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
婦女外陰瘙癢,甚則癢痛難忍,坐臥不寧,或伴帶下增多等,稱為“陰癢”,有稱“陰門瘙癢”、“陰蠚”等。
概述
陰癢,病證名。出<肘後備急方>卷五。又名陰門癢。<婦人大全良方>主張內服龍膽瀉肝丸、逍遙散,外以桃仁研膏和雄黃末,或雞肝納陰中以殺其蟲。或針刺陰廉、曲骨、三陰交。<濟陰綱目>之論陰癢生蟲 “大全云:婦人陰癢者,是蟲蝕所為,三蟲在於腸胃之間,因髒虛,三蟲動作,蝕於陰內,其蟲作熱,微則為癢,重者乃痛也。(陰癢生蟲,當與腸胃求食之蟲不同,仲景曰:風三蟲,此當從風木所化,故治法悉以清肝為主) 薛氏曰:前證屬肝經所化,當用龍膽瀉肝湯逍遙散以主其內,外以桃仁研膏,和雄黃末或雞肝納陰中,以制其蟲。”歷代婦科醫籍均有記載。<外科正宗> 、《瘍醫大全》有較詳盡之外治法。本病多與帶下有關,治療上除內服藥外,還要配合外治,並應注意衛生,增強體質,做好預防工作。
病因
陰癢者,內因臟腑虛損,肝腎功能失常,外因濕、熱或濕熱生蟲,蟲毒侵蝕,則致外陰癢痛難忍。如《景岳全書·婦人規》所言:“婦人陰癢者,必有陰蟲,微則癢,甚則痛,或為膿水淋瀝,多由濕熱所化。”
病機
1、肝經濕熱。情志傷肝,肝氣鬱結,鬱積化熱,肝鬱克脾,脾虛濕盛,濕熱互結,流注下焦,日久生蟲,蟲毒侵蝕外陰肌膚,則癢痛不寧。亦有外陰不潔或房事不潔,直接感染濕熱或蟲邪致陰癢者。
2、肝腎陰虛。素體肝腎不足,或產育頻多,或房室過度,瀝枯虛人,或年老體弱,腎氣漸乏,天竭,陰精耗傷,肝腎陰血虧損,陰虛生風化燥,陰部皮膚失養而瘙癢不寧。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西醫婦科學認為:陰虱病、蟯蟲病、黴菌性陰道炎、滴蟲性陰道炎、外陰皮膚病、尿液及化纖內褲刺激,以及糖尿病、黃疸、神經性皮炎等全身性疾病都可導致陰癢。
診斷要點
陰部瘙癢不堪,甚則癢痛難忍,或伴有帶下增多等證,稱為陰癢,也稱陰門瘙癢。
1、以自覺陰癢為診斷依據。
2、婦科檢查及白帶塗片檢查,以了解陰癢的病因。若外陰奇癢,尤以夜間為甚,白帶黃綠色,稀薄呈泡沫狀,陰道口黏膜潮紅充血,後穹窿及陰道壁有小出血點者,白帶塗片可找到陰道滴蟲,診斷為滴蟲性陰道炎;外陰奇癢,白帶多,呈豆腐渣狀,大小陰唇紅腫,表面有白膜,不易擦去,鏡檢可見黴菌,診斷為念珠性陰道炎;陰癢並見大小陰唇、陰蒂色素變白,可診斷為外陰營養不良;如陰毛部位及其附近瘙癢,血痂或青斑,找到陰虱及蟲卵者,則為陰虱;也有自覺陰部乾澀而癢,陰部外表乾燥不潤者,多為肝腎不足,生風化燥所致。若肥胖陰癢難愈者,要注意排除糖尿病。陰癢的兼症不同,病因各異,務必詳察,細加鑑別,方可無誤。
辨證論治
肝經濕熱型:
證見: 陰癢,甚則癢痛,灼熱難忍,坐臥不安;帶下量多,色黃如膿,或黃白、黃赤相兼,或呈腐渣樣,多有臭氣。心煩少寐,口苦口乾,胸悶不適,納欠佳。舌紅或邊紅,苔黃,脈弦數。
證候分析:由於脾虛生濕,肝經鬱熱,濕熱下注,或感染蟲疾,蟲蝕陰中,則陰癢。濕熱下注,損傷任帶,穢液下流,則帶下量多,色黃如膿,或泡沫米泔樣,其氣腥臭,癢痛難忍,心煩少寐,坐臥不安。濕熱內盛,阻於中焦,則口苦而膩,胸悶不適,納谷不香。苔黃膩,脈弦數,為肝經濕熱下注所致。
治法: 清熱利濕,殺蟲止癢。
方劑:主方萆薢滲濕湯(高秉鈞<瘍科心得集>)加減
處方:萆薢30克,生薏苡仁30克,黃柏10克,赤茯苓30克,牡丹皮15克,澤瀉15克,通草6克,滑石20克,蒼朮12克,苦參15克,茵陳20克。水煎服。方中蒼朮、苡仁健脾化濕,黃柏清下焦濕熱,丹皮清熱涼血,澤瀉、通草、赤茯苓、滑石、萆薢清熱利濕,鶴虱、苦參、白蘚皮殺蟲止癢。
如肝經濕熱,熱重於濕,心煩易怒,胸脅脹痛,口苦而乾,便結溺黃,舌紅苔黃,脈數者,可改用龍膽瀉肝湯。本型應以外治法為主,詳見“帶下病”外治法。最好是內服、外洗、陰道納藥系列治療。
肝腎陰虛型:
證見:陰部乾澀、灼熱瘙癢,或帶下量不多,色赤白相兼。頭暈目眩,五心煩熱,時有烘熱汗出,口乾不欲飲,腰酸耳鳴。舌紅少苔,脈細數無力。
證候分析:肝腎陰虛,精血兩虧,血虛生風化燥,則陰部乾澀,灼熱瘙癢。腎虛帶脈失約,任脈不固,陰虛生內熱,或帶下量少色黃,甚則如血樣。陰虛陽亢,則五心煩數,口乾不欲飲,時有汗出。精血不足,清竅失養,則頭暈目眩,耳鳴。腰為腎之府,腎虛則腰痰。舌紅少苔,脈細數,均為肝腎陰虛之象。
治法:滋腎降火,調補肝腎。
方劑:主方知柏地黃湯(吳謙《醫宗金鑒》)加減
處方:知母15克,黃柏10克,茯苓30克,山藥30克,牡丹皮15克,澤瀉15克,山茱萸15克,生地黃15克,白芍15克,何首烏20克,烏梢蛇15克,火麻仁30克。水煎服。方中知母、黃柏滋陰降火。山茱萸、山藥、制首烏調補肝腎。當歸、白蘚皮養血祛風。茯苓、澤瀉、地膚子利濕清熱,瀉膀胱之火。如肝腎陰虛,濕毒乘虛內侵,帶下量多,色黃穢臭者,宜上方去茯苓,加土茯苓。
外治法
1、陰癢證,尤實證陰癢,應以外治法為主,以陰道沖洗、熏洗、納藥系列治療,詳見“帶下病”外治法。
2、虛證陰癢,以內治為主。如屬老年性陰道炎,可配合外治法。
3、如屬外陰營養不良(外陰白色病損)所致陰癢者,須按該病治療,外治用中藥熏洗盆浴,藥以溫腎散寒、活血祛風為多。處方:淫羊藿30克,補骨脂30克,蛇床子30克,赤芍30克,大黃30克,荊芥30克,黃精30克。煎水熏洗盆浴,每日l劑,復渣再用,連用20日為1個療程;經期停用,連用3-6個療程。並要觀察病情變化,排除“外陰癌”。
4、如為陰虱陰癢者,須首先剃光陰毛,然後用中藥百部煎坐盆。處方:百部50克,苦參30克,大黃30克,地膚子30克。煎水坐浴,每日1次。
轉歸預後
陰癢經積極治療,保持外陰部清潔衛生,多可治癒。部分患者因治療不當,可發展成陰瘡。因全身性疾病所致者,隨原發病的進退,或愈或反覆遷延日久。也有少數患者陰癢日久不愈,病情遷延日久,致使陰部長期失於滋養而轉為惡證外陰癌。
預防調護
1、保持會陰部的清潔衛生,及時更換內衣褲。
2、瘙癢者避免肥皂水燙洗,及搔抓等強刺激損傷。
文獻摘要
《醫宗金鑒·婦人心法要訣》:婦人陰癢,多因濕熱生蟲,甚則肢體倦怠,小便淋瀝,宜服逍遙散、龍膽瀉肝湯。
《外科正宗·雜瘡毒門》:一婦人肝經風濕下流陰器,浮腫癢甚,致抓出血不痛。以消風散加苦參、膽草、澤瀉、木通、山梔、外以蛇床子湯熏洗、塗擦銀杏散,十餘日癢止痛消而愈。
驗方
方1
組成:蔥白21 克、火硝6 克。
用法:水煎乘熱薰洗。宜先熏,待溫後蘸洗。
主治:陰癢。
方2
組成:大蒜。
用法:搗成糊狀,蘸紗布塞陰道,15 分鐘取出,如辣甚可沖淡些用。
主治:陰癢(滴蟲性陰道炎)。
方3
組成:綠茶25 克。苦參150 克、明礬50 克(研末)。
用法:加水1500 毫升,煮沸10 分鐘,溫洗患處。第二次可再煮沸15分鐘,然後再洗。每日洗1 劑。
方4
組成:蛇床子50 克、明礬少許、蜂蜜適量。
用法:前2味藥研細末,蜂蜜調為丸,每丸6克,外用紗布包裹,繫上一線,塞入陰道,每天1 次,連用5 個晚上。
注意事項
(1)忌辛辣食品。辛辣食品多食易生燥熱,使內臟熱毒蘊結,出現前後陰癢痛等症狀,從而使本病症狀加重。
(2)忌海鮮發物。帶魚、蝦、蟹等腥膻之品會助長濕熱,食後能使外陰瘙癢加重,不利於炎症的消退,故應忌食。
(3)忌甜膩食物。油膩食物如豬油、奶油、牛油等,高糖食物如朱古力、甜點心等,這些食物有助濕增熱的作用,會增加白帶的分泌量,並影響治療效果。
(4)忌菸酒。這是由於菸草中的尼古丁可使動脈血與氧的結合力減弱,酒能助長濕熱,故藥當禁忌,同樣,含酒飲食如酒釀、藥酒等均不宜飲用。
(5)宜多食用含維生素B豐富的食物,例如小麥、高粱、芡實、蜂蜜、豆腐、雞肉、韭菜、牛奶等;宜多食水果和新鮮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