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
乳癖是以乳房有形狀大小不一的腫塊,疼痛,與月經周期相關為主要表現的乳腺組織的良性增生性疾病。
《瘍科心得集,辨乳癖乳痰乳岩論》云:“有乳中結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發寒熱,皮色不變,其核隨喜怒消長,此名乳癖。”好發於30—50歲婦女,約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乳房疾病。
本病有一定的癌變危險。相當於西醫的乳腺囊性增生症。
病因病機
本病多與情志內傷、憂思惱怒有關。足陽明胃經過乳房,足厥陰肝經至乳下,足太陰脾經行乳外,若情志內傷,憂思惱怒則肝脾鬱結,氣血逆亂,氣不行津,津液凝聚成痰;復因肝木克土,致脾不能運濕,胃不能降濁,則痰濁內生;氣滯痰濁阻於乳絡則為腫塊疼痛。八脈隸於肝腎,沖脈隸於陽明,若肝鬱化火,耗損肝腎之陰,則沖任失調,《聖濟總錄》云:“沖任二經,上為乳汁,下為月水。”所以本病多與月經周期相關。本病的基本病機為氣滯痰凝,沖任失調,病在胃、肝、脾三經。以乳房有形狀大小不一的腫塊,疼痛,與月經周期相關為主要表現的乳房病類疾病。主要症狀
本病多見於20~40歲婦女,表現為單側或雙側乳房發生單個或多個大小不等的腫塊,脹痛或壓痛,表面光滑,邊界清楚,推之可動,增長緩慢,質地堅韌或呈囊性感。兼見腫塊和脹痛每因喜怒而消長者,證屬氣滯痰凝;若每於月經來前加重,月經過後減輕者,則為沖任失調。多數在乳房外上象限有一扁平腫塊,捫之有豆粒大小韌硬結節,可有觸痛,腫塊邊界欠清,與周圍組織不粘連。乳房可有脹痛或刺痛,每隨喜怒而消長,月經前加重,月經後緩解。
診斷
多見於青中年婦女,常伴有月經失調、流產史。常同時或相繼在兩側乳房內發生多今大小不一的腫塊,其形態不規則,或圓或扁,質韌,分散於整個乳房,或局限在乳房的一處。
腫塊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與皮膚和陶肌筋膜無粘連,推之移動,腋下淋巴結不腫大。常感乳房脹痛,在月經前3—4天更甚,經後痛減或消失。有時乳頭溢出黃綠色、棕色或血性液體。本病病程較長,常達數年,腫塊的生長和發展多為間歇性,常在經前加劇,也可出現一段較長時間的緩解。
輔助檢查
B型超音波可顯示乳腺增生部位不均勻的妖回聲區,以及無回聲的囊腫。X線造影示各級乳管失去正常樹枝樣結構,管網大小不均、紊亂和異位,大乳管有囊狀擴張,但無充盈缺損。乳頭溢液者取分泌物作塗片檢查,可幫助排除癌變的可能。對疑為癌變的腫塊應取活體組織做病理切片檢查。
中醫類證
1.乳癌:多發生在40~60歲的婦女,腫塊質地堅硬,表面凹凸不平,增長迅速,與周圍組織粘連,皮膚呈橘皮樣變,日久潰爛,形似岩穴,腫塊作病理切片檢查發現癌細胞。
2.乳癆:發病緩慢,結塊如梅李,邊界不清,皮肉相連,不痛或隱痛,潰後膿出稀薄,夾有敗絮樣物質,瘡口不易收斂,易後遺成漏管,膿液塗片檢查可找到結核桿菌。
3.乳核:多見於20歲左右的婦女,腫塊多為單發,形如雞卵,表面光滑,邊界清楚,活動度好,不痛,與月經周期無關。
檢查手段
鉬鈀X線乳房攝片、冷光源強光照射等檢查有助於診斷。必要時作病理學檢查。
疾病治療
辨證分型治療
乳癖的中醫分型甚多,有的分二型,有的分三型,直至四型、五型、六型、七型等,甚或更多。有的過簡,有的太繁。但總不外乎肝鬱氣滯、氣滯痰凝、血瘀痰凝、沖任不和、脾腎陽虛、肝腎陰虛、氣血兩虛等等。各家的意見雖不盡一致,但其病機都離不開上述觀點。李積敏博士治療乳癖(乳腺增生症),在臨床上辨證分為四型進行論治。
1.肝鬱氣滯:肝鬱不舒,乳房脹滿,結塊脹痛隨喜怒消長,時有刺痛,兩脅脹痛,口苦煩躁,舌淡苔薄白,脈弦或細弦。
2.沖任失調:乳房結塊,隱痛或刺痛,痛有定處。經前腫塊明顯增大,經後減小變軟,或伴月經不調、痛經、不孕等症。舌淡紅苔白,脈細濡。
3.脾虛痰凝:乳房腫塊較大,但生長緩慢,質堅脹痛,表面光滑,推之可移,邊界清楚,乳房外形不變。舌苔薄白、脈弦滑。
4.腎虛血瘀:乳房結塊日久,刺痛或隱隱作痛,痛處固定。伴腰酸乏力,經水少而色淡,或閉經、不孕等症。舌暗或舌邊有瘀點,苔薄白、脈沉細。
中醫結合治療
1.敷貼療法:陽和解凝膏摻陰毒內消散外敷。
2.艾條灸法:以腫塊四周及中央5個部位為主要灸點,配合灸足三里、陽陵泉、肝俞、太沖等穴,艾條溫和灸40分鐘以上。
3.手術療法:對疑有惡變者,宜儘早行單側乳房切除術。
針灸治療
治法:理氣化痰散結,調理沖任。以足陽明、足厥陰經穴為主。
主穴:乳根人迎膻中期門足三里
配穴:氣滯痰凝者,加內關、太沖;沖任失調者,加血海、三陰交。
操作:諸穴均針用瀉法,乳根、膻中均可向乳房腫塊方向斜刺或平刺,針人迎時應避開頸動脈,不宜針刺過深。
方義:乳房主要由肝胃兩經所司,乳根、人迎、足三里可疏通胃經氣機,為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此外,胃經結於人迎,另據氣街理論,胸氣有街,其腧前在於人迎,且人迎穴近乳房,故人迎穴對本病尤為有效。膻中為氣之會穴,且肝經絡於膻中,期門為肝之募穴,兩穴均位近乳房,故用之既可疏肝理氣,與乳根同用,又可直接通乳絡消痰塊。諸穴同用,使氣調則津行,津行則痰化,痰化則塊消。
其他治療
耳針法選取內分泌、胸、乳腺、肝、胃,中度刺激,或用王不留行籽貼壓。
專家經驗
觀點
著名中醫婦科專家李積敏博士認為肝氣鬱結為其主要病機,但於沖任失調又有直接關係。女子乳頭屬肝,乳房屬胃,脾與胃相表里,肝氣宜疏泄條達;若恚怒憂鬱,思慮過度,肝脾受損,氣滯痰凝及血瘀,出現乳房結塊脹痛。《外科正宗》云:“憂鬱傷肝,思慮傷脾,積想在心,所願不得志者,致經絡痞澀,聚結成核。”《外症醫案彙編》:“乳症,皆雲肝脾鬱結,則為癖核。”據李積敏博士臨床治療醫案初步統計,約有近九成的患者病因與情志不暢、多思善慮有關。且腫塊大小與脹痛情況也隨喜怒而消長。再者,乳房為胃經營運之處,也是沖任氣血滲灌濡養之所。沖為血海,任主胞胎,二脈隸屬於肝腎,關係於脾胃;循胸而行,與乳房生理病理息息相關。沖任失調,痰氣鬱結,血阻為瘀,氣、痰、瘀血互結於陽明之路,則出現乳房結塊疼痛。總而言之,肝氣鬱結、沖任失調為本病的病機特點。
李積敏博士治療乳癖(乳腺增生症),在臨床上辨證分為肝鬱氣滯、沖任失調、脾虛痰凝、腎虛血瘀等四型進行論治。在長期臨床治療乳癖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他的臨床治療特點。
臨床用藥特點
李積敏博士在臨床治療中,疏肝解郁理氣多用柴胡、香附、鬱金、青陳皮、荔枝核、桔核、王不留行、夏枯草等;活血化瘀常用當歸、丹參、赤芍、桃仁、三棱、血竭等;補腎填精調沖任常用菟絲子、仙茅、仙靈脾、鹿角霜、懷山藥、杞子、淡吳萸等;化痰軟堅多用半夏、浙貝、牡蠣、海藻、昆布、白芥子、全瓜蔞、穿山甲、莪術、山慈菇等。腫塊疼痛者加炙乳香、沒藥;疼痛抽搐放射者多加僵蠶、炙全竭、蜂房;月經紊亂者加地芍歸芎,經痛者加桃仁、紅花;腫塊較硬者加昆布、海藻、白芥子。
中醫內病外治法
中醫認為,此病發病原因多與臟腑機能失調、氣血失和有關,病變臟腑責之肝脾,尤其是脾土虛弱之人或過食辛辣肥甘厚味,損傷脾土,而致脾土運化功能失常,聚濕為痰或天生性格內向,情緒壓抑,好生悶氣或性情急躁、動則易怒或因七情所傷,憂思過度,而致肝失疏泄,郁而成痰等,均可導致痰濕結聚,氣血凝滯而形成腫塊。
乳癖(乳腺增生症)臨床以乳房疼痛及乳房腫塊為主,且多與月經周期情志變化,勞累過度等因素有關,或伴乳頭痛、溢液。其發病率已占乳腺病的首位,國內外研究表明乳癖(乳腺增生)病與乳癌的發生有肯定聯繫,乳腺上皮增生明顯增加了癌變的危險。
1、疏肝理氣,調暢氣機。
乳頭乳房及肝經循行之處,女子以肝為先天,肝藏血、主疏泄、體陰而用陽,易於怫鬱。乳癖者,每多有性情抑鬱,憂思多慮或心煩急躁易怒,胸悶噯氣,而乳房疼痛與腫塊大小變化,亦多情緒變化有關。肝鬱氣滯在乳癖發病學上有重要影響。七情不暢,肝失條達,肝鬱氣滯結於腸子絡則疼痛結塊,故疏肝理氣,調暢氣機為治療乳癖的主要原則。
2、活血化瘀,疏通乳絡。
乳房疼痛及腫塊為主症,二者均為血瘀證特徵性表現。憂思惱怒,抑鬱寡歡,必致肝氣不暢,氣機阻滯,久則由氣及內,使血行不暢,經隧不利,下不能充胞宮,上不能溢乳房,乳絡閉阻,氣滯血瘀,凝結成塊,不通則痛。經前沖任血液充盈,乳房腫痛加重,月經後氣血得到疏泄,腫痛亦隨之減輕。可見乳癖者出現血瘀證勢所必然,治療中必須重視活血化瘀,疏通乳絡作用。
3、化痰軟堅,消腫散結。
思慮傷脾或肝鬱氣滯,橫逆脾土,均可致脾失健運,痰濕內生,腎氣不足,沖任失養。不能溫煦脾陽,則精液不得運化,聚濕成痰,肝鬱日久,化熱化火,灼津為痰,痰、氣、瘀互結而成乳癖。因此,痰凝在乳癖發病學上有一定影響,化痰軟堅,消腫散結可促使腫痛消散於無形。
臨床治療重視經期變化
沖任二脈與乳房生理病理緊密相關,因於沖任,血液上行為乳,下行為經,月經的盈缺、調節無不與沖任有關。驗之臨床,大多數患者乳房結塊之大小和疼痛程度每隨月經周期而改變。因此,對於本病的治療,李積敏博士在辨證論治遣方的基礎上,根據月經周期不同階段的氣血變化進行加減用藥。
⑴經後期(月經周期第5--10天),此期經水適淨,精血耗傷,血海空虛待修復,按中醫陰陽辨證應屬於陰的階段。應以滋補腎陰(血)而養沖任為主,同時兼顧腎氣。
⑵排卵前期(月經周期第11--14天),此期是陰轉入陽的過渡階段。為了適應陰陽消長,並由陰轉陽的突變需要,治療上除了繼續使陰精(血)充足並達到一定的水平外,酌情加入益腎助陽及調氣活血之品,以陽施陰化,靜中求動,通過補腎氣,調沖任,使“天癸”旺盛。
⑶排卵後期(月經周期第15--24天),此期陰已轉陽,腎氣旺,“天癸”充,而沖任盛,為陽氣活動旺盛的時期,治療要考慮以陽為主的特點。腎為水火之髒,“靜則藏,動則泄”,治雖著重於陽,但宜於水中補火、陰中求陽,才能使陰陽達到正常水平的平衡。
⑷經前期(月經周期第25--28天),此期為陽轉入陰的階段。治宜因勢利導,以通為主,活血化瘀,引血歸經。
止痛先於消塊,兼顧其他婦科病
根據李積敏博士臨床實踐經驗,治療本病先要止痛,後消塊。如果乳痛不止,腫塊很難消失,若乳痛消失,則腫塊自然逐漸變軟。另外,本病常由其他一些婦科病誘發,治病必求於本,在治療時可以治其他婦科病為主,如能治好其他婦科病,本病則自然而愈。
治乳不離氣
《外證醫案彙編》“治乳症,不出一氣字定之矣。脾胃土氣壅,則為癰;肝膽木氣鬱,則為疽;正氣虛,則為癌;氣虛不攝,為漏;氣散不收,為懸;痰氣凝結,為癖、為核、為痞。氣阻絡脈,乳汁不行,或氣滯血少,澀而不行。若治乳從一氣字著筆,無論虛實新久,溫涼攻補,各方之中,夾理氣疏絡之品,使乳絡舒通……。”這些觀點至今仍崐對臨床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李積敏博士在臨床上,特別注重疏理氣機,舒通乳絡之法的套用。
兼用其他方法以求良效
本病在治療上除辨證論治為主導外,也可兼用其他一些方法進行治療。如正負離子導入、磁療、針灸、按摩、局部敷藥、敷臍及大量單方驗方的套用,在臨床上常常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善後治腎以減少復發
本病是一個很容易復發的病種,治癒後,在儘量避免過分疲勞、過激的情緒波動外,應著重在補腎的基礎上以預防其復發。腎為先天之本,它控制著沖、任二脈,實際掌管著調節各種激素的活動及其平衡。因此,在治癒本病以後,根據辨證對腎陰、腎陽進行調補,則可以預防其復發。
注意事項
1.中醫對本病有較好療效,但本病為慢性病,需堅持治療方能獲愈。
2.保持心情舒暢,忌憂思惱怒。
3.本病應注意與乳腺癌鑑別。
手術療法
手術病灶局限於乳房一部分,月經後仍有明顯腫塊者可手術治療。如病人有乳癌家族史,或活體組織切片檢查發現上皮細胞增生顯著者,應施行單純乳房切除術;如切片發現有惡變,應按乳癌處理。
術後注意:
1.調情志,保持心情舒暢。
2.及時治療月經不調。
3.3個月複查1次,特別是未排除乳癌可能的病人,應進行多次短期隨診,並做耐心細緻的解釋工作。
疾病預防
1、保持心情舒暢,情緒穩定。情緒不穩會抑制卵巢的排卵功能,出現孕酮減少,使雌激素相對增高,導致乳腺小葉增生。
2、要適時婚育。要提倡晚婚晚育,但不宜過遲。女性最好28歲結婚,30歲前生育,過晚生育也不利優。
其次,要做好避孕。因為懷孕6周時,胚胎絨毛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會刺激乳腺增生。若作人流,增生的乳腺組織不易萎縮,更難恢復原狀,這就容易形成小葉增生了。
3、避免使用含有雌激素的面霜和藥物。有的婦女為了皮膚美容,長期使用含有雌激素的面霜,久之可誘髮乳腺小葉增生。
4、妊娠、哺乳對乳腺功能是一種生理調節,因此,適時婚育、哺乳,對乳腺是有利的;相反,30歲以上未婚、未育或哺乳少的女性則易罹患乳腺小葉增生。
5、房事有規律。乳房對女性講,不僅是哺乳器官,同時也是性器官。性生活時,乳房會發生周期性變化:處於性興奮期時,乳房靜脈充血,乳房增大、豐滿;性持續期時,乳暈充血,乳頭勃起;性高潮時,這些變化也達頂峰;性高潮後,乳暈充血迅速消退,一刻鐘後增大的乳房逐漸恢復原狀。