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陳家祠堂現是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所在地,位於廣州市荔灣區中山七路陳家祠捷運站旁。陳家祠始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建成於光緒二十年(1894年)。光緒十四年(1888年)七月,以陳穎川、陳世堂的名義,用銀元21691元3毫8仙整,購買了位於西門口外恩龍里、荔枝灣福水堂等,總面積約36600平方米的地產,作為陳家祠的建築用地和出租田地。同年開始清理場地,光緒十六年破土動工,聘請當時嶺南最好的建築大師黎巨川來進行設計,並由他的瑞昌店承包。依據書院內保存完好的一副傳世楹聯中的“七十二縣宗盟共守”推定,是由當時廣東省72縣陳姓人氏合資興建的合族祠堂。
建築布局
陳家祠堂整體布局嚴謹、虛實相間,廳堂軒昂,庭院寬敞雅致。它薈萃了嶺南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以其“三雕、三塑、一鑄鐵”著稱,號稱“百粵冠祠”。陳家祠布局看似傳統,但寓意深遠。整座建築前低後高,中間有青雲巷,站在巷中抬頭仰望,能看到山牆上裝飾著一隻巨大的,口銜花籃展翅飛翔的蝙蝠灰塑,代表著富貴和祝福。又如,把為防火而設立的青雲巷也設計成南北貫通,層次遞進的巷道,意為層層遞進,寓含了希望陳氏子弟通過青雲巷能平步青雲,考中功名,步步高升,光宗耀祖。
傳說
在陳家祠的整個修建過程中,民間還流傳著這么兩個故事:一、石鼓。古代,住宅、祠堂門前的石鼓大小、造型是非常講究和嚴格的,與人的地位、官職有關。據說,在陳家祠建築工程進行兩年後,族人陳伯陶科舉考中探花,清政府特賜殊榮,允許陳氏家族在宗祠前立巨型石鼓,以示彰表。陳家祠門口的石鼓高達2.55米,是目前廣東已發現的最大的石鼓。
二、大門。陳家祠大門,每扇高6.7米,寬2.5米。當時曾想,每扇都用一塊完整的木板做成。為此,設計師黎巨川找到一位木材商,說自己可在海南島找到符合要求的木材,索銀200兩。黎巨川要求該木材商交200兩銀作為保證金,如能如期運回則給他400兩銀。結果,那木材商伐下大樹後,運不下山,損失了200兩銀子的保證金。最後,陳家祠的大門,只好採取三拼方法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