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陳士富,字仁和, 1955年1 月生於貴州安順,現任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館長,中國博物館協會名譽理事長、中共黨史研究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書畫研究院院長、中國東方白馬書畫院名譽院長 。
榮譽成就
長期學習和研究山水和花鳥畫創作,積極參加各種層次的中國畫研修班,潛心鑽研,積極進取,逐漸形成了構圖滿實,氣勢恢宏,渾厚蒼勁的創作特色和藝術風格。許多作品被國家和軍隊重要場館存掛與收藏,許多作品被國家領導人作為禮品送給外國友人。曾先後出版了《中國國家安全若干問題透析》、《戰爭縱論》、《大國政治抉擇》、《大危局——全球重大問題解讀》等著作,創作了《藍天衛士》、《綠色年華》、《與電波同行》、《貴州放歌》、《難忘軍旅》等歌詞,並在各種比賽中獲獎。多次參加國內外美展和參加國家機關舉辦的為“希望工程”、“彩虹工程”等捐贈作品筆會、捐資助學救災活動,受到廣泛讚譽。
作品市值
陳士富先生的斗方作品市值80000元/平尺。
媒體報導
軍事博物館館長陳士富少將的情懷:追求文化創新的中國氣派
坐落在北京長安街上的、已有50年歷史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當下正在進行大規模改造和擴建。但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它接待的參觀人數平均每天仍超過上萬人,這在我國文博事業的發展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如此好的局面,與現任館長陳士富少將的積極作為密不可分。2010年7月,軍博展覽大樓改造和擴建工程正式立項,考慮到大型武器裝備的搬遷工程巨大,成本很高,軍博人一度曾有
實踐證明,陳士富的做法是富有遠見的,不僅滿足了人民民眾對先進軍事文化的需求,且延續了軍博多年形成的觀眾群和服務理念。
從士兵成長為將軍
陳士富1955年1月出生於貴州安順農村,從國小習成績優異。1973年,他高中畢業。由於當時正處“文革”中,尚未恢復高考,他只好回鄉,先在鄉村學校任代課教師,後到鄉政府當文書,當年年底入伍,成為二炮某基地戰士。
在部隊,陳士富的文藝才能很快嶄露出來,畫畫、做幻燈片、寫標語樣樣行,成了寶貝,以至於他考上大學,部隊都沒捨得放。雖然沒有上成大學,但陳士富從士兵直接提乾,後選調到二炮機關、總部機關工作。
陳士富興趣廣泛,十分好學。在總部機關工作時,他非常關心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戰略,為了深入研究這些領域的問題,他看了大量書籍並考上中國軍事科學院戰略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此前已通過自學考試和函授學習取得大專和本科文憑)。經過幾年的潛心研究,陳士富收穫頗豐,出版了《中國國家安全若干問題透析》、《戰爭縱論》、《大國政治抉擇》、《大危局——全球重大問題解讀》等專著。
2009年,陳士富被任命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館長,完成了從士兵到將軍的跨越。在這個位置上,他更多地思考如何發展先進軍事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問題。他認為,推進先進文化建設首先要唱響“主鏇律”。他說,百花齊放、尊重差異、包容多樣不等於放任自流、各行其是。當前,我們的文化發展缺的不是所謂“政治空間”,而是缺少積極探索與創新的勢頭和幹勁。他特彆強調,軍隊文藝工作者要自覺肩負起推動先進軍事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繁榮發展的光榮使命,以寬闊的視眼、深邃的智慧去盤活和駕馭各種文化資源和原創要素,努力創造出體現人民形象、引領時代風尚、新穎生動、深受大眾喜愛的具有中國氣派的作品。
在陳士富的推動下,從2010年開始,軍博積極推進重大軍事歷史題材藝術創新工程。它堅持國家氣派、風格和標準,嚴格、規範評審程式,成立由21名著名藝術家組成的藝術評審委員會,集中全國、全軍範圍內老、中、青三代知名畫家參與創作,每年堅持創作30-50件大部頭作品,並徵集名家書法作品。
今年,在陳士富的帶領下,軍博又開始創辦軍事文化創意產業園、打造特大型國防教育基地的新征程。目前,他們已與北京市豐臺區簽訂用地協定。這一項目有五大功能,即兵器展示、體驗互動、國防教育軍訓、軍事文化產業開發、紀念瞻仰。
“搜盡奇峰打草稿”
陳士富自幼喜歡繪畫,雖然沒有機會上美術學院深造,但他一直堅持研習,一路走來,付出許多,辛苦許多,收穫許多。
從20世紀80年代起,陳士富開始研習唐代李思訓,兩宋范寬、李唐、劉松年和近現代趙望雲、關山月、魏紫熙、黃秋實、宋文治等大師的名作,與此同時,參加一些研修班深入學習,開始創作中國畫。
有一次,陳士富登門向關山月老先生請教。在談到“南派”與“北派”的區別時,關老幽默一笑說:“我不在意‘南派’、‘北派’,只追求中國氣派”。關老這一句話對陳士富影響至深。正是對中國氣派的追求,使陳士富的中國畫創作在兼收並蓄中,呈現出寫實加重彩、追求氣勢美的特點。
為了追求中國氣派,許多名山大川都留下了陳士富的足跡。他觀山總是追求多角度、多側面,尤其是注重遠眺、力求看到山的全貌。為此,陳士富走的山路往往比別人要遠很多、難得多,但他看到了與眾不同的景觀。真可謂“搜盡奇峰打草稿”(明末清初畫家石濤語)。
研究戰略問題和在總部機關工作的經歷,使陳士富具備很好的全局觀念,這反映在他的畫中就是追求真山真水真物渾然一體的整體美。
在技法上,陳士富在堅持傳統中國畫技法的同時,注意吸取現代中國畫和西畫技巧,力求在多手法結合上尋找新的創作技巧和創作風格。他的畫用筆細膩,具有較強的描述性和寫實性;在造型上力求自然大方、雄渾大度,營造一種充滿生機與蒼勁大氣的視覺圖式;在著色上比較大膽,濃墨重彩,充滿自然氣息。
陳士富的畫作多次參加全國和全軍美術展,部分作品還在法國巴黎、美國紐約、日本東京、韓國漢城和香港、澳門等地展出。作品《春韻》,1998年參加紀念周總理誕辰100周年全國百名書畫名家作品邀請展;《秋陽下的高原》,1999年參加紀念張大千誕辰100周年全國百名書畫家名家作品邀請展;《天地悠悠》,2000年參加“金剛經千禧百家書畫典藏”邀請展,被中國四大佛教聖地和日本、韓國佛教會收藏:《峽江圖》,2000年參加“千古絕唱唐詩宋詞書畫典藏”全國百名書畫名家作品邀請展:《奔流不息》,2000年參加紀念聯合國成立50周年全國百名書畫名家作品邀請展;《雄關》,2001年參加當代中國畫高級人才成果展暨全國畫院院長新作展;《泰山晨曦》,2003年參加“國際華人中國書畫名家藝術大展”。
建世界一流“紅色大館”
興建於1958年的軍事博物館,是我國唯一的綜合性軍事博物館,是全軍唯一的全面對外開放單位。2009年,陳士富接任館長時,已免費參觀的軍博在發展上正面臨主體結構有安全隱患、展陳體系有待革新、展覽面積嚴重不足、文物管理落後、文物收藏保護設施設備比較簡陋、觀眾服務用房和設施嚴重短缺等諸多難題。
為了解決這些難題,讓軍博煥發青春,並進而把它建設成世界一流的“紅色大館”,陳士富東奔西走,爭取各方支持;同時,動員全館工作人員拓寬思路,多做工作,推動軍博各項工作上台階。
“不到長城非好漢,不來軍博很遺憾”,這是陳士富為新軍博制定的影響力目標的形象表述。為此,他帶領全體館員已開始一系列布局——
軍博老的陳展體系主要是軍事歷史,為了適應文博事業的發展和觀眾的需要,陳士富力主將其改為以軍事歷史為主,軍事科技、軍事藝術陳列為輔的新陳展體系,陳列重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戰爭陳列、新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陳列以及人民軍隊專題陳列、兵器陳列。此外,還設定中國歷代軍事陳列、軍事科技陳列、軍事藝術陳列和臨時展覽。
陳士富接任館長時,前館長沒與他簽文物交接手續,原因是文物太多一時無法搞清。陳士富下決心改變這種狀況,他要求工作人員把賬目完善起來,並建立數位化管理。同時,陳士富積極推動全軍性軍事文物普查,搞清楚沒有進軍事博物館的軍事文物有多少、在什麼地方。經他多方協調和推動,新的軍事文物徵集辦法,去年在全軍執行。
以2008年3月軍博免費參觀為標誌,軍博的管理服務已從過去以管理為核心,調整為以服務為核心。陳士富上任後,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把這一理念變成軍博人的共識,他提出要立足現有條件提升服務水平和質量,如為殘障人配備輪椅、搞好參觀引導、為排隊觀眾增設遮陽和避雨設施、為突然生病的觀眾進行及時救治等。
為了擴大和提升軍博影響力,陳士富上任依始就提出創辦軍博網站。2010年8月1日,軍博網際網路站正式上線運行,現在網上觀眾已超過來軍博參觀的人數。
目前,軍博展覽大樓正按照國際一流博物館建設標準施工,進展順利。加固改造後,軍博展覽大樓建築面積將從現在的6萬平方米擴大到15.02萬平方米,展覽面積將增至近7萬平方米;總建築規模中抗震加固3.3萬平方米,新建改建11.7萬平方米。
對於常人來說,一般難以在文博事業管理和繪畫藝術、詩歌、國家安全戰略研究等多個領域都取得成就,但以“乾什麼事都要乾好”為座右銘的陳士富做到了這一點。
如今,已是中國美術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共黨史研究會理事的陳士富,仍不斷追求文化創新的中國氣派,率領軍事博物館的員工爭做先進軍事文化建設的排頭兵。(記者 陳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