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澄[淮劇國家一級演員]

陳澄[淮劇國家一級演員]

陳澄,女,1972年11月生,江蘇泰州人。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淮劇團國家一級演員。1991年畢業於江蘇省鹽城市魯迅藝術學校表演系,主攻青衣、花旦。主要代表作品有《趙五娘》、《天要落雨娘要嫁》、《牙痕記》、《板橋應試》、《太陽花》、《狸貓換太子》等十多部現代戲和古裝戲。2015年2月,在江蘇省戲劇家協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當選副主席。 曾獲江蘇省首屆青年演員電視大賽特等獎,江蘇省首屆戲歌大賽一等獎。她在2002年7月,參加文化部在湖南長沙主辦的全國地方戲匯演,2002年11月再次進京。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淮劇公主”陳澄 “淮劇公主”陳澄

青年淮劇名旦,1972年出生於泰州,一九九一年畢業於鹽城魯迅藝術學校表演系,主攻青衣、花旦。父親陳德林、母親黃素萍均為淮劇名角,特別是他的父親陳德林先生是淮劇界公認的“陳派”藝術創始人。陳澄曾先後主演過《趙五娘》、《天要落雨娘要嫁》、《牙痕記》、《板橋應試》、《太陽花》、《狸貓換太子》等十多部現代戲和古裝戲。她表演細膩、嗓音甜潤、唱做俱佳,在淮劇唱腔方面,既繼承了父母陳德林、黃素萍的藝術風格,又博眾藝術家之長,不斷吸收兄弟劇種的優點,逐步形成自己的藝術特色,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並得到專家的肯定。曾獲江蘇省首屆青年演員電視大賽特等獎,江蘇省首屆戲歌大賽一等獎。她在2002年7月,參加文化部在湖南長沙主辦的全國地方戲匯演,2002年11月再次進京。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主要作品

陳澄劇照 陳澄劇照

在陳澄的從藝道路中,先後主演過《趙五娘》《天要落雨娘要嫁》《板橋應試》《馬前潑水》《閻惜嬌》等多部優秀劇目。進入江蘇省淮劇團之後,主演了《太陽花》《一江春水向東流》《嗩吶聲聲》等多部新編力作,成功地塑造過許多不同性格的人物角色,為團體爭得了多項殊榮。

藝術特點

陳澄 陳澄

陳澄扮相俊美,表演細膩,嗓音甜潤,唱做俱佳,特別是在淮劇唱腔方面,既繼承了父母陳德林、黃素萍的藝術風格,又博眾藝術家之長,不但能掌握本劇種的特點,同時還能掌握越劇、滬劇、揚劇、錫劇等姐妹藝術的特點,不斷豐富自己,逐步形成自己的藝術特色,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觀眾親切地稱呼她為“淮劇公主”。陳澄的唱腔和表演也得到有關專家的高度肯定,已逐步成為近年來推動淮劇唱腔發展的青年一代代表人物。

藝術成就

陳澄做客央視戲曲頻道《名段欣賞》欄目 陳澄做客央視戲曲頻道《名段欣賞》欄目

陳澄在11歲時就曾隨父母到上海參加演出時登台演唱過淮劇,第一次的“觸電”經歷讓她終身難忘。在藝校畢業前曾幾度在地區舉辦的卡拉OK比賽中獲獎,畢業後曾在1993年7月鹽城市舉辦的青年演員大獎賽中獲一等獎。先後曾榮獲江蘇省第二屆中青年淮劇廣播大賽一等獎(榜首),江蘇省首屆青年戲曲節表演獎,1993年10月在江蘇省首屆“鹽阜杯”青年演員電視大賽特等獎,江蘇省首屆戲歌大賽一等獎。2002年7月參加文化部在湖南長沙主辦的全國地方戲匯演,在《趙五娘.書房會》一折中,主演“趙五娘”一角榮獲一等獎,該劇目於2002年10月赴京參加全國地方戲曲優秀獲獎劇目展演,受到首都戲劇界專家一致好評。2002年11月再次晉京,參加文化部主辦的全國“群星獎”優秀獲獎節目展演,主演淮劇《畫像》,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2004年,陳澄在越劇大師岳雪芬的指點下,成功排演了新編淮劇《祥林嫂》,該劇目給她帶來了中國戲劇的最高榮譽--第2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同時也獲得了第14屆上海戲劇白玉蘭戲劇主角獎。此外,所獲的榮譽還有:全國地方戲演員大獎賽(湖南、長沙)“一等獎”(江蘇省第一名);全國“紅梅獎”大賽(河南、鄭州)“一等獎”(榜首)、江蘇省第四屆、五屆淮劇節“優秀表演獎”、江蘇省第四屆戲劇節“優秀表演獎”;江蘇省優秀新劇目展演優秀表演獎;全國現代戲調演“優秀主角獎”等多項國家級、省部級大獎,2004年被江蘇省文聯嘉獎為“全國優秀文藝工作者”特殊榮譽稱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05年被評為“鹽城市突貢專家”。近年來不斷受邀於音像公司錄製個人專輯,取得很好的社會效益,2003年應邀參加了中央電視台《名段欣賞》欄目錄製播出《陳澄個人專輯》,並且連續三年在央視春節特別節目播出。2002年應文化部邀請晉京演出,受到了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同志的親切接見。其主演的新版淮劇《太陽花》,2005年8月赴京參加抗日戰爭紀念活動,該劇被評為本年度的“江蘇省舞台藝術精品工程”;2006年由江蘇省淮劇團新創作的大型現代戲《一江春水向東流》好評如潮,陳澄在其中飾演主角“素芬”,獲得很好的反響。

從藝經歷

央視著名主持人白燕升與陳澄一家 央視著名主持人白燕升與陳澄一家

和所有地方戲一樣,隨著劇場改制,淮劇一度式微,為了讓院團挺過難關,陳澄和身為團長的丈夫陳明礦一起四處奔走演出。只要有演出,陳澄幾乎場場不落。因為觀眾都喜歡“名角”,沒有“名角”登台,觀眾會掃興。作為團里的“大梁”,當劇團要下鄉演出時,她不得不放棄照顧家中90多歲的外婆;當觀眾點名請她出場時,她不得不丟下正在讀書的兒子……最讓她痛心的是,為了演出、為了救場,她曾三次在舞台上流產……“想起這些挺心酸的,但只要一站到台上,就把什麼痛苦都給忘記了。”陳澄說,這么多年下來,她對淮劇已經不能用“執著”二字來形容,它已經滲透到自己的骨血當中。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她的從藝經歷,她說是“辛酸並快樂著!”

兩會提案

2018年3月,全國人大代表、淮劇國家一級演員陳澄帶著《關於進一步強化戲曲進校園的建議》開始她的第一次履職。

陳澄認為戲曲進校園存在五個問題:

首先是在實施的過程當中還沒有細化,比如教育系統和文化系統相互配合的問題還沒有達成一定的共識。有的地方在教育、文化、財政、宣傳這四方面都做的不錯,溝通的比較好推進的就比較好。

第二是師資力量嚴重缺乏。教師是一個很有利的傳播者,在推進的時候很有主導意見,帶動學生學習,還可以和專科老師互相配合推進這件事,但具備這樣素質的老師太少。

第三方面,沒有得到財政方面的扶持,有很多事情要得到財政資助,才能把事情做到無後顧之憂,做到位。

第四,我們還缺少一定的氛圍,讓學生學有所展示。學生學習、接觸了以後應當繼續提高他的興趣,加強他們之間的切磋交流,包括學校之間民族藝術方面的交流,比如組織知識競賽或者成立劇社等等。還應聯合一些專業團體、戲劇者參與到活動當中去,一個演員就是一個傳播者,傳承人需要有這種責任和使命。

第五,應該有正規版的戲曲讀本,這讓學生能夠從文字方面直觀了解戲曲的發展史,品味民族藝術所折射出來的精髓。

解決戲曲進校園遇到的這些阻力,需要各方共同發力。從國家層面而言,教育、文化、財政、宣傳等部門乃至到省、市、縣都需要有密切的默契和配合。從社會層面來講,戲曲傳承人要有使命感和責任感,要有我們的文化自信,戲曲的魅力不僅在於唱腔優美、身台形表,更在於學這樣一門技藝,它使人高尚,予人使命,應當傳承下去。學校要承擔起來學校應有的職責。再到個人,孩子們體會到了戲曲的優秀精髓,就會輻射給身邊的人,傳播戲曲的魅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