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1966年科學院研究生畢業參加工作。1982--1984年赴美國St.Louis大學合作研究"中國短周期地震波的衷減",1990--1991赴聯邦德國Hamburg大學合作研究"用數字地震記錄研究歐亞地震活動性。"現為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地震局優秀博士生導師。
擔任職務
曾任中國地震學會第三、第四屆理事;1986--1998年任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第九研究室 主任 。現任 "全國火山學會"常務理事;"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期刊主編;《中國地震台網觀測報告》、《中國地震年報》、《中國地震台臨時報告》主編;《地震學報》、《世界地震譯叢》編委。社會兼職:國際地震委員會委員;國際地震分區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委員會專家組成員;中國地震學會專業委員會委員。
主要業績
在世界上首次進行了下列理論研究:套用極值理論進行地震中長期統計預報;震源機制與烈度分布的關係;從理論上失導出了面波震級的量規孫子數,提出斷裂力學的地震破裂模式,找到了地震發生的環境剪應力場 與震源與震源參數之間的定量關係,開闢了由震源參數估計環境應力值的新方向;發現震源譜中有三個拐角頻率,提出了新的完全宣的地震定標律;這發現地震國徽能和峰值加束度對環境剪應力場 有強烈的領帶性,並找到了他們之間的函式關係。其研究成果多次獲國家地震局和地球物理所物質進步獎,在國內外地震學界具有一定的影響和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