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陳國珍,分析化學家和化學教育家,畢生致力於分析化學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培養了眾多的分析化學人才。他是研製中國核子彈、氫彈和核潛
艇等尖端技術的參與者,為中國的核科學事業和海洋科學技術事業做出了貢獻。 1916年12月1日,陳國珍出生於福建省廈門市一個小職員家庭。由於家庭經濟拮据,1934年他在廈門同文中學高中畢業時,父親希望他找個工作以便養家餬口。廈門大學報考日期截止的那一天,幾位同學邀他一起去報名。在陳國珍的要求下,父親勉強同意,考試結果陳國珍高中紅榜。
入學後,陳國珍學習刻苦。盧嘉錫是該班普通化學課的助教,當批閱陳國珍的第一份實驗報告時,發現他不僅字跡工整,而且對實驗現象觀察仔細,解釋清楚,認為他是一棵好苗子。盧嘉錫特地拿著這份實驗報告找到陳國珍本人,給他更多的指導和勉勵。他們就這樣相識了,既是師生,也是知心朋友。現在陳國珍家裡還珍藏著兩本他大學時代的作業本,一本是他在1935年二年級階段學習定性分析化學的實驗報告,一本是他在三年級階段學習物理化學的實驗報告。報告上還有盧嘉錫批改的紅色英文字,同樣清麗工整。從這兩本實驗報告可以看出陳國珍學習是十分認真的、刻苦的。
1938年大學畢業後,陳國珍到福建省建設廳擔任技術員,參加試製自產改良紙的工作。3年後,他受聘回到廈門大學化學系任教,先後擔任過普通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有機分析化學、工業分析和化學文獻等課程及有關實驗的教學工作。在此期間,他還在系主任劉椽教授指導下進行科學研究工作,完成了《土茯苓根的初步研究》的論文。1947年初,經當時的系主任盧嘉錫的推薦,他申請英國文化委員會的獎金獲得批准,於1948年夏到英國倫敦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他師從維爾奇(Welch)教授,研究用X射線分析法測定反應產物的組成,以研究各種固態金屬化合物與碳酸鹽在有或無催化劑存在下的燒結反應,以及某些礦物與碳酸鹽的固態反應。
兩年半的留學生生活,在實驗室、圖書館和倫敦博物館中心,處處留下了陳國珍尋覓知識的足跡。為了節省開支,他每天自己做飯,每月給國內的妻子、女兒寄回10英鎊。儘管這段時間生活比較艱辛,但他卻很樂觀、充實,在工作之餘,他打網球、爬山,還學會了吹黑管和打橋牌。
1951年1月,陳國珍通過了博士論文答辯,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他此時雖身在異鄉,心中卻無時不在想念著祖國。獲得學位後,他立即乘船回國,受聘回到廈門大學化學系任教授,實現報效祖國的宏願。
精心育新人
陳國珍回國不久,盧嘉錫就推薦他接任廈門大學化學系系主任。在擔任系主任的8年中,他在盧嘉錫等前任系主任艱苦創業的基礎上,為化學系的發展壯大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在他的倡導下,廈門大學化學系在國內首批設定了儀器分析專門化,購置了當時十分先進的X光衍射儀、分光光度計、攝譜儀、螢光計和極譜儀等許多電子儀器,為開展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無論是在擔任系主任,還是1959年以後擔任廈門大學校長助理期間,陳國珍都十分重視教學工作。他不僅為高年級學生和研究生講授儀器分析專業課,還特別重視為剛入學的一年級本科生講授普通化學基礎課。他備課十分認真,即使十分熟悉的課程也是如此。在上課的前一天下午和晚上,他拒不會客,關在房間裡面對著牆壁背誦講課的內容。他上課的特點是概念闡述嚴謹,條理分明,由淺入深,引人入勝,深受學生的歡迎。60年代初,為了示範“少而精”的教學法,他在肩負繁忙的行政領導事務的同時,再次為一年級本科生講授普通化學課程。廈門大學教務處特地將他講課的錄音播放給全校文、理各科中青年教師收聽,號召大家學習陳國珍的教學方法。
陳國珍在廈門大學化學系執教近20年,為國家培養了眾多的分析化學人才。他的學生遍布祖國各地,其中不少人已經成為學術帶頭人和單位負責人,成為我國分析化學隊伍中的骨幹力量。
研製工作
60年代初,黨中央為了獨立自主地發展我國的核力量和在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中套用核技術,決定從高等院校和其他部門選調一批專家加強我國發展核工業的力量。陳國珍就是這批被選調的專家中的一位。1962年8月,他到第二機械工業部(後改稱核工業部)任生產局總工程師,併兼任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員和研究室主任。他身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切從黨和國家的利益出發,毅然告別生活了四十多年的故鄉,投入為我國生產第一顆核子彈的戰鬥行列。
到第二機械工業部後,陳國珍的具體任務就是組織和領導一批科技人員,力爭在最短的時間裡完成各種核燃料產品的質量控制分析,並建立相應的分析方法。在600多個晝夜裡,他領導著一批科技人員爭分奪秒,為了給負責安裝核子彈的物理學家們提供質量符合要求的鈾-235材料,他們廢寢忘食,終於解決了鈾-235中含量低至百萬分之一或10億分之一級的雜質的分析問題,保證了核子彈試驗任務的順利完成。1964年10月16日15時,我國第一顆核子彈爆炸試驗成功了。陳國珍和他的助手們心中無比激動,因為在這一聲爆炸中飽含著他們辛勤勞動的汗水。在這以後,又相繼有鈽彈和氫彈爆炸成功,又有核潛艇生產成功,這一次次的勝利都記載著陳國珍的一份份功勞,使他的名字進入了我國現代核科學家的行列。
在第二機械工業部工作期間,陳國珍還考慮到許多核材料都具有放射性,在核燃料生產過程中,工作人員可能會受到核放射的侵害。因此,他主動提出建立自動化流水分析線的任務。經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在他的指導下,終於使核燃料生產廠基本上實現了全分析過程的自動化。
海洋分析工作
廈門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從小在海邊長大的陳國珍,對海洋有著深厚的感情和濃厚的興趣。早在大學時代,他就利用假期測定過海水中一些元素的含量。50年代末,陳國珍倡議並領導著一批教師研究海水中各種常量元素的分析方法,於1965年編寫出了《海水分析化學》一書由科學出版社出版。此書不僅對海水中各常量元素的分析方法進行了綜述評論,還推薦出數種方法進行驗證實驗。它的問世對我國海洋研究工作是一個有力的促進。1979年冬,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聘請陳國珍兼任該所研究員,請他領導幾個單位的科學技術人員合作編寫《海水分析化學》一書的姊妹篇——《海水痕量元素分析》。此書於1990年由海洋出版社出版。1980年,陳國珍被任命為國家海洋局副局長。此後,他致力於中外海洋科學技術合作交流事業,多次率團到美國、義大利、法國、加拿大等國參加海洋學術討論會,並與法國國家海洋開發中心就執行海洋科學技術合作等問題進行磋商,以及安排我國參加海洋二氧化碳監測國際合作事宜。
著書立說
陳國珍在注重人才培養的同時,還傾畢生精力撰寫學術專著,將自己豐富的學識留傳給後代。從1961年編寫《分光光度法》一書之後,30多年來他陸續撰寫或主編出版了18部專著。
“文化大革命”期間,許多單位的工作幾乎都停頓了。陳國珍還堅持每個星期天都到空蕩蕩的北京圖書館裡收集有關螢光分析法的資料。他主編的《螢光分析法》一書於1975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有人說它是“文化大革命”期間出版的少數幾本自然科學專著之一。此書出版後,深受讀者的歡迎。時過十幾年,科學出版社建議對該書進行補充修改後出版第二版。陳國珍帶領他的幾位學生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補充、修改,於1990年出版了該書的第二版。這本書的問世對推動我國螢光分析法的研究和套用也是一個有力的促進。1987年以後,陳國珍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他又與兩位學生合作編寫了我國第一部有關螢光分析法的博士生教材——《螢光分析進展》,於1992年由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
陳國珍十分注意把寫書與培養人才結合起來。他主編的書大致經歷以下幾個步驟:首先由他提出編寫全書的宗旨、大綱和體例;與參加編寫的人員仔細討論,統一認識和方法;各人分頭蒐集材料,分章負責在限期內完成各自編寫任務;初稿交陳國珍逐字逐句仔細審閱後提出修改意見;最後由編寫者各自修改定稿。在他領導下參加編寫的有許多單位的眾多同志,他們回憶起在陳國珍領導下參加寫作的往事,都深感在他領導下工作,不僅學到了許多業務知識,而且還從他的身上學到了嚴謹的治學態度和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
陳國珍今年已經逾80高齡了。半個世紀以來,他熱愛祖國,熱愛工作,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為發展我國的教育事業、核科學事業和海洋科學事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黨和人民給了他很高的榮譽。1959年,他曾榮獲福建省勞動模範稱號,參加慶祝建國十周年福建省勞動模範及先進工作者代表觀禮團晉京觀禮。他還擔任過廈門市政治協商會議常委,福建省人民代表和福建省人民委員等職務。自1964年至今,他歷任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第四、五、六、七屆委員。他還曾擔任中國化學會理事,廈門市化學會第一任理事長,中國核學會理事。他現任中國海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海洋化學學會理事長和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
他現在雖然年事漸高,體質漸差,但他還在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兼任研究員,在廈門大學化學系任兼職教授和博士生導師,為國家培養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研究人員多人。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在90年代的大好春光里,陳國珍的事業將像參天大樹,挺拔綿長。
(作者:王尊本)
個人經歷
1916年12月1日 出生於福建省廈門市。
1938年 畢業於廈門大學化學系,獲理學學士學位。
1938—1941年 任福建省政府建設廳技術員。
1941—1948年 任廈門大學化學系助教、講師。
1948—1951年 赴英國倫敦大學帝國科學技術學院化學系留學,獲哲學博士學位。
1951—1962年 任廈門大學化學系教授、系主任,廈門大學校長助理。
1962—1980年 任第二機械工業部生產局總工程師、副局長,兼任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員、分析化學研究室主任。
1978—1982年 當選為中國化學會第二十屆理事會理事。
1979年 兼任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員。
1980年— 任國家海洋局副局長、學術委員會主任、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名譽主任。
1987年— 任廈門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論著
1 陳國珍.分光光度法.北京:科學出版社,1961.
2 陳國珍主編.海水分析化學.北京:科學出版社,1965.
3 陳國珍主編.鈾和鈽的流線分析.北京:中國科學院原子核科學委員會,1970.
4 陳國珍主編.氣相色譜分析.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71.
5 陳國珍主編.輻射劑量監測方法.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72.
6 陳國珍主編.流線分析.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74.
7 陳國珍主編.螢光分析法.北京:科學出版社,1975.
8 陳國珍主編.金屬鈾分析.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77.
9 陳國珍主編.超鈾元素分析.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77.
10 陳國珍主編.流線分析.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78.
11 陳國珍主編.海水提鈾.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0.
12 陳國珍,黃賢智,劉文遠等.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法(上冊).北京:原子能版社,1983.
13 陳國珍,黃賢智,劉文遠等.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法(下冊).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7.
14 陳國珍.陳國珍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1988.
15 陳國珍主編.海水痕量元素分析.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
16 陳國珍,黃賢智,鄭朱梓等.螢光分析法(第二版).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
17 陳國珍主編.生產過程自動分析.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
18 陳國珍,黃賢智,許金鉤.螢光分析進展.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