賣活動中,他描繪「中國的海」系列作品之一《倒影》,進入中國油畫十大成交價,創下他個人油畫作品成交價的最高紀錄。他的胞兄陳逸飛創作的大型油畫《夜宴》,更以一百九十八萬港元成交,創出中國油畫家在世界拍賣市場上的最高成績。陳氏兄弟在太古佳上得拍賣會上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績,不僅為中國當代油畫譜寫了嶄新的一頁,而且,也為推動中國油畫走向世界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賓客盈門 流連忘返
一九九七年十月六日,哈默畫廊再次為陳逸鳴舉行了隆重的個人油畫作品展開幕酒會。出席酒會的有:中國常駐聯合國特命全權大使秦華孫,紐約總領館總領事邱勝雲大使及夫人謝珏、多位參贊和領事,紐約市文化局局長代表,紐約市財政局副局長李育堯,多位美國收藏家,文化藝術界名流,中新社美國分社社長蘇祥新伉儷,《世界日報》、《星島日報》、《明報》、《僑報》以及美國中文電視台等各大傳媒機構。紐約州州長柏德基亞裔特別助理陳奕蘭女士還專程向陳逸鳴送來了柏德基州長親筆簽名的賀函。
別開生面的長達近一個月的這次個展,是繼一九九○年逸鳴與胞兄逸飛在哈默畫廊舉辦聯展以來,又一次規模較大、題材較廣泛的展示盛會。作品包括:仕女肖像系列、《中國的海》系列以及靜物計三十六幅。其中,一半以上為服飾華麗、楚楚動人的仕女肖像。展出期間,標價自一萬美元到三萬美元左右的作品,三分之二被美國收藏家或企業家競相爭購。《抱貓女子》( inches)被美國好萊塢著名大導演奧立佛史東定購收藏。面對這樣喜人的成績,逸鳴本人表示:要在美國油畫界闖出一片天,還得再接再厲。
融合東西方文化藝術意境的仕女肖像畫,有的以中國國畫作背景,有的以園林作陪襯,有的以綢傘、紙扇、蕭、箏或笛作道具,構圖大膽,刻畫精細,寓意深刻,別具一格,令觀賞者讚嘆不已。與肖像畫形成鮮明對照的《中國的海》系列作品,筆觸豪放雄厚,色彩繽紛明亮,無論描繪的是變幻無窮的海景或是容光煥 發的漁家女,都博得愛好者一致讚許。至於展出中的靜物畫,也是技法出眾,高雅而華貴。人們紛紛在栩栩如生的作品前留影,流連忘返。
氣韻生動 傳神寫照
作為一名寫實派油畫家,逸鳴認為,他的創作靈感源於生活,源於生活中對美的追求,對美的歌頌,對美的眷戀。簡言之,「美」是永恆的主題;只有「美」,才能得到人們的理解、接受和共鳴。人們不難發現,逸鳴所刻畫的少女,婀娜多姿,維妙維肖。他在畫面上所創造的意境和韻味,既寄託了畫家對故國文化眷戀的情操,又恰如其分地達到了高度審美境界——氣韻生動,傳神寫照。
逸鳴說,一幅作品之所以能引起人們的共鳴,歸根結蒂是因為畫家通過藝術手段所表現的「美」。優美的藝術作品,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她是不受時間、膚色乃至國界所限制的。「美」是富有思想感情的。而思想感情則是人類溝通之源泉。逸鳴強調:「美」就是「真實」,寫實畫家追求的正是反映真實的美。只有美而真實的作品,才能相得益彰,才能富有無窮魅力,才能引人入勝,令人心曠神恰。
以逸鳴繪的《懷舊》( inches)為例,他以極其細膩的筆觸,精心塑造和刻畫了一位身著古代華麗服飾的琵琶演奏者,旁依一幅宋代山水畫,在彈奏了一首樂曲之後,只見她,懷抱琵琶,纖縴手指按在弦上,下巴輕輕貼在手背上,抿著嘴唇,雙眼凝滯。畫家通過按、貼、抿和凝滯等動態,通過精心處理的傳情的眼神、手指的指窩以及臉部嬌媚溫柔的表情,展現了生動、逼真而傳情的少女之神采,仿佛這位楚楚動人的少女仍然沉浸在樂曲聲中。他向人們刻意引導並詮釋了深長的寓意,隱含著:或懷念往事,或眷戀親人,或思戀故鄉……這一瞬間的神態,卻為觀賞者留下無限寬廣的思考空間。且看,他對色彩的濃淡和搭配,不但非常講究,而且與主題取得協調。他選用陳舊的黃色作為背景的基調,色彩濃淡相宜,恰到好處地表現了時空交錯的韻律。試問,如此氣韻生動、傳神寫照的油畫作品,怎不令人流連忘返,怎不令人讚賞不已呢?
構圖大膽 深刻內涵
早在 十 年前,逸鳴以《中國的海》為主題,在沃里?芬德萊畫廊成功地舉辦了個展,自此,他在美國油畫界脫穎而出。他所畫的「海」,融入了他對故鄉浙江鎮海的思念,融入了他對曾經下放勞動過的崇明島的眷戀,也融入了他對瀕臨台灣海峽的惠安小漁村的迷戀。他與「海」結下了不解之緣。由於他把這一切融匯到所畫的「海」中,因而,他畫的「海」有一股感染力,不僅是富有感情的,富有生命力的,而且,更蘊藏著深刻的內涵。至今,他畫的「海」,仍然受到收藏家的青睞,「海」已成為他的「保留題材」。
逸鳴通過變幻無窮的雲彩,碧波粼粼的波浪,漫無邊際的海灘,充滿生機的漁村,或多姿鄉采的漁民,表現特定的、富有詩情畫意的「海」。不但構圖完整得當,嚴密而大膽,同時,每幅畫的布局也都恰到好處。為了突出真實、美好和熱情奔放的主題,他十分重視色彩的對比和調和,包括濃淡的對比,色相的對比,他微妙地使它們相互烘托,巧妙地增加了色彩的鮮明度,從而,使畫面產生良好的視覺效果。面對他畫的「海」,不由得頓時感到心曠神恰。
從不少精美的作品中,顯示出逸鳴十分重視發揮想像的作用。比如,他畫的《倒影》、《海灘》和《金色的黃昏》等,畫面上的人物以背影出現,這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刻畫人物的手段,含蓄地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以至達到詩情畫意的效果。逸鳴認為,這種表現方法可以為鑑賞者留下想像的空間,從而將人們導向優美的意境。
這次畫展中被幾個收藏家同時看中的一幅《親情》(26×30 inches),畫的是:祖母帶著小孫子在海灘上拾貝,到了黃昏回家時刻,落日餘暉撒滿海灘。因拾貝而弄髒了雙手的祖母,彎下腰來,用手臂摟著孫子,將自己的臉貼在小孫子的臉上,親昵地與孫子說話。儘管畫家沒有畫出祖母的臉,更沒有畫出臉部的表情,甚至小孫子的臉也只下過露出了一半,而人們通過祖孫倆的動態、光著的雙腳以及海灘上的一隻籃子等,就下難想像和意會此畫的內涵。逸鳴微妙地通過畫面撥動人們的心弦,一方面反映漁民生活的艱辛;另方面,抓住祖孫瞬間的親情,活生生地表現一種純樸的愛,使人倍感人世問的溫暖。
引人入勝 雅俗共賞
在當今高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用電腦可以畫出一幅很好的畫;將一幅油畫印刷品印到油畫布上,也可以產生不錯的效果,幾可亂真。那么,為甚么寫實派的作品始終有它的市場?在畫廊里,或在博物館裡,人們徘徊在完美的作品前,沉醉在完美的藝術氛圍中。逸鳴說,這個問題的最簡單明瞭的答案是:這就是寫實作品
的魅力所在。這種魅力,則正是寫實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和生命力。那么,寫實作品與「照相藝術」有何不同呢?它與「照相藝術」的本質區別在於:畫家的創造性。也就是說,寫實作品是畫家對客觀對象的本身,乃至所有細節,重新創造的產物。而這種創造性是機械手段或「照相藝術」所不能取代的。
逸鳴認為,要做一名寫實畫家,首要的關鍵是:一定要有扎紮實實的素描的基本功。當然,構圖恰當,透視正確,比例協調,色彩調和等等,也都缺一不可。要做一名好的寫實畫家,是沒有捷徑的,如果說有甚么成功的秘訣,那就是:踏踏實實,一絲不苟。
今天,逸鳴的作品能打進美國寫實派油畫家的行列,與大多數奮鬥有成的畫家一樣,經歷了煎熬、忍耐、摸索、學習、堅持、提高和創新的過程。初到美國,他曾在雜貨店當過夥計,在鏡框店做過鏡框,在古董店修補過古董。在長達五年的「打工仔」生活的磨鍊中,頂住了經濟上和精神上的壓力。難能可貴的是,在任何艱難情況下,他都沒有放棄對繪畫專業的酷愛,他始終視繪畫藝術為自己的第二生命。他勇敢地、沉著地接受了美國市場的挑戰與考驗,嚴肅而認真地堅持創作,隨時總結經驗教訓。
「藝術作品不能搞商品化」;「市場價格不是衡量藝術作品高低的唯一標準」。人們對這些觀點,大概不至於有太大的爭議。逸鳴認為,一個真正的好畫家,不會單純地為迎合市場的需要而創作。但是,如果一個畫家的作品,市場上沒有人接受,它的藝術價值如何衡量?平日表現處於低姿態的逸鳴表示,一個畫家是否成功,應該讓作品來說話,他希望自己的作品「既要叫好,又要叫座」,「既要引人入勝,又要雅俗共賞」。
勇於進取 精益求精
筆者直率地問逸鳴:你能夠取得較好的成績,是否受到哥哥逸飛的影響?其主要的影響又是甚么?逸鳴說,自己的作品能夠博得大家的喜愛,這是最大的精神安慰。哥哥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是不斷探索、精益求精的創作態度以及孜孜不倦、勇於開拓的進取精神,他總是全力以赴地去實現自己所追求的目標。哥哥的成功,對自己也是一種壓力;對這種壓力,我總是儘量將它轉化為一股動力,促使自己以更認真、更專注的態度,不斷地創作出令人滿意的高質量的作品。
學無止境。人貴在有自知之明。逸鳴說,我總是以這兩句話來鞭策自己。作為一個職業畫家,深深體驗到只有虛心學習,取長補短,才能使自己不斷提升。在油畫界,同樣也存在激烈的競爭,常言道: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肯下功夫,任何人都能夠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生活,是藝術之根的源泉。畫家要經常走出畫室,擴大視野,豐富生活,相互交流,蒐集素材,激發靈感,潛心創作。定居紐約的逸鳴,每年都要抽出時間到中國大陸或其他國家去參觀、遊覽,不斷地充實自己,汲取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營養。前不久,逸鳴又專程去法國、西班牙和義大利等國旅遊,飽覽各地的藝術精品,使自己受到莫大的啟發,尤其是歐洲繪畫的古典風格,再次激發了自己創作的激情。
逸鳴堅信:多一份耕耘,多一份收穫。一名好畫家,要吃得起苦,要持之以恆,要不斷地創作出為東西方人民都能接受、都能理解和都能喜愛的作品。為此,做一名好的寫實畫家,這是自己一輩子奮鬥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