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文[熱能博士]

陳方文[熱能博士]
陳方文[熱能博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方文,南京某大學一位熱能專業的研究生。1985年畢業於南京某著名大學。研究生畢業後攻讀博士,1986年成 為母校熱能專業的博士生。1988年與王玲鳳結婚。1989年陳方文獲博士學位留母校工作並把妻調校實驗室工作。1993年9月,一位朋友要介紹他到澳大利亞發展,這本無什麼不妥。可他在還沒有辦成出國手續的情況下,與夫人一起雙雙辭去了學校工作。後因遲遲沒辦下出國手續,朋友有改換介紹他人。陳方文夫婦沒有能出國,還失去了工作崗位。這以後他曾與同學合夥開了家專營水暖設備的公司,因不會經營,三個月後公司垮了。他也曾再找工作崗位,但以自己是博士為由,要價太高,年薪不達十萬元以上免談。1996年南京某發電廠錄用陳方文月薪2600元,陳方文不滿。然而工作時間不長,他又是覺得廠里機制太死,又是認為領導水平不高,特別令他不快的是直接領導自己的是大學文憑和大專文憑的人。於是又離開了崗位。1999年後陳方文再不願找工作。從此再家閒呆著,除了爬山、逛公園,就是看書,而且迷上的是《易經》。妻子多次勸他振作精神,重新設計自己的未來,他都聽不進去,家裡的生活越來越難以維持。一次妻子路過一家銀行,見到門前有一位帶著眼鏡,穿著西服,打著領帶的男子躬身蹲在那兒,面前放著一個碗當街乞討。仔細一看原來是自己的丈夫。妻子又氣又惱,回家還是勸他選擇人生髮展之路,他仍然不聽,還是去當街乞討。於是在2004年11月和陳方文離婚了。

基本信息

情景再現

2005年7月6日,南京丹鳳街上熙熙攘攘,而在這時,一名中年男子,衣著整潔,戴著眼鏡,一身書卷氣的乞丐出現在路人的視野中。與其他乞丐一樣,他面前放著一隻乞討用的小碗,裡面放著幾枚硬幣。他木然地看著人來人往,可能沒有人想到,他曾是南京一所名牌大學的熱能博士,而且是早期國家的一個重點項目的主要技術骨幹——陳方文!

紅顏知己

1984年春,陳方文還在讀研究生的時候,有人給他介紹了一個女朋友。女友王玲鳳是南京市本地人,高中畢業後考上江蘇省輕工技術學校,後來被分配到一家國有企業工作。 經過一段時間相處,王玲鳳覺得陳方文的確非常聰明、學識淵博,不過性格有些內向和固執。幾個月後,王玲鳳第一次把陳方文帶回家,碰巧她家的抽水馬桶出了點毛病,陳方文二話沒說捲起袖子就修理,三下五除二便解決了問題。他還找來一個空飲料瓶,灌上水後放進馬桶的水箱裡,說這樣可以節約用水。王玲鳳的母親感到非常滿意。

1985年冬,陳方文對王玲鳳說,他馬上就要畢業了,想繼續考博士。他還說,他所在的學校次年就招熱能專業博士,這正好跟他的專業對口,而且他對考博士信心十足。王玲鳳見陳方文如此有志氣又有實力感到很欣慰,當即表示大力支持。

陳方文說到做到,果然在1986年成為母校熱能專業的博士生。考上博士後,陳方文總是想著作出一點成績來,以此來回報王玲鳳的一片真情。1987年,有一個國家科研任務,是國家863計畫能源領域燃煤磁流體發電項目。1988年,陳方文終於如願以償,和自己的紅顏知己一起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突遇挫折

1990年夏天,陳方文順利地拿到博士學位,留在母校工作。學校按規定分給他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陳方文見妻子所在的國企效益不好,便想方設法把她調進學校的實驗室。1993年9月,他們的女兒出生了。就在這時,陳方文興致勃勃地對王玲鳳說,有個朋友知道他是熱能博士,非常看重他的才能,邀請他到澳大利亞去發展,並許下了種種優惠條件。在利益的誘惑下,夫妻兩人都不禁怦然心動,四道目光交錯在一起時找出了答案——辭職,去澳大利亞!

1994年,他和愛人雙雙辭職,準備出國到澳大利亞發展,等了幾個月後,卻見簽證卻遲遲沒有辦下來,而那個鼓動陳方文出國發展的傢伙,見狀不再管他們了。

沒有了工作,沒有了收入,怎么生活呀?王玲鳳左思右想,最後還是決定硬著頭皮去找學校領導,請求校方允許他們夫妻回去上班。然而校方沒有答應她的請求。

當時,陳某夫婦雙雙辭職時,他們的孩子剛出生不久。出國不成,又沒能回到學校,他們的生活產生了一些困難。陳某想自己做一點事,自己搞了一個小產品,在外面開了個小公司。但由於他不諳市場深淺,又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和合作夥伴鬧翻了,公司很快就沒落下來,而且血本無歸。

公司停辦後,陳某也曾四處找工作,但一直不是很順,碰了不少釘子。他曾在省里一家單位找到一份工作,工作也很認真,但因待遇與自己期望相差太遠,又離開了。

陳方文的遭遇讓他當年的導師也很著急。1998年,這位博導幫陳方文介紹到廣州一家能源所工作,月收入3000元左右。博導老師覺得,當年這樣的收入應該是很不錯的,但陳方文在那裡卻感覺並不如意。在那裡,陳方文覺得與他條件相當的人每月收入是5000元,而他卻拿不到那么多。他向領導提出應加工資,單位給他加了一些,但與別人還是相差很遠。於是由於心理的不平衡,陳方文又從廣州回到了南京。博導得知後問他為何不幹了,陳方文只是笑笑沒說話。

一系列的不順利讓陳方文徹底的絕望了,從此他就一直呆在家裡,不想出去找工作,也不願意工作,只想過所謂簡單的生活。

一蹶不振

從1999年開始,陳方文再也不願意出去找工作了。為了工作一事,王玲鳳沒少跟他吵,她罵丈夫是爛泥扶不上壁。陳方文則說來說去都是那句話:他讀了將近20年書才成為博士。本想從此過輕鬆的日子,沒想到竟然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現在什麼都不想乾,只想像古時候的員外甚至道士那樣,過輕鬆、簡單的日子。從此,陳方文真的過起了員外似的輕鬆日子。他們的住處後面是著名的紫金山,旁邊是玄武湖公園,每天早晨爬山和逛公園成了他的“必修課”,回到家後他就看書。

陳方文迷上了《周易》。他不但每天研讀,還拜南京市幾位《周易》研究專家為師。研讀《周易》後,他說起話來總是玄之又玄,經常讓王玲鳳聽得一頭霧水。

王玲鳳越來越受不了他了。2000年的一天夜裡,女兒忽然發高燒,王玲鳳叫醒陳方文,讓他一起抱女兒去醫院。陳方文卻說:“有什麼大不了的,不就是有點發燒嗎!小孩子要順其自然,天生萬物,萬物天生……”當時家只有幾十元,王玲鳳只得半夜三更敲開鄰居家的門,向人家借幾百元,然後帶女兒去看病。由於延誤了治療,女兒已經轉成肺炎,王玲鳳只好再次找人借錢,這才把女兒的病治好。就在這時,王玲鳳所在的單位被私人買斷,她只好下崗回家。

2000年初,王玲鳳又在一家超市找到工作,每天工作時間比較長,收入卻只有幾百元。沒有辦法,她只好硬把丈夫往外趕,希望他出去找份工作。陳方文被趕出去後竟然找朋友研究《周易》。看讓陳方文找工作不行,王玲鳳就讓他在家裡照顧女兒。2001年夏的一天,被陳方文鎖在房子裡的女兒一不小心碰翻花瓶,花瓶正好砸在女兒的頭上,結果女兒到醫院縫了五針。

2004年4月,王玲鳳上街辦事,在丹鳳街一家銀行大門口,看見陳方文坐在地上,他戴著眼鏡,穿著一身西裝,打著領帶,面前擺著她以前給女兒買的不鏽鋼小碗,碗裡放著幾枚硬幣,小碗的旁邊還用硬幣擺了個八卦圖形。王玲鳳不禁大吃一驚:天哪,丈夫竟然在乞討!她羞得面紅耳赤。王玲鳳在心底長久的憤怒終於爆發了,於是在2004年11月和陳方文離婚了。

人生解脫

陳方文從離婚以後,更是變本加厲,由業餘乞丐升級到了專業乞丐。

他從一個博士淪落到乞丐,而且公然在省城乞討的訊息不脛而走。於是,中國媒體瘋狂的炒作。一時間,陳方文的大名響徹起來,甚至成為了中國教育學術界的一個經典案例。這時,陳方文的親友都不禁開始臉紅,一個大學博士生,居然因為找不到工作而成為了乞丐,而這個人偏偏是自己的親友。可陳方文卻並不引以為恥,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是在尋找一種屬於自己的生活,這種生活是和諧的,安寧的,不受塵事所羈絆。

面對這個背景和慘痛經歷,在問到他身為一個博士,淪落到這種地步的想法時,陳方文說:他已經離開學校很久了,早就不是博士了。乞討對他來說是很輕鬆的事。他又不是去偷去搶,沒什麼難為情的。他不在乎別人怎么看,也不想為生活所累,只想過一種簡單的生活。他過得很快樂,希望大家不要打擾他。

社會關注

南京某大學社會學博士李桐說:陳方文之所以走到這一步,根本原因是他不能正確對待挫折,當遇到打擊、面對挫折時,他不是繼續拼搏,而是迴避、躲讓甚至妥協,以致走向頹廢。

李博士希望社會和家人都不要歧視陳方文,特別是他的家人,應該從各方面尋求幫助。國家培養博士很不容易,要讓陳方文早日從頹廢中走出來,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