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陳培秋,1954年8月生,中國湖南衡陽人,現居住廣東乳源(瑤族之鄉),工程師、詩人、企業家、收藏家、慈善家。
概述
他為人重德,處世隨緣,善孝為懷,篤行正直,樂觀世事,笑對人生。他富不忘本,為學校、鄉村、敬老院等民生事業捐款資助,清正濟世,精忠報國。“收藏家”這個詞,似乎本身就帶有很高的含金量,沒有真金白銀又如何購得心愛之物並收之囊下?今天來看,藝術品依舊是塔頂的財富階層玩耍的奢侈品。陳培秋是我熟知的藝術品收藏家之一,依靠自己的智慧或許還有上帝的眷顧,聚集到“藏”的“金”,1988年他懷揣1000萬元和對藝術的熱情投身到藝術品收藏中。截至目前,共擁有藏品800餘件,其中精品五六十件。 陳培秋近年一直致力於本身的藝術性研究,藏品大都出自國內實力派藝術家之手。如上所述,個人資金的有限性也決定了藏家需要對作品進行取捨,以便保證整體收藏的完整性。 通過“舍”與“得”, 陳培秋始終在做藏品梳理,他願意從藝術本體的角度與層面調整作品收藏。在他眼裡無所謂“古代”或“當代”,藝術家的選擇很重要,他更看重藝術家在中國美術史上的位置。陳培秋主要收藏古代與當代的藝術家架上作品,如張作霖、張學良墨寶、毛澤東瓷器、清朝瓷器、顧景舟茶壺、陳鳴遠茶壺、黃山壽駿馬圖、金夢石畫作等等,是中國當之無愧的實力派群體代表,以後他要投建博物館。陳培秋說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當然也不否認新生代藝術家,只是自己的收藏重心不在於此,偶爾碰到亮點 積累中找到“心動”的感覺 陳培秋的收藏之道是:不能抱著過高增值預期投資,他說,“那不靠譜”。首先要學會面對作品本身,用眼睛和心靈體會它帶給你的感受,再考慮擁有它,往往會得到意想不到的“附屬品——投資回報”。這樣看來,回報與收藏家似乎是一對冤家,最終卻能做到殊途同歸。
相關人物
陳培秋,1959年11月出生,材料學院材料加工學科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上海市矽酸鹽學會會員。1995年以來,主持和重點參與的縱向項目和橫向項目共二十一項,近幾年在國內外主要刊物上發表論文二十多篇,申請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三十多項,已授權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6項,先後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優秀新產品三等獎一項,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紀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